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当偏师之众如同一把芝麻撒在豫州之地的时候,作为此次的主力军,张冲的行营正停驻在开封。

四年前,张冲他带着弟兄们从泰山的封锁区一路冲上来,就曾短暂的占领过开封这个小邑,并对当时的开封行营汉军造成了致命打击。

但当时众人虽然取得了又一个胜利,但大部分人都对未来是迷茫的,他们只是凭借着本能跟张冲走。

因为当时的泰山军兵不过万,骑不过千,和那诺大的大汉帝国相比,简直就如同蝼蚁。

但四年过去了,没人再迷茫,所有人都坚定的追随在张王身后,甘心匍匐在他的身后,见证大太取得一个又一个奇迹。

没人会怀疑张王高瞻远瞩和魄力,就从这四年泰山军取得的成就,谁敢质疑王上的决断

仅仅四年,泰山军就击破了天柱巨人大汉,取得了半个天下。

而现在,王上要将大军停在这开封,虽然众将不解其意,毕竟当时出兵的时候那么着急,怎么现在反倒停下来了呢。

但再主意正的将帅,在张冲面前都收敛住自己的聪明才智。

毕竟你再智慧,比得上有如渊智慧的王上

如是,大军在停留在开封后,就按照大本营划分的营区,分地驻扎了。

当然,虽然大本营暂时停在了开封,但对于各军的作战规划却没有停。

自十二月开始,大本营停驻到开封后,各部就开始进入到兖州地区,一方面在当地建立冬营准备过冬,另一方面利用这个冬天去消灭地方上的豪强残余势力。

兖州的豪强整体实力是不弱的,但奈何之前袁绍大点兵时,这些小军头的很多精锐部队都被袁绍给抽调走了,所以现在实力大降。

而本就弱了不止一层,又遇到泰山军饱腾之军,结局可想而知。

在这个冬天,这些分扎在各地的泰山军就开始四处出击,利用寒冬的掩护,不断袭击攻破豪强的坞壁。

在解放了大量人口后,这些泰山军又开始按照河北经验开始在兖州腹地丈量土地,建立里社。

在泰山军十万大军的帮助下,只是一个冬日,兖州地区就分布着大量的自耕农里社,一座座简陋的木排屋拔地而起,一支支护田兵也不断被整训出来。

而泰山军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兖、豫地区建立扎实的根据地,好在来年春日到来,组织大规模的恢复生产活动。

今年秋的这次大旱情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天灾人祸,整个中原地区几乎都被这场旱情摧毁。

虽然救灾活动让泰山军付出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但却也给泰山军带来了政权的合法性。

一个能救民于水火的政权,天然的就是黔首大众的政权,是受命于民!

此外,因为旱情严重,导致兖豫地区的基层组织基本陷入瘫痪,同时受创的豪强、地头也因为想要迅速弥补损失,所以加紧从那些黔首和徒隶身上盘剥。

也因此,当泰山军进入到兖州地区后,这里已经有不少自发起义的黔首武装正攻打地方豪强。

如此,泰山军很顺利的就在地方义军的帮助下,平定了兖州地区,并开始在瘫痪的基层组织上开始重建。

在废墟上规划新的里社,让民众接受泰山军的治理,整个流程都变得顺理成章。

而当军队在兖州地区整肃地头、建立里社时,延津这几座大河上的津桥也是车水马龙。

为了恢复中原地区的生产力,让他们可以成为泰山军攻略天下的基地,邺城的政事堂上,由首席门下度满亲自下发的援助令也送到了北疆各区。

大量草原牧民在北地精骑的护送下,驱赶着无数的草原牛南下中原。

光是为了供应这些牛群沿路的草料,邺城政事堂都花了血本,光是从民户、里社中收购的草料,就使得草料的市价涨了一半。

这还是泰山军利用里社这个基层机构来收购的,要是直接从市面上买,那怕是涨个三四倍也是可能的。

不过虽然这次收购草料颇有点手忙脚乱的样子,但也给政事堂诸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以前泰山军的这些智库们在推行里社制度时,更多的是从土地和行政去考虑的,认为这是泰山军的立业之基,是合法之石。

但这一次利用里社收购草料,却给诸门下见识到了里社制度的另一个巨大作用。

那就是它可以以一个非常低的成本去汲取社会资源,今日他们可以通过里社收购草料,明日就可以收购其他农物。

而且通过财政而不是行政命令,让这种汲取物资的手段更加温和,也让效率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由泰山军结合此世情况的里社制度,终于成为了一种调动社会资源、分配社会资源的抓手。

