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的推断让薛宝衩满脸通红。
薛蟠掰着手指头一算也觉得不对,这才仔细回想起来。
学堂里最近有人拿禁书嘛?
那些个动作细腻、姿势巧妙、表情传神的小书薛蟠自然早就看过。
学堂里有没有流传,贾宝玉有没有看过他还真不清楚。
从天香楼离开时就表现异常,总不能是在秦大奶奶的卧房里瞧见的。
有了思路薛蟠自然有法子,虽然宝玉小厮嘴撬不开,可其它人就容易多了,更别说是群穷光蛋。
薛蟠在学堂里正为查出点眉目高兴呢,自己家的老仆就寻了过来。
‘何事?东南买卖出了问题?’
老仆摇摇头表示不清楚,‘小姐让您回府!’
薛蟠还以为缅甸的海船出了问题,招呼小厮就往梨香院跑。
回到梨香院这才发现老掌柜也在。
‘可是海船出了问题?’
薛宝钗拉着哥哥坐下,这才小声的说道。
‘不是咱们家的事,今儿中午都在传蒲州张王两家一百多口下午会押解进京。’
薛蟠听的一愣,迷惑的看着妹妹。
‘晋商中执牛耳着,两家里更是有族人在朝中当官。
比起咱们皇商来说更强。’
薛蟠也是无语,商人还得分,皇商确实不如官商勾结里的商。
‘这事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怎么突然冒出来了?’
兄妹俩一起看向老掌柜。
老掌柜也摇摇头,‘别说你们不知情,就连京中张王两家的商号和票号也是中午时分突然查封的。
查封的不是刑部,也不是镇府司,而是皇城司。
不少京中百姓一进去了两家的票号!’
薛蟠脸上透露着焦急,他现在真是如惊弓之鸟,朝廷里担当有关于商人的他都得上心。
‘到底为何被抓,您有没有确实的消息?’
‘这会谁有确凿的消息,朝廷有意捂盖子,谁敢乱传,北镇府司可不是吃素的。
坊间传言是因为两家往漠北和辽东走私武器和粮食。
被镇守宣府的秦将军抓个正着。’
薛蟠听完脸上一喜,看了一眼自己妹妹。
‘我先出去打探消息,切莫操之过急。
哎呀,好好的,德哥儿去什么北直隶,真是耽误事!’
说完就接过妹妹递来的两个小金元宝出了房门。
‘小姐!’
薛宝钗摇摇头,‘确实不能急。
一切要等缅甸的海船回港再说。
贪多嚼不烂,更何况西南的茶山咱们已经有所准备。
无论是从茶马古道西去,还是过河西走廊都需要户部点头。
舅父那里如何了?’
老掌柜一愣,这才噢了一声。
‘王大人自从离开兰县就没了消息。
不过王家、甑家、史家名下的商队听说已经进了哈密卫。’
薛宝钗眼睛一眯,贾家这次怎么没有商队西去。
还是贾家真的已经彻底放弃了行商。
可看如今贾家的奢靡生活若无商队支撑单纯指望田产的出息又能逍遥多久?
‘贾家在山西三镇真的没留下后手,也没有暗中支持的商队?’
老掌柜沉默半晌这才摇摇头表示并没有查到。
‘荣国公何等人物,怎么会不给贾家留后手。
去岁地租一事陛下百官已经亮明立场,五成是极限。
姨夫如今正在养名升官,必然不会为了地租再让御史盯上。
年节时来府上送孝敬的官员并不多,如此入不敷出怎会是长久之计。
贾家的金山银山真的就不见底嘛?’
老掌柜摇摇头,‘小姐,贾家也许并不如您讲的那般从容。
去岁琏二奶奶停了些日子的印子钱,只是没隔多久就又接着放了起来。
虽然京中地租政老爷特意叮嘱,可其它田庄的地租未必就真的降了。’
薛宝钗摇摇头,‘印子钱那点出息连荣国府下人的月钱都不够。
地租也是杯水车薪,荣国府生活之奢靡比扬州盐商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没人动,那就查查没动的人。
去岁陛下梳理宣府,有人被砍头,有人被调防,那就查查依然安稳在宣府任职的军将!’
老掌柜听的眼睛一亮,难怪老家主如此看好小姐。
果然才思敏捷,居然能从这个角度去查问题。
‘小心为上,千万莫要露出马脚。
宣府动荡此时刺探军情必是杀身之祸。’
看到老掌柜想说话薛宝钗摇摇头。
‘兵部不行,如果真是荣国公留的后手,一定是一批人,一个重要的地方。
勾出大概也许就有眉目了!’
老掌柜拱拱手表示明白,接着犹豫着问道。
‘蒲州票号里还有咱们的银子,您看?’
‘不必着急,户部去岁想借水泥打开票号,没想到被各方势力集体打压。
如今有了现成的鸡,夏尚书不会没有动作。
放心银子少不了咱们家的,如今寄人篱下,银子反而是个祸害。
荣国府留下林黛玉可知光是年礼就不下两万两之巨。
有林家在前,以后咱们家再想哭穷就没这么容易了。
行了,你也去忙吧!
只要西南的商道稳住,加上西北茶叶,将京中产业交给贾家又何妨!’
老掌柜真想给薛宝钗叫好,想到薛宝钗的女儿身,心里又是一阵阵的失落。
送走老掌柜,薛宝衩让丫鬟准备笔墨纸砚给远在金陵的堂弟写信。
总之就是特意嘱咐薛蝌一定要低调,用心学业。
至于为皇家搜罗珍宝之事随缘。
各省的商号保不住就悄悄出手,全力护住海船和海外力量。
虽然知道堂弟晓得轻重,可身处京城的薛宝钗还是不放心。
朝廷一日三变,让人应接不暇,薛家在朝中耳目闭塞,能保留自身即可。
薛蟠一副纨绔的架势进了江南会馆。
不少京中大掌柜已经聚在一起饮酒商谈了。
蒲州张王两家让出如此大的市场,自然有人会涌进来。
虽然薛家不想也无力参与,可多听听总没有错。
虽然年轻也是一家之族,底蕴在有些人面前可以忽略不计,在有些人面前可就相当重要了。
随着各家小厮不停的来汇报,张王两家的犯的事也是越来越清晰。
到底是地理位置的关系,晋商对于游牧政权的支持更有先天优势。
这种买卖只要是商人就没有不想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