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这便是先斩后奏之计,国相吕不韦也没有办法,加上有别山封君亲笔调令,按照法理,军方须不折不扣执行。
十天时间紧急准备,由五艘别山级运输舰,十艘咸阳级运输舰,五艘咸阳级超级战舰组成的大规模舰队紧急南下。
舰队共运精锐骑兵一万(不含战马),工匠一千,各世家富商代表百余,各级官吏教谕百名,水军五百。
另外,船底压仓顺便携带钢铁枪头十万支(有库存),生铁开锋箭头三百万支,钢.木.制式反曲弓五万把,钢刀十万把,另外还有蒸汽动力机数套(用于生产军械)。
例外,还紧急采购丝绸万匹,纸数十万刀,其他畅销商品无数。
当然,这次运输舰回别山也带回了十吨黄金,三百匹汗血宝马种,以及各种贵重稀罕的珍珠宝石,还有香料,热带矮株野稻种,各种罕见粮种蔬菜水果,比如茄子,黄瓜,甘蔗,葡萄等等苗木。
正因为别山君带回来如此巨量黄金珍珠宝石,所以才引得无数世家富商动了心。
此次南航路途数千里,对于这些从未出过海的人来说,等于是赌上身家性命了。
随着各大报纸刊登别山君发布的募兵令和开拓令,天下诸国沸腾起来,因为别山君描写的太让人动心了,别山君在募兵令中除了承诺高额待遇外,还强调天竺兵马孱弱不堪一击,各地土邦林立各怀异心,其国之民分成数等矛盾尖锐,最底层贱把活着希望寄托于来生投胎,每逢出战必有各土邦兵马冲锋陷阵助阵,其地先后被外族数次征服统御数百年,其民性如绵羊不知反抗……
也就是说,大家快来,这边打仗没任何危险,而且有人冲锋陷阵替大家挡枪。
还有开拓令,别山君描写天竺之地其广不亚于中原,但土地平坦良田阡陌千里,而且此地水源充沛气候温润,可年收三至四季,这是一片充满奶油和蜜糖的天选之地,金银珠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秦王政看着这煽动人心的话也不由得询问廷尉李斯:“李卿觉得别山君这话是真是假?”
李斯道:“七分假三分真吧!”
“为何?”
“天下哪有如此宝地,而且还无强军守卫。自古物产丰饶之地必有强国,哪有什么不堪一击之军,”
“可天竺确实在西域之西,而且早有西域胡商来过大秦贸易。”
“臣知道西域之西有天竺,可大王你想,一个其地不亚于中原,而且比中原地势平坦,还能年收三至四季,还黄金宝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此宝地,能养活数千万乃至数亿人口,怎么可能轻易被征服,”
“可别山君为什么大肆募兵,他还紧急抽调骑兵出海,若非有利可图,他会大动干戈?”
“大王,传言不可信也,说不定别山君被困天竺,又说不定别山君乐观误判形势,别山君的军事才能不过尔尔,在数万里海外,他再如何募兵又能有多少人,所以,他必败无疑。”
“别山君不是说天竺土邦林立,每次大战冲锋陷阵者皆土邦军队吗?”
“怎么可能,在天竺,中原之民就是异族,难不成中原诸国会帮助异族攻打中原……”
“山东六国不是煽动义渠反叛,”
“这,我王,其实严格来说义渠也好,北方游牧蛮夷也好,他们并不算异族,他们也是炎黄子孙分支。”
“你说的异族是什么族?”
“臣在咸阳街头看见过金发碧眼西夷,臣想,那样的异类才算异族吧!”
“如果别山君所言非虚呢?”
“这,大王不会是也想派兵征服遥远天竺吧!大王,万万不可啊……”
“好了,寡人又非昏君,自然知道轻重,寡人之意,如果山东六国响应募兵令,大秦是否也派些兵卒过去,一则,国家可赚些金钱,二者,在天竺之地大秦不至于毫无存在感。三者,寡人听闻往西凿穿西域可兵入天竺,大秦占据天时地利岂能甘居人下。”
“这,只怕山东六国无君响应,别山君此举乃阳谋,此乃赤裸裸吸附六国兵马。”
“那就看山东六国君王怎么做,六国君王动心思大秦紧随其后,六国兵卒私下投效者众,大秦也私下放一批人应征,”
“诺,就怕他别山君没有这么好牙口,每卒十圆金币,还有如此高额军饷抚恤金,他出的起这么多钱吗?”
秦王政虽然觉得廷尉李斯言之有理,但一想到别山君父子挣钱手段又不得不信服。
这两父子是真的会挣钱啊,简直有点石成金之能。
还有别山君巧夺天工之技,以前天下人吃麦饭,别山君把麦磨成粉制成包子馒头,如今已经风靡天下。
还有别山炼铁秘术,而今大秦也学到七七八八。
还听说别山君能让巨舰逆水自行,这个秦王政没缘亲见,但想来无人敢欺骗他这个一国之君。
秦王政看着案几上的《大秦帝国》第二部之纵横发呆,别山君收了大秦的钱却还是我行我素把秦惠文王嬴驷描写成一个神经兮兮之君,还造谣说秦惠文王被王妃刺杀,他会怎么书写自己呢?
是千古一帝,还是残酷好杀不容功臣之暴君,还有,若大秦真能一扫六国,自己能否容忍其国中之国,能否容忍此目无君上之徒。
最先响应募兵令的是楚军,别山因为在楚国腹地,募兵令一出消息自然瞒不住,所以不管是郢都西线边军,还是东线守军,又或者一江之隔的守城兵,在听说有十圆金币安家费和千钱月饷后,无数楚军私自离队,或成群结队,又或者成建制的叛逃。
楚王悍一怒之下下令敢叛逃者满门抄斩,并且残杀千余口才止住汹涌的兵卒叛逃行径。
别山如一颗契子一样牢牢钉在楚国腹地,而且还截住楚国东西交通动脉,楚王悍从登上王位就在谋划收复别山。
他努力一年有余广蓄钱粮,又征兵数万日夜操练,他自以为准备妥当,然后召集败军之将项燕。
“项将军,寡人欲发兵五十万剪除别山封国,将军觉得能否成功?”
“我王,若再败,楚国能否承担后果?”
“大将军觉得楚国会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