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河湾村就在村支书的组织下,施行了包干到组。将村里的土地按照好坏分成四等,农具,牲口,也按照不同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分配。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蒋明春的功劳。
去年寒假,蒋明春带着老婆回村,修改了岁数,正式办理了结婚证。
把如何分地的想法给老爹说了一番,经过一系列的开会,村民们很乐意接受这种公平的方法。
而且还受到了周县长的表扬。
这几天正值春种时期,田间地头处处充斥着喜气和忙碌。
要不是听说儿媳妇快要生孩子,沈月娥才顾不上来京都。
活了半辈子,还是头一次坐火车。也是头一次出这么远的门。好在有胡亮一路护着,一起来到了京都。
下了火车,看着如潮的人流,沈月娥早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哪里是出口。
胡亮提着大包小包,在前面带路:
“您跟着我,咱走这边!”
刚出站口,胡亮一眼就看到了等候在外的蒋明春一行人。
今天来接站的人不少。
听说沈月娥要来,陈教授一家子,还有梁少安,梁玉雯都到了。
“妈!亮仔,这边!”
蒋明春站在几人前面挥着手。
看到儿子,沈月娥原本紧张的情绪顿时消散,脚步加快朝着这边走来。
“哎呀,明春他娘,好久不见了!”
苏梅上前热情的寒暄着。
梁玉雯和梁少安也跟着打招呼。
京都的车站很大,在沈月娥的眼里,比她见过的任何地方都大。
在苏梅的介绍下,沈月娥东看看,西看看,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另一边,梁少安跑到胡亮身边,两人勾肩搭背的问候着:
“亮哥,今儿可算把你给盼来了! 一会儿咱先吃饭。你之前不是就说,想来京都天安门看看他老人家嘛,走着!”
胡亮兴奋的看着梁少安:
“真的呀!那可得带着我点!要不就先不吃饭了直接去吧?”
梁少安拍拍他的肩膀:
“不急,广场又不会长腿跑喽,等吃了饭,想去哪就去哪。在京都这地儿,除了海里,其它地方咱平躺。”
梁玉雯懒得听弟弟吹牛皮,快走几步跟在沈月娥旁边。和蒋明春并排走着。
“沈阿姨,你想吃什么就跟我说,我带你去吃。”
沈月娥拉着梁玉雯的手,看着和自家儿媳一模一样的脸,分外感觉亲切:
“这孩子,又俊了。跟你姐一个模样。”
梁玉雯被夸,笑的嘴都合不拢了。自从去年演唱了《万疆》之后,便成功被陆政文工团选中。
后续更是演出不断,学校和文工团双方都倾注资源培养。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现在的知名度,都快赶上一些名角了。
今天原本是有演出彩排的,听到姐夫的母亲要来,她才跑出来的。
“沈阿姨,您也变年轻了,皮肤都白了许多呢。”
这话不是夸张,还真是如此。
过去生活不好,就算家里有好吃的,也是先紧着儿女丈夫,家里最吃苦的,就是她这个当娘的。
营养跟不上,人当然就显老。
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沈月娥的精气神也跟着改变了。
有那么一瞬间,梁玉雯竟然感觉丝毫没有违和感,仿佛自己就是姐姐一样,
这种感觉让她吓了一跳,直到沈月娥询问的声音传来,她才回过神。
“怎么样,你姐她现在身体好着吧?算算日子肚子应该也不小了。”
“是啊,我姐她现在肚子隆的老高了,姐夫这几天都不让姐出来,气得我姐总是找我告状,限制她自由!”
梁玉雯一边说着,还一边看向旁边的蒋明春。
当着自己母亲的面告刁状,蒋明春也只能苦笑,不敢说话。
好在沈月娥和儿子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
“肚子大了,可不能乱走动。以后家里的活俺来干就行。怀孕了不能沾凉水......”
还没等到家呢,沈月娥就嘀嘀咕咕的说着各种注意事项,不时还用手比划一下。
蒋明春突然发现母亲念念叨叨的样子还挺可爱的,要是一辈子都能听着母亲念叨就好了。
原本是准备在外面吃一顿,给母亲接风。
可架不住,母亲急着要看到儿媳和未出世的大孙子。
最后只得兵分两路,让苏梅和梁玉雯带着胡亮和母亲先回家。
蒋明春带着梁少安去银行取钱,顺道在外面的饭店订餐打包。
别看梁少安家庭牛掰,长这么大他还真的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钱。
一万块!
在如今冒尖户,万元户,还属于‘珍稀动物’。自己的姐夫说借就能借一万。
梁少安感叹姐夫牛批的时候,心中也暗暗下定了决心,自己以后也要像姐夫一样!
虽然不能当个家喻户晓的大作家,但也要当个名震一方的富家翁。
“钱你收好了,还是那句话,别有压力,好好去做。”
梁少安重重点头:“姐夫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做。对了,我还没写借条呢。姐夫你等我一下,我进去借个纸笔。”
蒋明春一把拉住对方的胳膊:
“家里还等着呢,先订菜,借条不用写了,到时候还就行。”
梁少安摇头:“那怎么能行呢!这可是一万!”
蒋明春抬脚朝着对方屁股轻轻踹了一下:
“赶紧的,别磨叽!”
梁少安头一次觉得被踹的感觉这么爽,这个世界上除了爹妈...
不对!
在借钱方面爹妈也不行。
也就是自己有这么个阔绰牛批的姐夫才能随随便便借到这么多钱。
世上只有姐夫好啊!
之前一直都是听儿子儿媳说。
直到沈月娥来到四合院,她才发现,自己还是想的保守了。
这院子比村里的打谷场感觉还大,院子一层一层的,屋子一间挨着一间。
这哪里是院子,简直比公社的招待所都大!
“这...明春和玉萍平时就住这里啊?”
看着沈月娥难以置信的表情,梁玉雯笑道:
“是啊!姐夫在另外一条街上,还有这么一处院子呢。”
沈月娥下意识的抿了抿嘴:
“两个人住这么多房,这咋住的过来。”
周围几人皆是笑而不语,陪着沈月娥往里面走。
屋里的梁玉萍听到外面的动静,推门走出来迎接。
看到儿媳,沈月娥立刻把手里的东西放在地上,快步过去扶住:
“玉萍啊,你怎么出来了,别乱动,当心些!”
梁玉萍本想着婆婆来了,自己能自由些,可是看现在这个情况,怕是连从前都不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