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懒得解释,伸出手:“给钱。\"
毛卜荃惊愕地瞪着他:“为何不碰一下反倒要一百文?”
“若是不碰,我还会上书弹劾你呢,这难道不该值一百文吗?”
“你,你这是敲诈!”
李伟冷笑回应:“你不碰,我又敲诈你什么?说吧,到底碰没碰?”
毛卜荃神情变幻,他已经明白,今天如果不给钱,这个家伙绝不会放过他,若强行走掉,回头必然会被弹劾,真闹到皇帝那儿,那可就糟了。
犹豫片刻,他决定暂且妥协,等日后处理这个莽夫。
“好,我没碰,给你一百文!”
毛卜荃从袖中拿出一张百文的纸币,重重拍在李伟手上,随即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欢迎下次再来哦!”
李伟满意地收起纸币,还朝毛卜荃喊了一句。
毛卜荃离开后,其他官员也纷纷起身准备离开。
因为之前有过教训,这些官员都不敢再倔强,乖乖交了钱,没敢与这个愣头青正面冲突。
不久,旁边伺候的乐工便收了好几贯钱,这在以往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但他此刻却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些钱烫手得很。
虽然现在李伟得意洋洋地赚了不少钱,但第二天礼部的人就会来找麻烦。
李伟却不这么想,他认为这些钱收得合情合理,不管谁来都有道理!
把手里的一百文随手交给乐工,李伟便让他带自己继续往里走。
到了后堂,乐工通知教坊司的负责人前来拜见新上任的长官。
乐工给李伟准备了椅子,其他人则站成一排,但李伟因屁股有伤,也没坐下,而是站在众人前面。
“下官参见大人,我是教坊司副使冯景春,这两位是左右韶舞,那两位是左右司乐。\"
冯景春上前逐一介绍,身后两名男子和两名女子随之鞠躬行礼:“参见大人。\"
韶舞是女子,司乐是男子,加上冯景春在内的五人都是从乐户中提拔上来的,唯有李伟是从上面贬下来的使者。
李伟打量着眼前这几人,心中失望至极。
除了前面的五人外,其余教坊司的女乐全都穿着朴素的黑色衣裙,虽面容清秀,但因营养不良显得憔悴不堪,与他心目中花团锦簇、美艳动人的教坊司丞相姐判若云泥。
话说回来,这规矩还是朱元璋那个管家婆定下的,规定女乐不能穿红戴紫,只能穿黑衣,男乐工更是可怜,头上要戴绿巾,也就是后世绿帽的起源。
因为良贱不得通婚的规定,这些男乐常常就近娶这些女乐,而女乐即便卖艺不卖身,也名声不佳,因此后来这种头戴绿色装饰便渐渐演变成了后世所指的意思。
“唉,大明的艺术之路任重而道远啊!”李伟在心底叹息,看来想坐享其成是不可能了,必须花些功夫才能把这些女乐……呸!培养成高雅的艺术工作者。
辛苦就辛苦吧,为了艺术值得!
李伟振作精神说道:“各位好,我是你们的新任主管李伟。
我知道大家过去的日子很艰难,但从今天起,我会改变这一切!有粮食,有宝钞,只要大家努力工作,我就一定能带大家过上好日子,让我们的教坊司成为大明真正的艺术圣地!”
李伟一边许诺,一边喊口号,说到动情处还握拳高举,可这些人毫无反应。
众人看着这位新来的主管疯癫般的表现,都呆住了,什么艺术不艺术的他们不懂,只希望新官能老实些,别太过分压迫他们就行。
李伟尴尬地环顾四周,冯景春赶忙说道:“李大人说得太对了,我们一定牢记您的教导!”
“一定牢记大人教导!”