也因此,它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大太的祖宗之法。

此外,这一次政事堂之所以能这么迅速配合中原大本营开展赈济活动,也和度满这一次乾坤独断有关系。

当张冲在河洛地区大败袁绍后,当时邺城方面就形成了共识,认为下一阶段大太的战略重心就是经营中原。

虽然后面度满他们在和洛阳的张冲交换了意见,得知王上在东西两面的考量,清楚虽然东面很重要,但西面的关中却可能随时有变故。

所以当时张冲这边更多的是负责关西那边的准备,也有了之后先关西后关东的战略规划。

但谁也想不到,关东局势变化太快,本该是死对头的青徐竟然出现了联合,眼见着青、徐、扬三州在江淮地区对中原形成了新的包围网。

当时张冲立即决定将攻略重心重新放在中原地区。

实际上,在当时的邺城方面看来,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因为泰山军在中原地区本就是有根基的。

先是泰山的关羽在汶水地区坚持苦战三年,然后是鲁中南、河济两个地区的根据地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中原地区的人口,成为泰山军在东方的活招牌。

所以,论经略中原,泰山军先天就比江淮群雄们要有优势。

而且,中原这个地区太重要了。

虽然经历了三个月大旱,又频遭战乱,但中原地区不论是战略地缘还是人口、文化都是帝国最核心的地区。

当时邺城的度满就在写给张冲的奏疏中强调了中原地区对大太的重要性。

在其奏疏中,度满开宗明义就是一句话:

“得中原者得天下,得中原民心者得天下。”

短短一句话,将中原之于大太的重要性强调的一清二楚。

而现在,中原地区的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

随着江淮群雄的结盟,他们正将势力侵入中原地区,其中泗水附近的梁、沛等地已经有不少豪强倒入了徐州。

如果泰山军不能迅速占据中原地区,不能恢复中原生产,那在南北的对抗中,泰山军会困难重重。

所以,在当时张冲还在派遣于禁西征关中的时候,度满就力排众议,先行下发了调动草原的牛群南下冀州的决定。

做了这些,度满才将他对中原形势的看法和我军的应对俱写了条陈,发给了河洛行营的张冲。

在写下这些条陈的时候,其实度满已经有了某种觉悟。

那就是别看他好像是对的,但他的行为从本质上却是侵蚀了大量属于王上的权柄。

将数万头草原牛运到中原,中间涉及多少任命,钱粮,整个行动的开关就是政事堂直接决定了

虽然度满在事后做了详尽汇报,但大错已经得铸,不可挽回,所以度满的自封奏疏实际上就是请罪表。

而当张冲收到这奏疏后是什么心情呢

张冲十分为度满的主观能动性而高兴,他知道官僚们都是什么样的行为作风,那就是只要有的选就一定会做那种两面光的角色。

只要不做事就不会错,手往袖口一插,谈谈心性道德,荣华富贵少不得他的。

但度满偏偏做了对自己最不利的事情。

张冲明白,度满当然可以先请示自己,然后再下发公文到北地、草原,然后再准备迁移牛群南下。

但等这些四平八稳结束了,到时候冬天就到了,大雪寒冬的,人都呆不住野外,如何赶路。

而等寒冬一过,立马就是春耕,到时候牛群还在黄河以北,到时候大太花费了那么多精力、钱粮,辛辛苦苦把牛群赶到中原,最后还是没用白搭。

所以度满要想办这事,就一定要独断专行。

而越是了解官僚的基本操行后,张冲就越发珍惜像度满这样的门下,能做事,能扛事,此为真宰相也。

所以,张冲大笔一动,同意了度满的政令,并为他之后的一系列任命做了背书。

至此,张冲的豁达大度和度满的勇于人世,两者一结合才有了今年冬的壮举。

十万头计的草原牛源源不断从延津一带南下,同时南下的还有大量种子和农具,甚至邺城方面还组织了大量的农家好手,南下中原指导黔首们耕作。

可以说,万事俱备,就等来年开春。

而与此同时,随着“南下中原”政策经过整个大本营的背书,邺城方面也得以调动了大量人力、物资南下支援中原。

其中度满光将本年河北考核的上吏全部都派往了中原郡县,准备和当地的泰山军配合,建立郡县一级别的行政。

在动员县令们南下的大会上,度满再一次强调了中原对泰山军的重要。

度满对所有人道:

“早一日复中原,天下穷苦人就少一日苦。早一日复中原,这天下安康就早一日。”

