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总部·A栋25层评审厅
下午三点,联合项目初审正式开始。
这是星玥资本入驻沈氏合作项目的第一场公开亮相,媒体未到场,但在场的每一双眼睛,都带着不加掩饰的关注与试探。
李雪菲身着黑色西装裤套装,头发简单束起,笔记本、计划书、投影文件,一切准备得一丝不苟。
而坐在对侧主审席的苏翊凝,一袭深蓝礼服长裙,妆容精致,优雅如旧恋人回归,却藏着锋利的锋芒。
“项目整体规划,你来讲?”苏翊凝微微一笑,看着李雪菲。
“当然。”她不卑不亢。
评审会开始,灯光调暗,投影亮起。
李雪菲走到前台,翻开第一页ppt,清晰陈述:
“本次新能源联合储能基地项目,预计总投4.8亿,其中沈氏出资比例为55%。我们提供土地资源、初期技术架构、原始数据与建设平台,星玥方带来中后期外资注入与上市资源导向。”
她翻页,节奏明快。
“沈氏不会是一个‘硬件托底者’。我们要做的,是掌握平台构建权和收益主动权。”
她指向数据图表:“所以我建议,我们设置‘反稀释性回购机制’,保证若未来估值偏低,沈氏可用定向转股手段维稳持股比例。”
现场一片低声议论。
苏翊凝勾唇一笑,语气似挑衅又似赞赏:“你这是,在谈风投赛局了?”
“资本,是要谈情,但更要讲规。”李雪菲目光平静,“我不会用情感谈判,我只用规则制衡。”
众人一怔。
她这句话,不只是对项目。
更像是在回应媒体口中的“沈氏太太”与“旧爱回归”之争。
苏翊凝笑容不减:“你很聪明。”
“但我更稳。”李雪菲说。
“那你知道,这样稳的人,往往走不快。”
“可我知道——走得稳的人,摔不疼。”
空气中一时间火药味十足,却又理性克制得近乎优雅。
项目评审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最终,李雪菲以结构严密的资本分配模型与三重退出机制设计,成功拿下沈氏高层一致认同。
星玥方代表最终起立握手,给出评价:
“李小姐的方案设计,比我们原本的合伙草案更加系统,令人印象深刻。”
她轻轻一笑:“谢谢认同。我们希望合作,也希望清晰。”
评审结束,全场掌声响起。
她没有回头。
但她知道——
坐在后排的沈君泽,全程看着她,没有说一句话。
但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视线转换、每一个数字转折,他都在听,都在看。
这一次,她不是站在他身后。
她站在所有人面前,用能力赢得属于她的掌声。
—
评审会后,沈君泽在办公室见到了苏翊凝。
她笑着坐下,优雅地端起一杯茶:“君泽,我记得以前你不喜欢女伴插手工作。”
“是。”
“那现在,为什么你让她站上那张桌子?”
“因为她值得。”
苏翊凝眼神一顿。
他继续道:“你回来,不是为了这个项目。”
“你以为我还想要你?”
“不,你想赢她。”
苏翊凝轻笑:“那你告诉我,君泽——你选她,是因为她更聪明?更乖?还是……她不爱你?”
沈君泽望着她,语气平稳:
“我选她,是因为她能和我并肩。”
“你能站得很美,但她能站得很稳。”
苏翊凝终于收起笑,缓缓起身:“原来你是怕有一天,连你都摔了——她还能撑住你。”
“对。”
她点头,低声笑了一句:“沈君泽,你也老了。”
—
当晚九点,李雪菲站在办公楼外的风中,刚合上文件夹,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沈君泽走近,将一件外套披在她肩上:“今天很漂亮。”
“你没说话。”
“因为我怕我开口,会打断你。”
她偏头看他:“那现在,你想说什么?”
他顿了一下,低声:
“我想告诉你——你赢了她。”
“不是因为你是我太太。”
“是因为你,是你自己。”
她看着他,眼神微动。
两人并肩站着,一句话不说。
但他们都知道:
这一仗,不只是她赢了苏翊凝,
而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站在同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