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才的态度更加恭敬,一副受宠若惊、洗耳恭听的样子。
“黄龙山毕竟是大家相生相依的地方,还有那么多弟兄,只是我信你不行,也得让大家都口服心服。要做到那一点,那就只得按照绺子的规矩来做事。我们山上的规矩是对一般的人员可以没有这么个要求,他们也不配享受这样的要求。但是对于我们的骨干人员,特别是核心骨干的人员,在入伙、使用上一定要特别的注意。
你要真心入伙,想在黄龙山干下去,那只有按照黄龙山的规矩。”
“大当家的,你不用说了,我已经非常清楚。是不是想让我给大当家的献上投名状。”
段子才绕了这么大的弯子,转了这么大的圈子,真正要把要投名状的事情说出来,他还真有点难为难以为情,可是没想到刘景才快人快语,明察秋毫,一言中的,不由得感慨道。
“我就说嘛,刘老弟这人痛快。”
“你放心,大当家的,我献上的投名状,一定让你满意。”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办?”黄干才阴沉着脸问道。
“假如,没有什么问题,我连夜下山,力争在这两天里把这事情办完。等办完了这件事,我就真整成了大当家的人,也能实心踏地的为黄龙山做事情。
不过还有一个请求,不知道大当家的能不能允许。”
“只要是能办到的,自然是没有问题,你尽管提。”
“为了见证这个问题,当家的是不是可以,找一个大当家里信得过的人跟我一块儿去。免得到时候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
段子晨也清楚刘景才说话的意思,很明显是在跟自己诉说不被信任的委屈,特别是那句‘免得有人说三道四的话,’明明就是说给黄干才说听的。
如果刘景才真是真心实意的跟着自己,他倒不介意刘景才跟黄干才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
“你如果乐意找人一块儿去的话可以,你自己去也行,这个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就行了。”
黄干才急急忙插言道:“我看还是让马九跟你一块去,路上相互也有个照应。”
对黄干才的心事,段子才自然是心知肚明。他认为黄干才再这样做就有点故意刁难的意思。
刚才马九他们进议事厅的时候,向段子才举了举手中的枪。他知道这枪支是刘景才的。就他对马九的认知,马九是不会主动提出来让刘景才把自己的枪交出来的。现在刘景才的枪在马九的手里,只能说明是刘景才自动将枪交给马九的,这种行为足以说明刘景才对自己是坦坦荡荡的,没有任何的恶意,他想加入自己队伍的心情也是真心实意的,人家都这样表现自己的诚意了,如果自己在处处听从黄干才的,刁难刘景才,以后怎么面对刘景才。
想到这里:“还是你自己找一个人一块儿去。”
“大当家的,你也知道,我刚来不到一天的时间。现在的情况并不熟悉。六当家的那里我是不会让他们陪我一块儿去的。现在就看得出来,师爷对六当家的也好,对我也好,防范心都很重。
当然师爷也是为了大当家的好,为了我们黄龙山好。
剩下要说熟人的,当属于五当家的了,我看五当家的人也比较实在,也比正直,假如要他陪我一块儿去,不知道师爷是不是放心?”
