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螺灯台的金光扫过石壁时,李不望突然指着凹凸不平的图腾惊呼:“这些石头人在跳火锅舞!”十七座海鼎先民雕像呈环形排列,姿势各异:有的高举漏勺模仿捞毛肚,有的甩动缆绳般的衣袖如涮鸭肠,最中央的老者竟摆出了他独创的“毛肚乱颤舞”经典动作——单脚点地,双手像漏勺般划圈。
“是‘十二信力舞步’!”老周摸着雕像腰间的火候勺,发现每座雕像底座都刻着不同的火锅食材:毛肚对应“坚韧步”,黄喉对应“灵动步”,而李不望撞见过的碓窝螺,正对应着“诱敌乱颤步”。洪薛梨的银镯映出古籍残页,上面的简笔画与雕像姿势完全一致,配文:“以食材为形,以信力为汤,煮沸寒渊之锁。”
林小羽的补光灯对准雕像群,直播镜头里瞬间挤满“火锅广场舞”的弹幕。胡三太爷跳上李不望肩头,尾巴戳着他后腰:“看见没?你去年在火锅店甩牛肉丸的视频,和‘诱敌步’第三式一模一样。”少年耳尖发红,突然想起自己曾被顾客录下“辣到跳脚”的画面,现在正以卡通浮雕的形式,刻在某座雕像的裙摆上。
“跟着节奏来。”洪薛梨示范“毛肚起伏步”,银镯蓝光随着动作在地面勾勒出九宫格,“每八拍对应一道火锅叉符文,重点是——”她突然笑出声,看着李不望把“黄喉滑步”做成了踢正步,“别把信力脉动当成课间操,想象你在涮毛肚,要七上八下!”
老周站在“火候勺老者”雕像旁,火候勺柄碎片与雕像手中的道具共振,石壁突然浮现出动态教学:先民们围绕火锅鼎起舞,每完成一套动作,鼎中就会飞出信力光刃加固封印。当李不望笨拙地模仿“鸭肠缠绕步”时,他校服上的辣油渍竟在空中画出鸭肠轨迹,意外触发了左下方的“黄喉符文”。
“笨蛋!你踩错了‘清汤区’!”胡三太爷咬住他的鞋带往后拽,却看见被踩中的符文反而亮起,原来李不望的“错误信力”竟与图腾中的“翻车彩蛋”共振。林小羽及时切换镜头,直播弹幕瞬间被“歪打正着”和“笨蛋开光”刷爆,这些人类的“欢乐信力”竟化作金色小火锅,飘向石门上的十二道叉状符文。
最关键的突破来自李不望无意识的“毛肚乱颤舞”,当他为了跟上节奏胡乱甩动双臂时,后颈的星螺印记突然与中央雕像的螺口重合,十七座雕像同时发出蜂鸣,地面的九宫格竟变成了旋转的火锅转盘。洪薛梨趁机甩出归墟水,在转盘上冻出十二道信力冰桥,连接起石门上的十二叉符文。
“现在跳‘归位圆舞曲’!”老周将火候勺柄碎片抛向空中,碎片与星螺灯台的光束碰撞,显形出1937年轮机兵们跳舞的画面——他们用缆绳当道具,模仿的正是李不望此刻滑稽的动作。少年突然福至心灵,捡起地上的麻辣牛肉干当“信力指挥棒”,每甩动一次,就有一道符文亮起。
石门的禁制光芒开始如火锅汤般翻滚,十二道火锅叉逐渐透明,露出其后刻满星螺纹路的真正入口。胡三太爷笑倒在雕像基座上:“他把‘信力圆舞’跳成了‘牛肉干甩锅大会’,但不得不说——”它指向正在消散的禁制,“比洪薛梨的标准舞步更带劲。”
当最后一道“翻车符文”被李不望的笨拙动作激活,石门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如同一口封印多年的火锅鼎终于开盖。热气蒸腾中,露出的不是黑暗,而是泛着金光的螺旋阶梯,每级台阶都刻着海鼎文字,翻译成人间语言只有一句:“欢迎带着烟火气的信力者回家。”
洪薛梨揉着笑疼的肚子,银镯指着少年凌乱的头发:“记住,以后别再说你的‘毛肚乱颤舞’上不了台面——它刚刚烧开了海鼎文明的禁制。”林小羽的直播在此时达到高潮,百万网友的笑声化作信力金粉,飘落在阶梯上,将李不望的脚印永远印成了漏勺形状。
老周摸着重新闭合的雕像群,发现中央老者的手势变了——现在他举着的不是火候勺,而是模仿李不望甩牛肉干的姿势。火候勺柄碎片此刻正在少年掌心发烫,碎片表面竟浮现出一行新刻痕:“冬至夜的最后一支舞,记得在海底第三旋的冰原上,用麻辣信力当舞鞋。”
长江的夜风灌进峡谷,带着火锅底料的香气,与阶梯深处传来的信力脉动交织成独特的节拍。李不望望着即将踏入的遗迹入口,突然觉得,这些古老的舞蹈、滑稽的失误,还有队友们的笑声,其实都是同一锅沸腾信力里的食材——正是这些带着人间烟火气的笨拙与真诚,才能煮沸最坚硬的禁制,融化最寒冷的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