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矛,你是怎么又钓上来这两条鱼的?”
沈长河好奇地道。
三矛懵懂地道:“就是按照长河哥你教给我的那些经验,我才懂的啊。”
“我觉得,钓鱼好像挺简单的,只要按照长河哥你说的那些去做就行了。”
沈长河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确认他说的是实话,不过还是忍不住问道。
“三矛,你之前真的不会钓鱼吗?”
三矛还没说话,一旁的芳芳却是抢先道。
“长河哥,如果俺哥之前会钓鱼的话,他早就给俺们钓鱼吃了,怎么会整天吃不饱?”
沈长河点点头,觉得芳芳说的有道理。
既然三矛钓鱼水平不错,估计接下来他会有不小的收获,得想办法保存这些鱼,最好还是把这些鱼养起来。
不如就在家里造一个鱼塘,这样就要买一些水泥,还要去一趟城里。
那就明天,除了买水泥之外,还要买炭。
家里人多了,而且天越来越冷,只想着给英子买棉衣,却忘了买炭。
“这些鱼太多了,装在这一个水桶里,怕是会被憋死的。”
沈长河的话,让三矛原本懵懂的表情瞬间有了变化。
“那怎么办,长河哥,这可是我辛辛苦苦钓上来的鱼,可不能憋死。”
沈长河笑着道:“你去隔壁大壮家借一个水桶来,先对付着。”
三矛立马跑去隔壁大壮家,不一会便借来两只水桶,装满水,将鱼匀到里面。
沈长河这才继续道:“等过两天我买来水泥,造好鱼塘,再将这些鱼放到小鱼塘里。”
英子闻言,不由得好奇道:“造鱼塘?那得买多少水泥?”
沈长河笑道:“咱们就造一个小型的,花不了多少钱,能养鱼就行。”
“对了,还要买炭,你们在家里,可不能冻着。”
张月英却是有些迟疑地道:“当家的,不用买炭了,我们不冷。”
“咱们家这么小,挤一挤就暖和。”
沈长河却是板起脸来:“不行,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我不是跟你商量。”
“对了,我还给你买了棉衣,你穿穿试试。”
沈长河从一旁拿过布袋,将棉衣取了出来。
在微弱烛光的映照下,这一身棉衣看起来还算光鲜。
张月英不由得眼睛一亮,有些激动地道。
“当家的,你怎么花钱给我买这个,这得花多少钱?”
沈长河撇了撇嘴道:“那咋了,咱们现在有钱了,还不能花吗?”
说着,他将棉衣套在张月英身上。
“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舒服?”
沈长河一脸关心地道。
张月英脸色似乎有些红了,微微点头道。
“确实挺舒服的,当家的,这棉衣应该很贵吧。”
沈长河摇摇头,笑道:“不贵,就二十块钱,还没要票。”
张月英顿时声音高了八度:“什么?二十?不成,这太贵了。”
下山屯这几年效益都不好,村民们一个月才几块钱的收入。
二十块钱,相当于一个人不吃不喝干三四个月!
想想后世月薪三千的打工人穿着一件一万二的衣服是什么感觉,就明白张月英此刻的心情。
“当家的,咱们赶紧将这棉衣退回去吧,俺不敢穿。”
“要是划破了一点,那可就作践了这衣服。”
看着张月英这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沈长河不由得有些心疼。
这么好的老婆,自己以前怎么能让她吃那么多苦。
“老婆,你放心吧,这点钱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这次卖两头狼,加上狼皮,一共买了二百三十块。”
“对了,除了买棉衣之外,我还给你们买了点心,芳芳,三矛,你们快吃。”
说着,沈长河将买来的点心打开,两个半大孩子顿时眼睛放光。
“谢谢长河哥,这些我们都能吃吗?”
芳芳搓着小手道。
沈长河点点头:“当然,你们一会可以带回去,另外一份是英子的。”
三矛看了芳芳一眼,对沈长河道。
“长河哥,俺想现在就回家跟爸妈一起吃点心,可以吗?”
沈长河笑道:“你们倒是挺孝顺的,既然如此,那赶快回家吧,明天正常来。”
两个半大孩子高兴地跟沈长河两人道别,然后拿着点心快跑回家。
沈长河想了想,对英子道:“我去隔壁找大壮聊聊,明天挖鱼塘的活还得跟他商量。”
信步来到大壮家,正巧大壮站在门口透气,见状连忙凑上前来。
“哥,你咋过来了?水桶不够啊,那我再给你拿一个。”
沈长河拉住大壮,摇头道:“水桶够了,跟你商量个事。”
大壮点了点头,沈长河道:“明天我要进城买水泥和木炭,准备在家里挖个鱼塘,不过我家开春就要翻盖,所以想把鱼塘放在你家,怎么样?”
大壮笑道:“没问题啊,以后我想吃鱼了随时都可以捞。”
沈长河笑道:“不怕你吃,就怕你吃不过来,三矛这小子今天钓上来三条鱼。”
大壮瞪大了眼睛:“这小子这么会钓鱼?还真是个人才,以前家里怎么还揭不开锅?”
沈长河摇头道:“要不是芳芳太能吃,他家也不至于揭不开锅,不过现在好了。”
“我考虑着,明年我家盖个三层小楼,咱们两家住到一块,你家到时候就推成院子,你觉得怎么样?”
大壮闻言,不由得眼睛一亮:“住小楼?俺真的可以住吗?”
沈长河拍了拍他的肩膀,理所当然地道:“那当然,不过到时候建房子可少不了你帮忙。”
大壮立马拍拍胸口道:“长河哥,你放心好了,包在我身上。”
“你要不要跟二丫商量商量?”
“不用商量了,沈哥,俺同意。”
二丫从屋里走了出来,一脸激动地道:“沈哥,有你带着俺,俺绝对吃不了亏,俺和大壮都相信你。”
沈长河点点头,笑道:“那好,大壮你明天闲了就在家把坑挖好,等我回来就开始抹水泥。”
第二天一早,等芳芳和三矛过来吃过饭,沈长河便骑着二八大杠赶去城里,买下两袋水泥,又采购了一吨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