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还挺衬的!”站在办公室的整容镜前,顾承渊看着镜中的自己。
一身板正的深绿色军装常服,两肩上的一麦三星在熠熠生辉的同时,光芒中还晕染出一种莫名的厚重感。
这种感觉就好像肩上扛的不是上将军衔,而是整个周邦的苍生万物.....
在自我欣赏了一会儿之后,顾承渊默默的又把上将军衔换成了本来的少将。
如此作为,自然是考虑到了今晚即将和南方战区参谋长李雪谋的会面,既然选择了合作,那自然就要受到一些规则的束缚。
这就跟权力与义务相统一一个道理,人不能既要又要,既要享受利益,又不愿履行义务。
而顾承渊对南方战区需要履行的义务,就是尽量扮演好一个友军的角色。
毕竟不能早上见面还是少将,晚上就成了上将吧?为长远利益考虑,顾承渊还是打算演一下的。
嗯,就等对方走了之后,再晋升上将吧!至于理由?前面理由不是已经很清晰了吗?
既然秘密部队都出来了,说和负责人还有特别通讯渠道很奇怪吗?火线提拔很奇怪吗?
还奇怪,那你就跟我手下的部队去说吧!
作为一个内心温柔的人,顾承渊愿意给别人一个台阶,但并不代表他会因此而活在别人的框架、和评价体系之内。
现在的他,应当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规则内的人!
顾承渊有种预感,在下一框架的战区级模板内,他将能够获得不受任何现有规则束缚的绝对力量!
那么来吧,小统子,让我看看你的极限!
想到这里,顾承渊直接查看起了奖励“战区机关”,想要看看和之前的集团军机关有什么不一样。
结果在系统打开详情介绍的瞬间,顾承渊看着奖励“战区机关”,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我滴个乖乖,统子哥大气!”
只见在“战区机关”的介绍当中,其部门构成和人员编制的复杂和庞大程度,简直堪称变态,整整有着15个部门,分别为:
1.联合参谋部、2.联合政治工作部、3.战区陆军机关、4.战区海军机关、5.战区空军机关、6.战区火箭军机关、7.战区战略支援部队机关、8.联勤保障部、9.军种代表机构、10.装备技术部、11.火力协调中心、12.网络空间与电子对抗局、13.战略规划局、14.纪律检查委员会、15.军事检察院。
其中,副战区级单位总共有7个(主官为中将军衔),分别是:
1. 联合参谋部、2.联合政治工作部、3.战区陆军机关、4.战区海军机关、5.战区空军机关、6.战区火箭军机关、7.战区战略支援部队机关
正军级单位有7个(主官为少将军衔),分别是
1. 联勤保障部、2.装备技术部、3.火力协调中心、4.网络空间与电子对抗局、5.战略规划局、6.纪律检查委员会、7.军事检察院
副军级单位有1个(主官为少将军衔):1.军种代表机构。
战区机关下辖部门:
一、联合参谋部(400人)
下辖部门:
1.作战处(100人):制定战区联合作战计划,协调各军种部队行动,监控战场态势。
2.情报处(100人):整合多源情报(卫星、侦察、电子战等),提供敌情分析和决策支持。
3.通信与信息化处(100人):保障战区指挥信息系统、数据链和网络安全,推动数字化战场建设。
4.训练处(100人):组织跨军种联合演习,提升全域作战协同能力(如海空联合反导、登陆作战)。
二、联合政治工作部(550人)
负责统筹战区各军种的政治教育、战时动员和军民融合,管理联合作战中的奖惩、宣传和心理战事务。
下辖部门:
1. 组织处(50人):管理战区联合作战中的组织建设(如跨军种联合指挥部的委员会),统筹战时动员,监督各军种部队落实战区司令部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2. 宣传处(50人):制定联合作战宣传策略,管控战时舆论(如对外发布战报、对内鼓舞士气);组织心理战行动(如通过广播、无人机传单瓦解敌方士气);管理战区媒体资源和网络舆情。
3. 干部处(50人):统筹战区跨军种军官的选拔、任免与考核;战时实施特殊人才调配(如紧急抽调精通信息战的军官);管理战区联合指挥岗位的资格认证。
4. 保卫处(50人):负责战区联合作战中的安全保密工作(如反间谍、防泄密);协调战时战场纪律监督与敌后反渗透行动;管理军事司法协作(如战时违纪案件调查)。
5. 军民融合处(50人):推动战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协同(如动员民用船只参与渡海运输);协调战时群众疏散、物资征用等民事行动;管理拥军优属政策落实。
6. 文化工作处(50人):组织战区部队的文化活动(如战地文艺演出、教育基地建设);通过文化产品(电影、书籍)强化军队荣誉感;管理军队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
7. 群众工作处(50人):开展战区驻地军民共建活动(如扶贫、救灾);战时协调地方支援(如医疗队、志愿者服务);处理涉军信访与军民纠纷。
8. 战时动员处(50人):制定战区军民联合动员预案(如预备役人员快速征召);组织战时爱国主义教育,确保部队士气高昂;管理战俘政策与敌方投降人员的政治处置。
9. 心理战与法律战中心(50人):策划对敌心理攻势(如无人机投送劝降传单);研究国际法规则,为军事行动提供法理依据(如证明作战合法性);应对敌方舆论抹黑,维护我军国际形象。
10.军种政治工作联络组(50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军种政治工作部派代表常驻联合政治工作部,确保政策统一执行。
11.联合政治工作指挥平台(50人):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控各军种政治工作动态,确保联合作战中的思想一致。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官兵思想倾向,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
三、军种代表机构(250人)
作为各军种在战区机关的联络单位,负责本军种部队与战区联合作战指挥的对接,确保军种能力融入联合行动。
下辖部门:
1.陆军局(50人)
2.海军局(50人)
3.空军局(50人)
4.火箭军局(50人)
5.战略支援局(50人)
四、联勤保障部(400人)
统一调配战区内各军种的物资(弹药、油料、医疗等)、运输和维修资源,管理战区联勤保障中心,实现“一站式”后勤支援。
下辖部门:
1.财务处(50人):负责战区联勤保障的经费预算、分配与审计,监督军费使用合规性。
2.军需能源处(50人):统筹被装、食品、油料等物资的储备与供应;管理战备仓库和野战能源保障设施。
3.卫勤处(50人):组织战时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和药品器材调配;协调战区军队医院和野战医疗队。
4.运输投送处(50人):规划战区内陆、海、空运输网络;协调军事运输力量(如军用铁路、运输机、运输舰)。
5.军事设施建设处(50人):负责战区内军事基地、营房、机场、港口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6.采购供应处(50人):统一管理军民融合采购,优化供应链效率;对接地方企业保障战时物资需求。
7.联合保障指挥中心(50人):战时协调各军种后勤需求,动态调整保障优先级;对接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8.军民融合办公室(50人):推动地方资源与军队后勤体系的衔接(如动员民用运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