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李老头一家人已经收拾妥当,心情也都比昨夜平复许多。
倒是李铁柱鬓角添了几缕霜白,眼底血丝尚未褪尽,显然心事重重。
一家人在祠堂上了香,正欲离开,李里正的身影便出现在祠堂门口。
众人连忙迎上前,各自问好。
李里正摆摆手,叹道:“我来晚了一些,李铁牛,天不亮就堵在我家门口,非缠着我写状纸,要状告王大妮谋财害命。”
李老头闻言,一声冷哼:“我那个孽子,什么德行我最清楚不过!若不是他将王大妮欺负急了,那孩子也不至于走到如今这个地步。”
李里正沉声道:“李铁牛固然有错,可王大妮做得也太过极端!若是绥城所有的妻妾都效仿此等行径,岂不乱了纲常伦理?这可不是什么好风气。”
李清馨有些无语,果然古代的男子都是封建,老里正说话,也是一副男尊女卑的立场。
李老太一旁叹了口气,幽幽道:“哎,说到底,还是可怜王大妮那孩子。”
李里正道:“李铁牛已经拿着状纸去县衙了。这事儿且不提,我来这儿,是想召集些村民,先帮你们把茅草屋重新搭起来,总不能一直住在祠堂。”
李老头闻言,脸上露出一抹感激,咧开嘴道:“那可真是太感谢族弟了!”
李里正笑道:“咱们本就是同宗同族,这李家沟上上下下,哪家哪户不沾点亲带点故的?都是分内的事,不必客气。”
李大棒和李三炮听了,脸上也顿时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这时,赵翠翠上前一步,正色道:“里正叔,还有一事。村东头河边那块荒地,我打算买下来,圈个院子,盖个私宅。”
李老头直接愣住了,脱口而出:“买下来?”
李铁柱更是眉头紧锁,声音发颤:“翠翠,那……那得花多少银子?”
李大棒和李三炮,更是一脸的不敢置信。
李里正目光在赵翠翠脸上停留了片刻,缓缓道:“按大武的律法,想要圈地建宅,村中的土地,包括荒地,都是官价五两银子一亩。那片地,我估摸着少说也有六亩,这样算下来,至少也得三十两银子。你可想好了?”
赵翠翠道:“里正叔,我已经想好了。这片地,我买下来。”
李里正闻言,随即大喜道:“好!好!你若是真想买,我正好可以给你签地契。村中的土地,身为里正,我有权处置。”
“按大武律法,售卖村中土地,属于公产。所得银两,朝廷要收取三分之一的契税,剩余的三分之二,则落入村中,作为村里的公用资金。”
“那片地,原本就是荒地,紧挨着水塘,水草倒是长得丰茂,可惜地势低洼,种什么都不易活,所以一直闲置着。往年你们给村里二十文钱,算是地租。”
赵翠翠听罢,微微躬身:“那就有劳里正叔费心了。”
李里正继续道:“那片荒地,细细丈量下来,少说也得有六到七亩。咱们就按六亩算,三十两银子,你看如何?”
赵翠翠道:“多谢里正叔体谅。”
李里正满意地点点头:“一会儿,我便找来笔墨纸砚,写好地契。先给你盖上咱们村的印,等过几日得空,再去县里找主簿盖上官印,这事就算彻底妥当了。”
赵翠翠取出三十两纹银,递给李里正:“里正叔,这些银子您点点,都辛苦您了。”
李里正接过银子,掂量了一下,脸上笑开了花:“都说铁柱家日子过得落魄,我看并非如此嘛!还是铁柱家深藏不露啊!”
赵翠翠浅浅一笑,解释道:“不瞒里正叔,是前些日子,我们一家进大山里,运气好采到了一颗有些年份的人参,卖了个好价钱。”
李里正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怪不得!这可是天大的好运气!”
旁边的李老头、李铁柱、李大棒和李三炮几个男人,此刻才回过神来,一个个目瞪口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赵翠翠竟然眼都不眨就说买就买了,而且一出手就是三十两银子!
李里正收好银子,心情大好,道:“买地是大事,盖房也是。这样,我先帮你张罗些人手,凑合着先盖三间茅草屋起来,让你们一家先有个落脚的地方。”
赵翠翠忙道:“里正叔,那怎么好意思?工钱我还是愿意出的。”
李里正道:“哎,盖几间茅草屋,用不了多长时间,算是大家伙儿帮忙,谈什么工钱!倒是日后你们圈院墙,正经盖大房子的时候,你再适当出些工钱便是。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又都是沾亲带故,谁家有事,大家不都得伸手帮一把?”
赵翠翠心中感激,连连点头应下。
李里正低声道:“日后若是用到砖石木料这些,你可以找我那妻弟。他家就是做这个营生的,冲着我的关系,保管能给你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
赵翠翠喜上眉梢:“那可太好了!又要劳烦里正叔帮忙张罗了。”
李里正越看赵翠翠越觉得顺眼,这铁柱媳妇十分懂人情世故,很是“上道”。
他拍着胸脯保证:“铁柱媳妇,你放心,你家盖房子的事,我指定帮你办得妥妥帖帖!我这就先回去写地契。”
赵翠翠笑着应了:“有劳里正叔了!”
李里正走后,李老头看着赵翠翠,有些担忧:“儿媳啊,这买地就花了三十两,往后圈院墙,盖房子,那得多少银子啊?”
李铁柱愁眉不展:“是啊,翠翠,咱们家底……不就那几十两银子吗?”
赵翠翠莞尔一笑,大致将李清馨从济世堂卖人参的事说了一遍,以及后续的一些打算简略地说了一番。
李老头听完,一脸的不可思议,咧着嘴大笑道:“想不到,想不到啊!老头子我这把年纪,临了临了,还能住上大瓦房!哈哈哈!”
李铁柱喃喃道:“闺女的运气也太好了,没想到竟然还采到过另外一支年份高的人参!”
李大棒和李三炮也是一脸和向往!
在乡下,最差的住处是窝棚和茅草房,勉强能遮风避雨。
好一点的是带檩木的泥土房,墙体厚实些,以泥土为主!但依旧怕雨水。
至于青砖大瓦房,少之又少。
一般大多都是檩木泥土房!
茅草房,几乎年年都要重新翻盖添补茅草,冬天冷,夏天热。
泥土房也好不到哪里去,年年都得用碱土抹房顶,省的雨天处处漏雨。
唯有大瓦房,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那才是庄户人家梦寐以求的好住处。
李铁柱望向娇俏可爱的李清馨,眼眶倏地红了。
这个女儿,自打回村,便给这个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