一群人跟着附和,领导说什么无关紧要,总之是点头就是了。
“呃,呵呵……”
李伟尴尬地笑了笑,缓缓放下激动举起的手。
看来不拿出实际行动,这些人是不会信服的。
想了想,李伟让其他人退下,只留下冯景春。
李伟直截了当地问:“冯副使,我刚到,你给我讲讲教坊司的基本情况。\"
冯景春低头称是,恭敬回答:“咱们教坊司现有乐工五百多,其中女乐三百多,男乐不到二百,还管理着乐户三千……”
冯景春开始详细讲述。
教坊司本身有五百左右的乐工,主要负责朝廷外朝的舞蹈音乐表演,雅俗共赏,同时配合太常寺的一些大型祭祀活动,内廷有时也会召教坊司入宫表演。
内廷设有钟鼓司,由太监掌管,但这些人同样出自教坊司的培训。
教坊司中表现优异者偶尔会被调往钟鼓司。
教坊司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各类演出所得的赏赐,此外还有官员前来听曲,不过大部分都是仗势欺人,白占便宜,除非某位官员心情好才会象征性地给些小费。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的是,即便他们辛苦挣得赏赐,也会被礼部官员以管理费的名义拿走,难怪教坊司的人看起来总是面黄肌瘦,神情萎靡。
除此之外,教坊司还管理着十数家青楼,负责监管里面的乐户,并教授歌舞及征收赋税,这些青楼实质上就是官方经营的妓院。
然而,尽管是官方运营,这些地方却不接待官员,反而严禁官员进入,只服务商人和平民百姓。
这些青楼其实收益颇丰,可惜教坊司的人只能看着,分文不得。
李伟听完之后眉头紧锁,无言以对。
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钱上。
现在的教坊司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别说为艺伎添置新衣裳,就连艺术的发展都成了奢望。
贫穷才是阻碍艺术进步的最大绊脚石!
其实教坊司并非没有盈利的机会,那些欠账的官员们个个都有欠款未清。
李伟思索片刻,看来自己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讨欠款。
下午稍后再更新一章。
(本章完)
---
提到追债,这可是一门技术活儿。
李伟从前的公司里就有一位同事,离职后转行做了这事。
现代社会法律完善后,追债变得愈发困难。
不能动手打人,不能出口骂人,最多只能骚扰一下对方,遇到那种又穷又横的人,还真拿他们没辙。
稍微有一点违法的行为,立马就会被抓。
所以追债这件事,必须深思熟虑。
“冯副使,您这里有没有记录下那些欠债官员的账目呢?”李伟沉吟良久后,向冯景春问道。
“这……”冯景春面露难色,心中纠结不已。
这些前来听曲的官员大多是礼部的上司,他们这些下属怎敢向他们讨要欠款。
不过账目冯景春倒是偷偷记了下来,只是李伟刚到任,他不确定这位大人是否值得信赖,万一转头就被卖了,那可就麻烦了。
李伟看他这表情,便知他不信自己。
于是李伟郑重其事地说道:“冯副使,既已入教坊司,便是家人。
瞧瞧这些弟妹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连饭都吃不饱,你能忍心让他们这般受苦吗?相信我,我会带着大家发展艺术,过上好日子的!”
“唔。\"冯景春愣住了,他对李伟口中的艺术并不在意,但李伟前边的话倒也没错,他自己也曾是乐户出身,看着年轻男女如此艰难生活,心中也不免不忍。
咬咬牙,冯景春说:“大人稍待,我去取东西。\"
冯景春说完转身离开,李伟松了口气,有账本就好,最怕没凭没据,到时候要账都说不清。
片刻后,冯景春拿来一本小册子交给李伟。
“李大人,这是我任副使期间偷偷记录的来教坊司玩乐的官员名单,大人请查看。\"
李伟翻开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道:“好,有了这个,就有办法了!”
冯景春疑惑地看着这位李大人,不知他有何妙计,这些都是礼部的顶头上司,他难道真敢一个个讨钱不成?
即使去讨,怕也讨不回来。
李伟拿了小册子,扭着身子回家了。
今日只是来教坊司认个门,熟悉下情况,顺便尽快把职位确定下来,免得再生波折。
回到家,李伟挑灯熬夜,精心策划讨债方案,其工作热情简直可与开国皇帝朱老板媲美。
忙至深夜,李伟终于想出了自认为万全之策,在脑海中反复推敲,确信无误后才熄灯休息。
躺在床上,李伟依然兴奋不已,对自己的努力深感佩服,心想若是老朱知道了一定会感动得涕泪横流,哭喊着也要封他为王。
可惜他淡泊名利,这次算了,不去向朱元璋邀功了,一切都为了艺术!
次日清晨,李伟早早来到教坊司,因时间尚早,里面十分安静,乐女乐工正在打扫卫生,见到他纷纷低头行礼,李伟和蔼地一一回应。
来到后堂,李伟把冯景春和四个左右韶舞司的乐师叫来,吩咐道:
“今天带你们去讨债,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演练一番。
何晴、徐瑶,你们去找些乐女来,要瘦小的……嗯,随他们吧。\"
想到这些女子的状态都不太好,李伟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等等,李大人,您说要带我们去哪儿?”冯景春急忙插话。
“去讨债啊!”李伟奇怪地瞥了他一眼。
“可……可这些都是礼部的大员啊!”冯景春颤巍巍地提醒道。
“那又如何?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这……”
“别担心,我们又不会做什么犯法的事,有什么可怕的?放心,有我在呢!”
李伟拍拍冯景春的肩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