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兰芷只是一直没机会外出,不然肯定会拿一些好东西给五姐的。
苏兰芷伸手拉住苏母,提议道,“妈,要不把五姐接回来住几天吧,让她在家里好好的补补,等到过年前再送回去就行了。”
“现在哪个村里没有几个知青?我要是把你五姐接回来了,这几天时间里,让人家女知青钻了空子,岂不是毁了你五姐的小家庭?”苏母微微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小六啊,你说这些城里的女孩子,怎么就能这么不要脸呢?她们到底有没有读过书啊?没读过书充什么文化人?”
苏母现在对所谓的知青,那是一点好脸色都没有了。
当然,也不能怪村民讨厌他们,实在是这些知青不争气。
自从他们来了之后,村里原本的平静就被他们彻底的打破了。
听到苏母这话,苏兰芷才反应过来,像陈启东这样一无是处的男人都有女知青抢,她五姐夫可是那边大队长家的儿子,肯定比陈启东更受女知青欢迎。
要是五姐离开几天,说不定真的会有人往五姐夫身上扑。
那些下乡的知青,大多数都是家里孩子多,吃不饱饭,在家里又不受宠,才会被安排下乡。
还有一些事家里出了事情,才躲到乡下来避难的。
他们的学历、能力,还真的不一定比乡下人强。
他们并非高高在上,也不是什么完美的人,人品有好有坏。
为了不下地干活,想要走捷径,做出这种不知廉耻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毕竟城里人家也不是每家的家教都好。
可是总不能因为女知青惦记着丈夫,就一直防备着啊,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而且男人想要变坏,根本防不住,只能顺其自然,然后在遇到伤害的时候,及时止损。
当然,这话苏兰芷现在没有办法说出来。
如果五姐夫将来真的伤害了五姐,她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帮助五姐。
苏兰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说道,“妈,我知道了,那你去给五姐送野鸡吧!记得提醒五姐,每餐吃饭不要吃的太饱,不然让孩子长的太大,到时候容易难产。还有,早中晚在家里或者屋子里走动二十分钟或者三十分钟。”
苏母轻轻戳了戳苏兰芷的额头,略带笑意地说,“你个小丫头,还懂这些啊?”
苏兰芷摸了摸被戳的额头,撒娇道,“妈,我这是从书上看到的嘛!而且女人生孩子本就像从鬼门关走一遭,那可是拿自己的生命在生孩子,一不小心可能就没命了,我这也是关心五姐嘛!”
“行,我会把你的心意传达给你五姐的。”苏母心里满是暖意,有女儿的贴心关怀真好。
想想那些儿子多的人家,又有几个儿子能这般细心关怀父母呢?
早饭后,就在苏母准备出发时,苏兰芷将剩下的一瓶水果罐头拿给苏母,让她一并带去给五姐补充营养。
这还是她住院期间大姐和大姐夫带来的呢!
上午没什么别的事情,苏兰芷本打算坐在阳光下看书的,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苏兰芷便过去开门,只见苏东家的大女儿苏秀晨站在院门外。
别看苏东年纪不小,但是苏东跟苏兰芷是一个辈分的,虽说彼此没什么亲缘关系,但是按照辈分,苏兰芷还得喊苏东一声大哥。
而比苏兰芷小两岁的苏秀晨算得上是苏兰芷的侄女了。
苏秀晨的皮肤并不白皙,但是她五官长得大气,浓眉大眼的,是个挺漂亮的小姑娘。
她脸上还有两个特别浅的酒窝,只有笑的时候才会隐隐浮现。
原主以前就特别羡慕她这一点,而且她俩从小关系就很好,原主以前还经常到苏秀晨家,和她同床而眠。
“秀晨,你怎么来了?”苏兰芷一边热情地将苏秀晨迎进门,一边说道,还给她冲了一碗麦乳精。
由于还不确定昨晚究竟是谁泄露了她们家的事情,更不知道另外一个开了视角的人是谁,苏兰芷决定像原主那样,继续和苏秀晨友好相处,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出卖他们家的人。
“秀晨,给你们家送的兔子吃了吗?”苏兰芷坐在苏秀晨的对面,一脸好奇的问道。
“吃了,吃了。”苏秀晨兴奋的点头,“我妈担心别人闻到味道,后半夜爬起来把兔子做给我们吃了,我们四个人吃得那叫一个过瘾。”
苏兰芷在心里暗自点头,原来是个小吃货呢!
“那你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苏兰芷单手托腮,注视着苏秀晨,仔细观察她的神态。
只见她眼神清澈纯净,神情单纯可爱,面对她的目光也没有躲闪,丝毫没有演戏的迹象。
看来,举报的事情,或许和苏秀晨家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苏兰芷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还有另外一个不知身份、仿佛开了‘上帝视角’的人存在。
在没搞清楚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是有嫌疑。
苏秀晨喝完麦乳精,放下手中的碗,“其实我早就想来找你了,可是我妈不让来,说是怕打扰你休息。今天正好村里抓鱼,我就想着找你一起去,让你开心开心。”
苏兰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来大队长迫不及待的想要尝试她提供的挂网了。
“你知道在哪抓鱼吗?”苏兰芷好奇的问道。
“我看到一群人朝大家平时洗衣服的河边去了。”苏秀晨一双眼睛亮晶晶的看着苏兰芷,满是期待地说,“我们也一起去看看热闹吧!”
“行啊!”苏兰芷去找奶奶,询问奶奶要不要一起去看抓鱼,奶奶表示不想去,苏兰芷就和苏秀晨一起出发了。
苏秀晨才十五岁,比原主更透着一股孩子气。
一出门,她就拽着苏兰芷的手,风风火火地朝河边跑去,一直到气喘吁吁,实在跑不动了才停下来,剩下的路只好走过去。
还没走到河边,就看见村里人已经来了很多了,就连知青也来了不少人。
这年头大家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大多数知青的生活同样清苦,只有少数人偶尔可以去国营饭店改善一下伙食。
大家都跟不怕冷似的,都站在河边,笑容满面的谈论着分鱼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