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寯藻毕竟也是老狐狸,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但也心中鄙夷。
你踏马的这是上屋抽梯啊。
支持李世安架起这个梯子,但是自己上去之后,直接把梯子抽走。
好处自己端走了。
把首议之人丢在原地。
“翁大人,不是李大人组建,这支苏军与普通地方团练有何不同?”祁寯藻明白之后,直接用嘲讽的语气反问。
祁寯藻意思很明显,现在全国的团练,没有上千,也有数百支了。
可真正百战百胜的只有桂军。
湘军虽然成功,但也屡战屡败,虽然成功守住沙城,打赢了湘潭战役,但也改变不了湘军几乎都是败仗的结果。
祁寯藻可是听说过了,曾某人已经写过数千字的遗书,三次投水。
这个三次投水,不是指三次自杀,而是一次自杀,就先后三次投水。
只是都被部下救了。
“当然不同!”
翁泰北忽视了祁寯藻的嘲讽,“这是李大人提议,又是他负责提供钱粮、武器,怎么能与其他团练混为一谈?”
“钱粮、武器都是他提供,只需要让办理团练的人依葫芦画瓢即可。”
“除非李大人不愿意交出练兵之法,不愿意提供好的武器、钱粮!”
翁泰北够狠,明面上支持李世安,却又给李世安下一个套。
想让自己的人去掌管苏军,但也怕这人带不好苏军,先打一个预防针。
办好了,功劳是他的。
办不好,责任是李世安的。
是因为李世安没有提供好的武器、钱粮,没有提供好的训练办法。
“翁大人,真是好算计!”
肃顺还没说什么,已经知道内幕的怡亲王,性子急一些,眼看翁泰北如此不要脸,马上站出来嘲讽一句。
戏谑的看着翁泰北,“绍圃辛辛苦苦的做了一个为国为民的计划。”
“又千辛万苦的,给军队筹集钱粮资金,到头来只有责任没有功劳?”
“成功了,功劳与他无关,失败了,责任全在他这个发起人身上?”
“还依葫芦画瓢?有那么简单的话,你来办一支练勇试试,我个人出钱双倍的银两,办好了,皇上必定重赏!”
“你要办不出绍圃那个水平,只需自刎当场即可,敢不敢答应?”怡亲王也是性情中人,“绍圃这是招谁惹谁了?”
“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我看,不办也罢,我反对组建“苏军”!”怡亲王这个时候,年纪也不大,有年轻人的冲动。
眼见自己的意图被当场戳破,翁泰北依旧脸不红心不跳,笑道:“这可是怡亲王您说的,下官可没说!”
“下官只是举例,只要李大人是真心办这个团练,那么“苏军”的战斗力,即使比不上'桂军',也能与湘军不相上下!”
“就算比不上湘军,至少也比现在的其他团练强上数倍吧?”
说完之后,意味深长的看向同样与李世安不和的惠亲王与僧王爷。
僧王爷围剿北伐军战事已经结束。
他上报说,北伐余孽已经覆灭,仅有不足百人逃走,已不足为虑。
所以,
他现在又恢复了郡王爵位,要不是肃顺阻拦,他都差点变成了亲王。
由此可见身份的重要性。
李世安同样的功劳啥也不是。
僧王爷屡次犯错,却借着围剿几千残兵,就能得到重大奖赏。
借着围剿太平军北伐军“成功”,惠亲王提议让僧王爷升亲王。
却被肃顺无情戳穿。
这个所谓的围剿成功,只不过是把李开芳、黄益云赶出了直隶省而已。
说什么不足百人逃走。
可实际上,北伐军残余在有心人的帮助下,数百骨干全部逃走。
与齐鲁省的捻军会合成功。
李开芳这些骨干一个没杀死。
只是杀掉了那些底层义军,还有大量的百姓,用来冒充军功。
最后在连镇一战。
战报杀敌一万,仅不足百人残兵逃走,可实际上,斩首九成是百姓。
不过,这些被杀的百姓,在清文宗这个皇帝眼中,其实也是反贼。
因为这些人因为天灾人祸,已经无路可走了,谁给饭吃,就跟谁走。
这些人也确实帮助过北伐军。
帮忙挖地道,挖战壕……。
所以,即使肃顺在有心人的帮助下,虽然上报了战斗真实情况。
可清文宗这些人,依旧承认僧王爷的战功,只是奖赏打折了。
还是郡王爵位。
但是加入了军机处。
实权地位明显升高。
怡亲王也看向了僧王爷,心想,这人总该是反对李世安的了吧?
然而,今天的情况有些诡异。
僧王爷的心态很平稳,虽然没有诡异的赞同李世安的请旨折子。
但也没有丝毫反对的意思。
只是平淡的看了一眼惠亲王,后者不着神色的点点头,起身上前。
拱手道:“皇上,微臣赞同李大人组建'苏军'建议,江南省目前的局势复杂,乱党已经严重威胁了东南财税收入。”
“怡制台的折子里面,组建苏军的必要性已经叙述的很详细了。”
“重复的理由,微臣就不再复述,微臣就补充一点,因为长毛发匪封锁长江中下游,漕运已经停止了数月之久!”
“现在江南省,甚至整个东南沿海,对朝廷的重要性,已经再次加重。”
“安排强军保东南,刻不容缓!”惠亲王的态度也很奇妙。
竟然赞同李世安的意见了,只是不着声色的把功劳安在了怡良身上。
紧接着,除了祁寯藻这个固执守旧之人反对,其他人都发表了赞同意见。
军机处,第一次如此和谐。尤其是第一次在李世安的事情上如此和谐。
平常李世安的任何折子,都会有大量的人反对,功劳也是鸡蛋挑骨头。
“既然大家都赞同,那么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清文宗对于惠亲王、僧王爷这次如此识大体,表示很高兴。
给了两人一个满意的微笑。
他站起身,背负双手,在翁泰北、惠亲王、肃顺三人身上扫视一番。
问道:“现在就来商议一下,这个'苏军'谁来负责具体筹办?”
“主帅由谁来担任?”
“是直接按照李爱卿的意见?”
“还是做什么修改?”清文宗说完,率先看向惠亲王,“五叔,你说说看?”
“是!”
惠亲王没有丝毫犹豫,“皇上,微臣以为,怡制台的建议很好。既然是学湘军的模式,那就按怡制台的意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