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粮车被扣
黄河渡口的风跟刀子似的,刮得人脸上生疼。老马头蹲在粮车边上搓手,嘴里骂骂咧咧:\"狗日的阎老西,大冷天查个屁!\"他回头看了眼车队,三十多辆大车,装的都是边区百姓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军粮。
\"老马!不好啦!\"小通讯员慌慌张张跑来,\"晋绥军说要挨个开袋检查!\"
\"放他娘的屁!\"老马头\"腾\"地站起来,\"这一袋袋拆开,粮食还不得让风吹跑喽?\"
渡口关卡处,晋绥军的李处长正捧着暖炉,眯着眼看清单:\"根据上峰指示,所有过境物资需缴纳三成...咳咳...保管费。\"
\"李处长!\"老马头压着火气,\"这可是给前线将士的救命粮啊!\"
李处长慢悠悠喝了口茶:\"规矩就是规矩...\"
这时,渡口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十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扛着扁担冲了过来,领头的王老汉指着粮车大喊:\"这是俺们村一冬没舍得吃的口粮!谁要扣,先问问俺们答不答应!\"
李处长脸色一变:\"刁民!来人...\"
话音未落,更多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有拄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把粮车围得水泄不通。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钻到前面,把半块窝头塞给站岗的小兵:\"哥哥,你饿不?\"
那小兵手一抖,枪差点掉地上。
二、算盘珠的秘密
陈长安接到消息时,正在教工作队打算盘。听完汇报,他\"啪\"地一抖算盘,珠子哗啦啦响成一片。
\"部长,咱们直接打过去?\"警卫员小张撸起袖子。
\"打什么打!\"陈长安摘下颗算盘珠,\"去,把这个交给李处长。\"
小张瞪大眼睛:\"这...这能顶啥用?\"
当天夜里,李处长盯着桌上的算盘珠发呆。突然脸色大变,急忙翻出本旧账本——里面夹着张字条:\"黄河水浑,珠子记得是哪边的?\"
这时窗外传来\"咚咚\"敲击声。李处长开窗一看,几个黑影抬着担架,上面躺着个浑身是血的小战士。领头的压低声音:\"李处长,这是您当年在太原救过的学生...为护粮车被特务打的...\"
李处长手一抖,算盘珠掉在地上\"嗒嗒\"响。他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自己偷偷给地下党送药时,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先生大恩,他日必报。\"
第二天一早,关卡突然放行。老马头正纳闷,看见李处长在擦汗,手里攥着颗算盘珠...
河滩上,百姓们自发排成长龙传递粮袋。那个羊角辫小姑娘踮着脚,给每个八路军战士口袋里塞红枣。
三、督导组来了
山城的督导组来得比预计的早。组长郑维国背着手在营区转悠,突然拦住个战士:\"《步兵操典》带了吗?\"
战士一愣,从怀里掏出本《城市接管手册》。
郑维国脸色铁青:\"八路军的战士,不带操典带这个?\"
陈长安笑呵呵迎上来:\"郑组长,我们这叫因地制宜...\"
\"胡闹!\"郑维国拍桌子,\"委座命令,所有部队原地整训三个月!\"
这时村口传来喧哗声。只见百十个老乡扛着\"欢迎国军长官\"的横幅,敲锣打鼓地来了。领头的乡绅拱手道:\"长官远来辛苦,乡亲们备了接风宴...\"
郑维国刚要点头,突然发现横幅背面隐约露出\"支援八路军\"的字样。再细看,那些\"乡绅\"分明是农会干部假扮的!
四、手册风波
深夜,郑维国打着手电查岗。走到炊事班帐篷外,听见里面在念书:\"...接管银行时,先封账册,后点现金...\"
掀开帘子一看,几个炊事员围着油灯,正认真学习《城市接管手册》!
\"你们...!\"郑维国气得手发抖。
老班长慢悠悠合上书:\"长官,咱们八路军讲究走到哪学到哪。您要是不嫌弃,这儿还有本《炊事班城市作战手册》...\"
突然帐篷外传来窸窣声。郑维国冲出去,逮住个偷听的小兵。那小兵却掏出个布包:\"报、报告长官!俺娘让送来的...\"打开一看,是二十多个煮鸡蛋,每个上面都用红纸贴着\"民\"字。
远处阴影里,几个大娘悄悄抹眼泪:\"娃们念书到半夜,可别饿着...\"
五、黄河夜话
渡口边,陈长安和郑维国并肩而立。
\"陈部长,你们这是要造反啊?\"郑维国冷笑。
陈长安望着滚滚黄河:\"郑组长,您说这黄河水,是往东流还是往西流?\"
\"废话!当然是往东!\"
\"那您说,老百姓的心,是往哪边流?\"
这时对岸突然亮起星星点点的火光。只见数百百姓举着火把沿河而立,有人喊:\"八路军同志——俺们把渡船都藏好啦!\"
郑维国浑身一震。河风中隐约传来童谣:\"东方红,太阳升...\"他猛地转身,却发现自己的勤务兵也在小声跟着哼。
月光下,黄河水裹挟着冰凌,浩浩荡荡向东奔流。陈长安摸出颗算盘珠,\"叮\"地弹进河中,转眼就被浪花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