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拨至三个月前,李雪菲正式从沈氏董事席位被剥离、项目被叫停、个人权限遭冻结那一晚。
那是她人生中最黑的一夜。
也是她从“依附结构”中决绝抽身,重新命名命运的第一步。
那晚,她坐在出租屋老旧的木桌前,翻出曾经规划过的一个项目文件夹,上面标着一个名字:
“雪菲科技(SnowFair tech)初版模型·未完成”
这是她三年前在沈氏做战略助理时自己偷偷构想的一个独立技术平台雏形,当时因为身份限制与资源不足被搁置。如今,她终于将这份“妄念”重新捡起,转化为唯一可行的生路。
她没有流泪,没有抱怨,只有一整晚没合眼,做出三个决定:
项目启动资金目标:自筹50万启动金,绝不融资拉人情。
核心框架:搭建企业数据托管—风险建模—合规监管三层服务架构。
团队组建思路:不要“背景漂亮”的人,要“能力粗粝”的人。
第二天,她开始打电话。
第一个被她拉来的是小王——原沈氏项目部的技术骨干,曾因“过于直言”被调离核心系统线。
“你要干什么?”小王还在外地出差。
“干你原本想干但沈氏不给你干的事。”她声音平静而坚定。
“……你给得起我工资吗?”
“前期只能给最低保障,但系统一上线,利润分红我们五五。”
“你怀着孕还想拉个创业团队,你疯了吗?”
“我疯了,但我想赢。”
小王沉默十秒,冷冷来了一句:“你地址发我。”
第二个是林曼,一个被裁掉的运营主管,因“太拼”在原公司出事差点流产,结果被高层直接劝退。
李雪菲去医院陪她换药,递上一封邀请信。
“你为什么找我?”
“因为你是唯一一个在凌晨三点还能修完用户反馈表还不骂人的运营。”
林曼眼圈发红:“我孩子没保住,你不怕我情绪不稳定?”
“我也怀着孕。我不怕你崩,我只怕你不肯活了。”
林曼笑了,哑声说:“我愿意赌一次。”
第三个加入的人,是韩文泽,原独立黑客,曾以破解金融风控系统闻名,因一场官司淡出江湖。
李雪菲在一场在线安全技术讲座中匿名请他解题,对方只用了七分钟破题。
她只发了一句话:
“我们需要你。”
他回:“给得起技术的尊重?”
她发去一张初创框架图,附上一句:
“我永远先请人吃饭,再提条件。”
三天后,韩文泽出现在她的临时办公室,背着破电脑包,嗓音沙哑地说:
“可以开始了。”
就这样,一个三人起步的草根团队在云桥区一栋老楼的两室一厅中正式成形。
没有注册公司名时,他们手写“雪菲科技”四个字贴在墙上。
没有启动资金时,她把自己所有积蓄清零。
没有人撑腰时,她把每天的日程安排写到凌晨两点。
他们也曾在网络论坛上被嘲笑:
“怀孕cEo带俩流浪码农想干大项目,笑死。”
也有人留言:
“她以为摆脱了沈氏,就能自己起盘?天真。”
但李雪菲的回应从不在微博,也不在采访。
她把回应写进每一个系统功能,每一次产品迭代,每一场亲自上的路演。
有人问她:“你不怕失败吗?”
她答:
“怕啊,但比失败更可怕的,是从不尝试。”
注册“雪菲科技”当天,她独自站在工商局门口的阳光下,签下公司法人代表时,手在发抖。
她抬头看着蓝天,轻轻说了一句:
“我不是附属品。”
“我是创造者。”
那天,是她怀孕第47天。
也是她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