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还早,许关就没有住在县里,回到许家庄的时候已经10点了。
活动板房里,爷爷没有睡,他还在护理大哥。
“爷爷,我来吧,您先睡。”
爷爷答应了一声,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屋了
花了十几分钟,许关帮大哥处理好了,然后照例帮他进行被动的活动锻炼,减缓他的肌肉、肌腱萎缩。
平时,白天的时候一般都是大伯一家和爷爷轮流照顾大哥,谁有空谁来,晚上则是许关和爷爷轮流。
许关肯定有能力雇上几个人,三班倒照顾大哥,但是农村没有这个习惯。
家里人手不够的就不说了,但凡家里不缺人手的,即便是条件很好,也是亲自照顾,不会假手于人。
但爷爷年纪大了,不能常常熬夜,许关有时候也是分身乏术。
许关就期待着村医院早点建成使用,这样大哥就有了更专业的照顾,大伯一家和爷爷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许关估计,再有半个月,医院基本上就能开张了。
许关一边给大哥锻炼,一边思索着大哥的问题。
还记得出院的时候,那个在县医院的特邀专家曾跟自己说过大哥的情况。
一般病人脑部病理变化处于亚急性或慢性期,损伤的神经元细胞和轴突变形大多不可逆或难恢复。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病人陷入植物人状态时间长了,就算醒过来,也很难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要么失去某些功能,要么五感减退、肌肉萎缩,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许关绝对不希望大哥变成这样,那么骄傲,那么挺拔的大哥,那样可能比杀了他还难受。
另外,那专家还说,出院后可以服用一些保护脑细胞、增加脑血流等功效的药物,以及脑细胞保护剂和催醒剂。
但他又表示,既然已经处于植物人状态,这些药物很难起到明显的作用,治标不治本,或许能一定程度上延迟生存时间。
现在许关想明白了,那医生说那么多,有些话还相互矛盾,不是人家医学水平低,只是安慰人的水平低。
另外,许关还查到一个残酷的数据,植物人的平均生存时间只有1年多,而且陷入昏迷的时间越长,醒来的希望越渺茫。
做完被动锻炼,许关在大哥身边坐了一会儿,心里疑惑,大哥的身体条件挺好的,为什么总是不醒呢?到底是哪里的问题?
那个即将来村医院坐诊的主任医师王敬先,是山南省神经内科方面的权威,在整个国内,也算是top级别的专家,到时候可以请他给大哥看看。
如果连他都束手无策,那么只能“铤而走险”了。
即便有些后遗症和副作用,自己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哥慢慢走向死亡。
……
第二天,许关想起昨天的玻璃的事情,就到村里到处走访了一下。
通过对村民的询问,许关了解到,现在乡下回收玻璃瓶的也不多了,几乎没有回收站主动收。
要卖啤酒瓶等玻璃瓶需要自己跑很远的路,拉到乡里甚至县里的废品回收站。
所以,家里瓶子不多的,能用就自己用,比如垒墙。
用不着就直接扔到垃圾坑里,卖不了几个钱,还不够路费呢。
如此,许关心里就有了数,别人不收,那他就收吧。
至于作用,自然是当肥料,而且是复合型肥料,简称复合肥!
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等两种或多种营养元素的化肥。
那么其对应的就是单质肥,只含有其中一种元素的肥料,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尿素、碳铵、硝铵,就是氮肥。
如果许关公开表示要用碎玻璃做肥料,可能很多人会嗤之以鼻,甚至以为他疯了。
众所周知,玻璃几乎是不可能短时间内降解的,怎么当肥料?
别人不能,自然界也不能,但是许关这里可以,因为他手中有可能全世界独一份的大杀器:嗜硅酸盐菌。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二氧化硅、硅酸钠、硅酸钙以及其他一些氧化物。
这些东西可都在嗜硅酸盐菌的食谱里面,分解之后都会变成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
另外,一些特种玻璃或光学玻璃里面,还含有硼、锰、硫、铝、镁、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这些玻璃里面的微量元素被嗜硅酸盐菌分解后都会成为土壤的养分,大大增加土壤的肥力,而且营养成分比任何肥料都要全面,含量更高。
大家都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就是各种矿物质,占比在50%以上。
把玻璃分解成各种矿物质,就是源源不断地为土壤补充必要的成分,增加土壤的厚度和肥力。
之前许家庄那片地,就是含有嗜硅酸盐菌的地块,起码增产50%以上,还能缩短生长时间。
那么用嗜硅酸盐菌生产出来的专用肥料,能增产多少?
许关不知道答案,但肯定会超过50%,也肯定比现在市面上任何矿物质肥料、复合肥好用好多倍。
更重要的是,市面上卖的各种矿物质肥料也好,复合肥也好,动辄几千块一吨,还有接近万元一吨的。
而碎玻璃才几百块一吨,价格是其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刚刚买了4000亩地,对肥料的需求量不是个小数目。
有了碎玻璃,不但可以省下一大半肥料钱,还可以为保护环境做点小小的贡献,前景绝对可期。
村里有一个叔叔以前收过废品,现在废品生意不好做,早些年就不做了。这次,恐怕他要重操旧业了。
中午,许关在食堂找到了正在吃饭许建康。
许建康是一位50岁的中年汉子,常年风吹日晒,脸上岁月的痕迹很重,眼角到太阳穴之间还有一道细长的疤痕。
那是早些年收废品的时候不小心刮擦的,差点伤了眼睛。
“叔,吃着呢?”
许关端着自己的饭坐到了许建康的那一桌,那桌子上还有几个建字辈的叔叔。
“阿关,你也来吃饭啊?”许建康回道。
农村人自有一套“废话式”招呼方式,看见对方洗衣服,就问“婶子,洗衣服呢”,看到在吃饭,就问“还没吃罢呢”。
路上遇到人了,问对方“上哪去了”,对方一般就会回答“上那边办点事儿。”
问话者、回话者都没有要想过提供给对方确切的信息,这个招呼就算打过了,也可以叫做“没话找话”。
“嗯,建康叔,其实我有个事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