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此处,过去多是写字楼,大致如此。
“筲箕湾的地大一些,是铜锣湾的两倍多,达八十余万平方米。”倪永孝指向另一处,让苏子文观看。
铜锣湾那块地无需多言。
但苏子文一眼便认出,这正是未来太古城的位置。
太古城一期工程始于1985年,如今不过1982年,再结合港片融合的世界设定,此地未归入太古地产亦属正常。
“最后一块在九龙,过红磡海底隧道向东约五百米,面积最大,近三百万平方米。”
“以上三块地便是倪家在香港的全部产业。”
这些地皮是倪家多年积累所得,近期地产市场持续下滑。
因此,倪家计划与苏子文合作,借地产行业的低谷,谋求报业集团的发展机会。
老实说,苏子文内心颇为动容。仅铜锣湾地块便可开发商业地产,建成高端写字楼,每年租金收益可观,数十年后预计可达数十亿。
筲箕湾地块则可建设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综合购物中心,定能盈利丰厚。
而九龙地块最大,邻近维多利亚港,适合打造高端住宅区出售。
位于维多利亚港附近,根本无需担心销路。
在这个时代,对许多人而言,房地产已是没落行业,房价已下跌超两成,且呈持续下滑之势。
房价一路走低,毫无起色。
但苏子文深知,所谓夕阳产业,在他眼里正是朝阳产业。
不仅当下如此,未来几十年亦然。
若记忆无误,次年香江房价将触底反弹,预计能维持至86年左右,随后再次下行。
下跌期约两三年,大致在88年后重启升势。
自此开始,香江房价便一路稳步攀升。
目前香江房价每平方米均价约千港币。
不过按内地算法,十平方米算一平方米的话,每平方米价格已达万港币。
当然,在香江不能这样换算。
这里多数房产面积为五六十平方米,即五六百平方英尺。
五六百平方英尺的住宅,在香江属常规户型。
若达上千平方米,则堪称豪宅,非富人难以企及。
看似每平方米千港币的价格昂贵,但与数十年后动辄数万甚至某些物业高达十万港币相比,简直是白菜价。
这些内幕只有苏子文清楚,倪永孝及倪家毫不知情。
在倪家看来,香江楼市正下行,即便日后回升,涨幅又能有多少?
“说说你的条件。”
苏子文平静地看着倪永孝,说道。
“文哥。”
倪永孝思索片刻,对苏子文道:“话说到这份上,那我也直说了。”
倪家打算用三块地皮与文哥合作,仅提供地皮,其他事宜全权交由文哥负责。新建公司中,倪家只需占30%股份,且仅享有分红权;同时,也期望获得星辰报业集团50%的分红权,不参与任何管理。此提议可明确写入合同。
倪家的合作诚意显而易见,从条件就能看出他们的诚意。三块地皮价值非凡,而新公司却给予苏子文多数股份,仅需一半报业股份即可,显然倪家短期内处于亏损状态。但长远来看,一旦报业集团发展起来,倪家收益将远超当前。
“文哥,您觉得如何?”倪永孝问完后,目光专注地注视着苏子文。
“说实话,你们的三块地皮我很中意,不知是否愿意转让?我也愿意出资购买。”苏子文直言。
得到这三块地皮后,对苏子文而言无疑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交易。
“文哥,实在抱歉……”倪永孝听后立刻婉拒。
尽管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但这三块地皮倪家绝不会出售。
“先别急着拒绝。”
苏子文挥手打断倪永孝的话:“在价格上,我会确保你们不吃亏。”
香江与内地不同,内地土地使用权为70年,而香江土地为永久产权。虽然未来如何不得而知,但在当前这个港片世界里,土地属个人所有,只需每年缴税即可。
因此,香江的土地极为稀缺,通常不会轻易出售。
“除却价格之外,我再赠予倪家星辰报业集团股份的十分之一,你觉得如何?”苏子文直视倪永孝,神情严肃地询问。
“嗯?”
