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云点头,刘彻便开始吩咐下面找寻出使西域的人选。
有些事情上面催的紧,下面就办的快,上面不催,下面就几乎不办,而这事刘彻催的很紧,两天的时间下面就给办好了。
这次共挑选了100多人,组成了大汉出使西域的使团。
其中有一人名叫张骞,他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因而很得刘彻看重,刘彻决定在未央宫召见他。
“臣郎官张骞,拜见陛下!”
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他即将带着眼神中的坚定、怀揣着满腔的热血,完成这个时代属于他的使命。
出使西域是一个神圣的使命,他已经被刘彻任命为使团的领袖,誓要带着汉朝的荣耀而去,保着汉朝的荣耀而归。
看着张骞跪在自己面前,刘彻的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欣喜。
刘彻亲自走下台来,将跪在地上的张骞扶了起来。
“此次出使,你的身上将背负着大汉的使命,这无比沉重的担子就交给你了。
我大汉对外六十年的时间,一直处于防御状态,对外面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情报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你要前往大月氏国,他们和匈奴人有着深仇大恨,你要尝试说服他们,让他们和我大汉一起共同夹击匈奴。
另外,还要借此机会察探一下匈奴地区的情况,联络一下西域诸国,把他们的情报通通送回来,让我大汉对他们有所了解。”
说完这一席话,刘彻上前紧紧握住了张骞的手。
“张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此去一路要经过匈奴人的领地,何止凶险万分,朕希望你们这个百余人的使团,一个不落地活着回来,只要你们能活着回来,就没有辱没了你们的使命!”
张骞抬起头,正对上刘彻真诚的眼神,张骞从刘彻眼神中,看到了敦敦的期望和无限的关怀。
他从小就有一颗报国心,如今又得皇帝如此恩遇,他怎能不死下心来,为皇帝肝脑涂地?
张骞右手持着汉使的符节,双膝跪倒在地,将身体伏到最低。
“臣虽然只是一个郎官,但也有一颗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心,此次出使西域各国,必然说动大月氏联合大汉抗击匈奴。
请陛下放心,臣此去定不会辱没了大汉的威名,定让大汉的名声广播西域各地,使我大汉的旗帜插遍西域诸国!”
刘彻望着他的样子,感觉无比的感慨。
他何尝不知这一路的凶险万分,张骞此去,只怕是有去无回……
……
刘彻特意吩咐张骞,让他临走之前前往中堡屯一趟,因为那里还有人在等着他。
按照刘彻给的地址,张骞很快找到了一户人家,上前去敲了敲门。
“门没锁,进来吧。”
张骞推门而入,迎面看到的是一个破旧的院子,以及一个躺在躺椅上的年轻人。
院子不大,而且是又破又旧,唯独那个被年轻人躺着的躺椅很新,看着是经常打理的,显得和这个小院格格不入。
“你就是张骞?”
张骞并不知道躺在躺椅上人的身份,但一想到是陛下让自己来的,张骞还是躬身行了个礼。
“汉使张骞,奉陛下之命前来拜见,不知您是……?”
对于这位凿空西域、丝绸之路的创立者,苏云是打心底里佩服的。
苏云特地从一旁搬来一个凳子,让他坐在了自己旁边。
张骞还不习惯这种凳子,因为这个时代的人都喜欢跪坐,都用那种跪坐垫。
直到坐上之后,张骞才彻底感觉到这其中的舒服,简直是妙不可言。
“我是苏云,陛下的亲信,当朝左相的征事、幽州突骑的主帅,你此去一路凶险万分,我刻意和陛下说了一声,让你来见我,我有一些事情要嘱咐你。”
此去一路要经过匈奴人的领地,何止是凶险万分,苏云想按照脑海中的记忆帮他一把,让他少走一些弯路。
张骞此次出行带着甘夫,这甘夫曾经是个匈奴人,对匈奴地区的情况极为熟悉,非常适合做张骞出使大月氏国的向导翻译。
“此次出使是要联络大月氏国,但我希望你在完成任务有余的时候,想尽办法将西域的新鲜玩意儿带回国内,尤其是匈奴人锻造精铁所用的碳粉和大宛国的汗血宝马,这对反击匈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苏云用按照前世的记忆,画好的那些从西域引进来的东西,供给张骞参考。
像胡萝卜、葡萄、黄瓜、蚕豆等等,都是张骞从西域引进来的,苏云提前给他画了出来,这样张骞就不用再一个个地挑选了。
张骞从来没有见过这些东西,虽然不知道苏云是怎么见过的,但张骞只是惊讶了一番,并没有多问,只是将苏云画的默默收了起来。
张骞的性格和苏云很合得来,而且苏云今天所做的、所说的,都是对张骞有大恩的事儿,这让张骞感动不已。
“张骞此次出使,定不辱使命,先生若不弃,张骞愿拜先生为兄,若张骞有一日活着回来,定不会忘了兄长今日的恩情!”
看着跪在地上的张骞,苏云心里五味杂陈。
上一个喊他哥哥的人,已经入黄土十几年了,他在地下应该过的很好吧。
虽说辈分上有些怪怪的,但苏云最终还是接受了他的行礼,和他结拜为了兄弟。
————————————
公元前139年,张骞以郎官的身份率领着100多名随行人员,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陇西出发前往西域。
此去的主要目的是联合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另外一路上还要查探匈奴的消息,打探西域诸国的情报,为大汉反击匈奴做准备。
此时的张骞,还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什么,眼神中满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张骞出使的当天,刘彻率领着文武百官出迎,更是一直送到宫门外。
没有任何词能表达刘彻现在的心情,因为刘彻现在内心是无比复杂的。
有对匈奴人的愤恨,有对张骞出使的担心,有对朝局错综复杂的忧愁,更有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容不得他多想,出使的队伍越来越远,刘彻也该回朝去处理政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