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狼狈而去的背影,陈秀英忍不住噗哧一笑,心情倒是轻松了不少。
再仔细一琢磨,觉得他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
换成她自己,买东西的时候也喜欢自己挑,就像在地摊上买小玩意儿一样。
“什么超市不超市的,其实就是大点的地摊罢了。”陈秀英得出这样的结论。
他俩这趟来,还拉了一张床过来。
后屋的房间已经刷新好了,把床安上就能住,这年代要求不高,有地方睡就行。
陆远还非常细心地准备了窗帘,往窗户上一挂,就能和陈秀英在里面恩爱。
看到他挂窗帘的时候,陈秀英就有点脸红耳热,猜到了他的鬼心思。
但不得不说,她自己也挺期待的……
支好床,又把灶屋收拾好,一个简单的小家就成型了,可以居家过日子。
直到这个时候,陈秀英心头才生起家的感觉,感叹道:“没想到咱俩真在城里安家了。”
“别慌,这才是县城,以后咱们得去大城市,省城甚至京城。”陆远很稳地道。
“行,哪怕去国外,我也陪你去。”陈秀英明显不信地道。
“话是你说的,到时候可不许反悔。”陆远立马跟她来个驷马难追。
“……”陈秀英不解地看着他,“你是不是疯了,还真想去国外,去当叛徒吗?”
陆远顿时哭笑不得:“我是说去国外旅游,游山玩水,吃好吃的,当什么叛徒啊。”
陈秀英这才转嗔为喜道:“你想得真美,那得花多少钱啊,日子还过不过了?”
陆远发现,这个女人越来越暴露出守财奴的倾向了。
但好在她不是为她自己敛财,而是为了这个家,她愿意省吃俭用。
这样的媳妇是个宝。
两人有的时候说说笑笑,也有的时候吵吵闹闹,日子便这样一天天地过去。
转眼大半个月过去,陆远的超市也终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便是陈林那边的货物,陈林为此专门去了省城,甚至去了邻省。
现在的陈林,眼界比之前不知道开阔了多少,成天东奔西走,成了大忙人。
一般的人,他现在已经看不上了,并不是因为他的堂哥当了副县长。
而是陈林的见识已经走在这个时代的前列,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这个时代。
唯有陆远,让陈林依然看不透,依然能有让他吃惊甚至震惊的表现。
最简单的一点,陆远跟陈林谈起超市的备货,内容之丰富让陈林目瞪口呆。
很多东西陈林只是耳闻未曾眼见,更有不少连听都没有听过。
比如洗发水,能猜出是洗头发用的,但洗发水究竟是啥,陈林不知道。
所以,他们依然是朋友,非常要好的朋友。
陆远要开超市,陈林几乎是全身心投入,甚至比陆远本人还要积极。
为了备货,陈林跑了很多地方,而他跑的地方越多,见识越广,就越佩服陆远。
“小远,快来,看哥给你带什么来了。”
陈林一回到超市门口,就激动地扯着脖子大喊。
陈秀英先听到声,从里面跑到,看到背着大包拎着小包的陈林。
“哥,你回来啦。”陈秀英开心地道。
她知道陆远一直在等陈林,也知道陈林带来了超市要用的货物。
“小远呢?”陈林边问边往里面走,顺手把大包小包放下来,然后打量四周。
看到超市里面新颖别致的格局,陈林暗暗点头,到底还是陆远有头脑。
陈林已经在省城逛过超市,单论格局,还不如陆远这边的布置呢。
“哥,我在这儿呢。”陆远穿着劳动布外套,拿着工具,从里面走了出来。
他正在自己安装电线电灯。
“真看不出来,你连电工都会啊。”陈林忍不住惊叹。
“男人嘛,得会修修补补的。”陆远笑道,“不然请师傅来修,媳妇又要骂败家。”
陈秀英听了磨牙道:“你胡说什么呢,我啥时骂过你败家了。”
陆远嘿嘿一笑:“我打个比喻,也没说你,别多心。”
陈林见陈秀英又要急眼,赶紧打圆场:“不怪弟妹多心,小远,这回是你的错。”
陆远立马认错:“行行行,是我嘴上没个把门的,我错了。”
“哼!”
陈秀英这才饶过他,跑去给陈林倒茶。
她动作很快,端着茶水过来,好奇地看陈林究竟带回来些啥玩意儿。
这时陈林也歇得差不多了,走到大包小包前,笑道:“来,你俩猜猜里面有啥?”
“不知道。”陈秀英很干脆地摇了摇头。
“哥,别卖关子了。”陆远也懒得去猜测。
“呵呵,让你们俩大开眼界!”
陈林得意地笑笑,然后解开捆在包上的绳子,将包里打开,拎起包底一抖漏。
哗地一声,里面的东西散落了一地,都是些琳琅满目的新奇小百货。
有漂亮的塑料夹子、头花、凉鞋、微型手电筒、雪花膏、皮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陈秀英一下子就看花了眼,忍不住蹲下去伸手翻看。
但陆远却有些无语,这些东西看似新奇,但其实不是他想要的。
“小远,咋际,不合你的意?”陈林很敏锐地觉察到他的情绪不高。
“哥,没有,挺好的。”陆远笑了笑,“我是没想到你能一下子弄到这么多好东西。”
陈林忍不住笑了:“那敢情是,我跑了好多地方,好不容易才搞到这些。”
陆远是实在不想打击他,再说这个年头,物资依旧很匮乏,能有这些卖已经不错了。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国门才开放,国外的好东西还没来得及进来。
“哥,辛苦了。”陆远很真诚地向他欠了欠身。
“说啥呢,我也算是为自己。”陈林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
然后得意地打开另外几个装满百货的包裹,里面的东西品种确实不少。
但说实话,没有几件能入陆远的眼,不过他学聪明了,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
“挺好,把这些放上货架,一定能卖爆!”陆远赞不绝口。
心里则在嘀咕,等以后有机会,得怂恿陈林到南方沿海大省去开开眼界,洗洗脑。
陈秀英在一旁兴奋不已地把商品往货架上装,她能认可这些商量,对陈林是莫大的安慰。
陆远这时也冷静下来了,他的思想太过超前,未必是好事。
这个年代的人,接受新鲜事物还需要一个过程,也许陈林反而误打误撞做对了。
等生意逐渐走上正轨,正逐步引进一些新颖别致的百货,可能更合适些。
想到这里,陆远也就释然了,和陈秀英一起摆起货物,一边摆一边很有技巧地纠正她。
比如货物要归类摆放,哪些放在显眼的地方,哪些可以放在旁边……里面都是学问。
这回陈秀英没跟他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
等摆上货物,超市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宣告完成,就等正式放鞭炮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