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翊京的街道空无一人,唯有巡逻士兵手中摇曳的火把,在青石板路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
刘备正欲就寝,却闻叩门之声。
“何人深夜造访?”
他打开门,只见一人身披褐色斗篷,帽檐压得极低,几乎遮住半张脸,扯下斗篷,赫然是董承。
刘备心中顿时警铃大作,此人乃车骑将军,又是天子国舅,平素与自己并无深交,此番深夜来访,定有蹊跷。
刘备侧身让出通道,礼貌道:“董将军深夜来访,必有要事。请进。”
董承快步闪入屋内,待二人落座,他一改往日矜持,神情诡秘地凑近:“玄德公,实不相瞒,某此番前来,是为陛下安危。”
刘备疑惑道:“董将军何出此言?”
董承压低声音:“王镜专权跋扈,陛下名为天子,实则形同傀儡。我等身为汉室臣子,岂能坐视不理?”
刘备眉头微蹙,心中已有预感,却仍保持镇定:“董将军所言极是,但王镜势大,我等又当如何?”
话音未落,董承已从怀中掏出一卷帛书,小心翼翼地摊在桌上。
刘备接过细看,竟是伪造的衣带诏,“诛王镜,清君侧”六个大字刺得他心头一跳。
他神色未变,皱眉问道:“此诏…从何而来?”
董承眼中闪过得意:“虽非天子亲笔,但玄德公前日入宫面圣,若由你出面作证,天下人必信此为真诏!”
刘备沉默片刻,假意权衡,心中却冷笑不已。
董承竟妄图借自己的宗亲身份与面圣经历,行谋逆之事。
刘备缓缓道:“董将军,此事非同小可。王镜掌控朝政,党羽遍布朝野,仅凭这一纸诏书……”
话未说完,董承已急切打断:\"不止这一纸诏书!我已联络杨奉、种辑、吴硕等忠义之士,还能调动近千精锐。只要玄德公肯出面作证,再加上关、张二位将军的勇武,必能一举成功!”
刘备眉头微皱,目光在董承脸上逡巡。董承的眼中除了狂热,还藏着某种他熟悉的野心,那是对权力赤裸裸的、不加掩饰的渴望。
刘备心中冷笑,暗想董承未免太过天真。王镜经营多年,权势滔天,岂是几个朝臣和几千兵马就能撼动的?但他面上却露出犹豫之色:“此事事关重大,容我三思。”
见刘备态度松动,董承大喜,迫不及待凑近:“三日后邀王镜到我府中赴宴,届时玄德公当众出示衣带诏,我等即刻发难。关、张二位将军只需控制住王镜亲卫,大事可成!”
刘备轻轻点头,心中却在飞速盘算。董承的计划看似周密,实则漏洞百出。王镜岂会如此轻易被算计?更何况……
“事成之后呢?”刘备突然发问。
董承愣了一瞬,随即笑道:“自然是还政于陛下,我等辅佐朝政,共襄盛举!”
回答时,他的眼神不自觉飘向皇宫方向,嘴角勾起一抹隐秘的笑意。
刘备状似无意追问:“董将军的女儿,可是宫中的董贵人?”
董承的表情顿时变得复杂起来,既有骄傲,又有某种难以言说的期待。
“正是。小女深受陛下宠爱,若能诞下皇子……”
未尽之语,已道破他的全盘谋划,这哪里是清君侧,分明是为外戚专权铺路。事成之后,刘协恐怕连傀儡皇帝都做不长久。
“玄德公,”董承突然握住刘备的手,掌心满是热汗,“汉室倾颓,正是我等忠义之士力挽狂澜之时。有你相助,必能成功!到时候咱们共治朝堂,恢复大汉荣光!”
刘备看着董承那张因激动而泛红的脸,心中嘲讽。这个蠢货甚至没想过失败的可能,或者说,他已经被自己的野心蒙蔽了双眼。
刘备露出诚恳的表情,假装终于被打动。
“董将军所言极是……备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董承大喜过望:“玄德公高义!”
接下来的交谈中,刘备时不时点头附和,偶尔抛出看似关切的问题,不着痕迹地套取更多信息。
董承浑然不觉,兴奋地详述兵力部署、行动计划,甚至大谈事成后的封官赏爵,让张飞统领禁军,关羽出任大将军,更直言要废黜刘协,扶持董贵人之子登基,自己以国舅身份辅政,刘备为丞相。
刘备认真记下每个名字与细节,心中已有决断,假意配合以摸清全盘计划,再向王镜告发。既能立功,又能摆脱这桩要命的麻烦。
这乱世之中,人心诡谲,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但他也明白,这或许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的机会。
…
“玄德说的可是真的?”王镜指尖叩击着几案,烛火将她眼底的冷芒映得忽明忽暗。
刘备拱手而立,语气坚定:“千真万确。备不敢欺瞒主公。”王镜表面不动声色,似是头一回听闻此事,实则自刘备自皇宫归来,便已布下暗探。
董承夜访之事她早有耳闻,却未料到,这刘备竟这么快就做出决断,不惜与董承决裂,以其项上人头为投名状,向自己纳表忠心。
她抬眼望向刘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玄德果然是识时务之人。”
刘备身躯微躬,不知不觉间因她的审视额头间沁出冷汗,他喉结滚动,恭敬道:“备虽愚钝,也知顺天者昌。丞相执掌乾坤,董承之流不过蚍蜉撼树。”
接着,刘备把董承党羽的名单一一列名,呈给王镜。
他郑重承诺:“往后若有逆贼窥伺,备愿为丞相踏平荆棘,纵马扬鞭斩尽奸邪!”
王镜指尖划过纸上的名字,眸光幽微,唇角笑意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