此言一出,倪永孝心头微震。
这三块土地虽对倪家意义不大,但借此换得星辰报业集团的股份亦不失为良策。
如今不仅可按市价售予苏子文,还能获得星辰报业股份,且是对方无偿相赠。
以星辰报业年赚五亿计,十分之一便是五千万。若公司上市,其市值至少达百亿港元,甚至更高。
“若阿孝你难以决断,不妨将此事转告老爷子,我会在此等候佳音。”话毕,苏子文靠向游艇沙发,语气平静而从容。
“文哥取笑了,此类小事我自当应允。”倪永孝听后轻笑一声。
他与父辈的规划重点在于分得星辰报业的一杯羹,土地不过附属品,但绝不可亏本交易。
“好,既然如此,我即刻让人起草合约。”苏子文说完,向阿积示意,命其靠近,“去,立即联络余文慧,让她拟一份合约递来……”
“合约完成后立刻传回,务必迅速。”
苏子文担心夜长梦多,更忌直言急躁。若是倪坤在此,此事恐怕不会这般顺利达成。
趁倪永孝尚未上报长辈前锁定协议并签字盖章,届时即便倪坤知晓,也无力更改结果。
“是,文哥。”
阿积听后,匆匆转身离开。
“阿孝,一起喝一杯吧。”
苏子文望着阿积远去的身影,对倪永孝举杯。
“干杯。”
倪永孝笑着回应,随后说道:“祝我们合作顺利。”
“当然。”
苏子文微笑着附和:“合作愉快。”
苏子文自然高兴,那三块地皮可不是随便能用钱买到的。
“文哥,合同已传过来了。”
余文慧接到指令后,立刻拟好合同并快速传送过来。
整个过程不过十几分钟。
“阿孝,合同到了,看看吧。”
苏子文说着,将合同放到桌上递给倪永孝。
“好。”
倪永孝点头回应。
接着,他低头仔细查看合同。
关键是价格,其他部分不会有太大问题。
都在江湖上混的人,若苏子文设什么数字圈套坑人,消息传开,以后谁还敢跟他合作?
所以,合同内容无虞,最多是地皮价格有些出入。
“文哥,这地皮价格……”倪永孝看着合同中的数字,迟疑片刻。
“怎么?难道你觉得价格低了?”苏子文带着笑意询问。
“不是这个意思。”
倪永孝摇头解释:“只是觉得价格偏高了些。”
以当前行情计算,倪家的三块地皮总市值大约为一百二十亿港币。
但这基于之前的价格,目前市场价应下调约百分之三。
这意味着,现在这三块地皮实际价值约116亿港币,而合同中仍标明一百二十亿港币。
\"多余的钱我先收下,阿孝,我最近确实对地产行业很感兴趣,你这三块地皮正好给我提供了入场的机会。\"苏子文带着笑意说道。
这三块地皮若能充分利用,将为苏子文带来数百亿的收益。
几百亿和区区两三亿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那就这样吧。\"阿孝听后点头应允。
既然苏子文同意合作,倪永孝自然不会拒绝,毕竟钱赚得多一点总归是好事。
\"对了,\"苏子文突然开口,\"阿孝,我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
\"什么事?\"倪永孝抬眼疑惑地看着他。
\"你知道的,我苏子文出身寒微,不像你们倪家在香江扎根多年,有深厚根基。一下子拿出一百多亿,我实在做不到。\"苏子文神情严肃地说。
即便让倪家拿出一百多亿现金,他们也办不到,这三块地皮可是倪家几十年的积累。
\"那文哥的意思是?\"倪永孝放下笔,注视着苏子文。
\"一百二十亿,我打算分六次,三年内付清。\"苏子文看着倪永孝平静地说。
\"每半年给你们倪家二十亿港币,另外再支付两亿港币利息,你觉得怎么样?\"
这样算下来,六次利息总计十二亿港币。
表面上看,苏子文似乎多花了钱,但拿到地皮后,他的盈利远超于此。
而且,苏子文目前确实资金紧张。
直到现在,他还未完全偿还贷款,仍欠汇丰银行的钱,预计还需两个月,等澳门那边的利润到账后才能结清。
眼看着就要和倪家签约,需要支付二十二亿港币,这笔钱眼下不知从何而来。
但苏子文别无选择,他不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因此,苏子文设计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
阿孝听后,显得有些迟疑。
他一方面对苏子文提到的利息动心,三年下来能有十二亿港币的收益。这比存银行赚得多。即使现在一下子拿到一百多亿,他也不知如何花费。毕竟倪家是靠**起家,非商业起家,没什么投资经验。
“行,那就这么办。”倪永孝思索片刻,点头同意了苏子文的提议。即使拿到钱也是存银行吃利息,与其那样不如‘借给’苏子文,不仅三年有十二亿利息,苏子文还欠他们倪家一个人情,这样的交易再划算不过。
“好,那我们签合同吧。”苏子文听到后,笑意盈盈。
付款方式已在合同中标明,否则苏子文不会特意提起。几笔书写完毕,苏子文在合同上签下名字,倪永孝也签署了。
交换合同后,协议即刻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