可以说,对中原地区的光复进程直接决定了天下光复的进程。

就这样,在一声声“全力支援中原”的口号中,数百名河北吏沿着邺城道南下中原。

他们将沿着延津到白马一带,等候王上行营的到来,然后就会由大本营的统一安排,前往中原各郡县。

而当张冲带着六万多大军抵达开封一带后,意外的接受了这一笔意外之喜。

可以说,正是邺城方面的妥善部署,泰山军才能这么快的控制中原地区。

而这还是第一批的进入中原的政务吏。

当确定王上的行营会在开封地区过冬,度满那边就开始组织起了第二批进入中原的干部。

度满根据中原的形势,从冀、幽、并三地抽调了大批军事、政务、后勤等官吏南下中原。

甚至度满还配合祭孙那边,派遣了数量众多的太平道吏南下,一同进入中原。

度满很清楚,越是这个时候,中原地区的百姓们就越会信奉黄天,获得精神的慰藉和安全的身份。

就这样,来自邺城政事堂的命令急急如星火,顷刻间传遍整个河北地区。

得到新任命的官吏们因为赶时间,根本不能先到邺城集中,他们或骑马、或徒步、或坐船,日夜兼程,长驱百里,全部向对岸的白马集合。

最后,光这第二批的援助军政吏,人数就达到了千人之多,可见河北方面对于恢复中原的决心。

正是河北支援来了大量的干部,这才使得张冲决定留在了开封地区过冬。

实际上,当他南下中原后,青徐那边就开始减少了对泰山地区的进攻,并开始有意识沿着睢水、泗水这些重要河流构建防线。

而对面的主动降温,也让张冲不急着东进了。

因为张冲深刻的明白,此时的他是没有直接到淮泗地区决战的条件的。

这倒不是军事兵力上的缺乏,而是泰山军没有稳定的后勤基地。

当张冲带着主力大军进入到兖州地区后,大军的后勤就依赖于豫州地区缴获的豪强储粮。

但因为从各地征集再运往前线军队,泰山军在身后拉下了漫长的补给线。

而自此,数不清的盗贼、饿民就开始袭扰车队,抢掠粮食。

劫掠后勤车队的不仅只是那些乱兵,实际上,有些地方整里整里的老百姓也开始劫掠了。

不是他们不知道泰山军好,而是他们实在饿得没办法了。

今个他们不和同里的人抢车队,明天家里的孩子就得饿死。

如此,当越来越多的后勤被袭的消息传到张冲耳边,他就明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现在不是当年带着万余兵马千里转战,而是带着近十万大军,原有的后勤补给逻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当年,地方上的乱民是泰山军的潜在盟友和兵力的预备军,但现在泰山军不仅没办法从中获得力量,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支援他们。

如此,再如此前那样轻兵急进,一旦大军在前线遇到挫折,那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此刻,张冲手上的六万主力大军,基本都是随他转战天下的精锐。一旦在这里丢完了所有精锐,那后果简直比曹操官渡之战还要惨。

可能本该天下一统的时间线都要因此发生波折。

所以,此时就容不得张冲不谨慎了。

现在,青徐的敌军正开始坚壁清野,那正好,我也在这开封扎营过冬,然后用一个冬日,将中原打造成大太稳定的后方。

至于,为何选择是开封那能有什么原因

不就是因为一旦春水泛滥,他可以带着大军沿着鸿沟水直入济水,转入泗水,直杀这一次目的地,彭城!

而彭城,众所周知,就是那个决定朝代兴亡盛衰的地方。

是非曲直,到了那里终究要有个结果的。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重生之将星传奇我在大唐位极人臣调教太平洋龙魂特种兵这位诗仙要退婚汉阙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师娘,我不想努力了吕布:总有谋士想害我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混在皇宫假太监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开局闯锦衣卫诏狱:蓝玉我保定了风雨大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穿越了的学霸无敌天下大争之世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影视剧特种兵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致命狂妃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妃子令,冥王的俏新娘我的民国生涯大唐之极品皇帝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名门春事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开局抢了李白的酒反手卖他二锅头我没有,你胡说,拿证据出来啊战神侍卫美娇妻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仙人只想躺着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穿越清朝造反我是认真的逃生三国神探张天海开局落草土匪窝狂魔战神杨再兴开局一首诗,震惊满朝文武!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京玉家族的崛起仙都穿越三国做将军
伍文书屋搜藏榜:官途权倾天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盛唐挽歌龙珠之牧神传说无敌六王爷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无敌三公子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锦绣阖欢大明公务员冷酷夫君好撩人红楼之旁支贵族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纨绔子弟变形记烈焱长歌大明:开局炮轰努尔哈赤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皇叔,不可以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开局狙了个大佐大秦:有子扶苏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汉末一闲人我在虞朝有钞能力败家世子:怎么一不小心成皇帝了大唐再起日谍克星锦衣夜行盗墓太子妃【完结】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师娘,我不想努力了金堤永固我是关陇老秦人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谢家有女我,贾蓉,不做绿帽王最强医仙混都市世子黜龙南北朝打工皇帝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江户旅人红楼士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