刘景才的话,加棍带棒,绵里藏针。既有对黄干才的挖挖苦和讽刺。又没没忘给黄干才戴上一顶都是为黄龙山好的高帽。让黄干才哭笑不得。
对于找同伴的事情,更是直接征求你的意见,你再不痛痛快快的答应,而是横加阻拦的话,那就很难讲的过去了。黄干才他只有采取闭口不言。
“黄叔,我看就让五当家的跟他一块去。”
此时的黄干才已经被逼到了墙角里,不仅非要表态,而且表态的结果还非得是同意。
池上少佐带领两个小队的日本兵和一个中队的护国军去追击东北军的散兵游勇。
在蓝里城留守的只有一个小队,最高的指挥官是芥川中尉。
池上少佐得到东北军散兵游勇的消息后,当夜就带领队伍出发了。他以为,池上少佐当夜就会把东北军的游兵散勇全部歼灭,白天能凯旋。
可是等了一天,一个人影也没有回来。他心里也不由得暗暗着急,好在池上少佐走的时候交代的非常清楚,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不允许擅离职守,要守好蓝里县城。
为了防止敌人的袭扰,他坚守四门,没有命令,不允许放任何人进城。
直到事隔第三天的时候。护卫军的中队长梁启明才带着几十名残兵败将回到了蓝里县城。
护国军当时去的时候是200来人,回来的仅仅不到1\/3。
再看看他们那狼狈的样子。一个个衣衫不整,疲惫不堪,蔫头耷脑,哪里还有一点军人的样子?当问起池上少佐的时候。梁启明是抱头痛哭
芥川中尉闻言,不禁大惊失色。在自己这个附近,没有听说有什么正规的部队。更没有听说有这么强悍的部队。
能够一起消灭100多日本皇军和200名护国军的部队,那实力是不容小觑。
池上少左走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紧,也没有来得及跟芥川中尉详细交代。
具体的情况,芥川中尉并不了解。
于是,梁启明把护国军小队长王常伟回老家如何发现东北军流窜部队的情况报告给了池上少佐。
得到消息之后,池上少佐率领部队,连夜向这股流窜的部队驻地进发,决定来个突然袭击,一举歼灭这支流窜的溃军。没想到的是,他们到达预定地点后,按照池上少佐的分工,池上少佐带领100多名皇军勇士负责西边半个村庄的包围。
梁启明带领200多护国军负责东面村庄的包围。
战斗刚刚打响,突然从背后响起枪声,那火力勇猛,让池上和梁启明防不胜防,腹背受敌。
坚持了仅仅不到半个小时,皇军军枪声就停息了。护国军那边的枪声也渐渐稀少下来。梁启明一看情况不妙,急忙逃窜。
他们也是慌不择路,没敢从大道上逃窜,而是选择了先从背后的山里绕道返回。多绕几十里地不说 还提心吊胆,一路上自己吃的苦,受的罪可想而知。
“那个护国军小队长王常伟呢?”
“王常伟,在逃跑时被打死了。”
“支那人,王常伟,大大的混蛋。”芥川坚定认为是王常伟勾结东北军。故意给池上少佐报信。然后设下埋伏,致使大日本皇军造成巨大的损失。
芥川中尉表面上看是着急的不得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实际上,他在心里却暗暗窃喜。
因为池上少佐这个人平时孤傲,好大喜功。属于那种有便宜就上,有危险就让的人。像打击东北军,围剿东北军溃军的问题,根本用不着池上亲自出马。
这个任务按正常说应该交给芥川中尉去完成。可是池上少佐感觉到这支溃军不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各个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要歼灭这样一支部队,应该是轻而易举的。如果让芥川,带领部队去消灭这支溃军,那功劳自然是芥川的。
为了这份功劳,所以他亲自涉险。直接带队,连夜去消灭这支溃散的东北军。
原以为这些东北军都是一些软柿子,可是没想到这一脚竟然踢到铁板上。
此时的芥川是惊喜交加,喜的是池上得到了应得的下场,以后在蓝里再也不用看池上的脸色,更不用受他的窝囊气。惊的是真的是没想到,在蓝里竟然出现这么一支强悍的部队。
自己对这支部队的情况是一无所知,就他自己的判断,这支部队应该是在小青山阻击前田龙一连队的那支部队。
九尾一郎师团长的通报说是在小青山担任阻击的部队被彻底的打垮,只有不足百余名的华夏军溃逃。
他们的预判,这些人的溃逃的方向应该是绕道关里,之所以判断关里,是因为他们要急着去寻找自己的大部队。
一支缺医少药的部队,在没有大部队支持的情况下,是很难生存下去的。芥川认为九尾一郎的通报要么是有水分,要么是这支部队辗转来到了蓝里县,并且和华夏军的溃军汇合到一起,给池上少佐来了个伏击,把池上少佐打了个措手不及。
更很大程度一定有池上少佐轻敌,加上敌人的突然进攻,所以让大日本皇军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个事情太大了,这是有史以来在蓝里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当然,细细想来,这事情的责任跟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虽然感到事情重大,但是芥川的心理压力并不是很大。不过他要选择一个好的办法或措辞。把这责任全推给池上少佐,把自己摘的清清楚楚。
“芥川中尉我们是不是出动部队,把皇军和护国军兄弟们的尸体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