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雷音寺风波暂息,弥勒佛携黄眉童儿驾云东去,孙悟空等人救出唐僧,继续西行。江河所化的“云游子”与弥勒佛那一番“偶遇”与对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在他与未来佛一脉之间,结下了一丝极其微妙的善缘。弥勒佛临去时那含笑一瞥,意味深长,江河心知,这位未来佛祖已然知晓自己的些许根脚,却并未点破,反而流露出些许认可之意。
“未来佛一脉,执掌‘未来’,最重因果与缘法。我此番点破黄眉童儿根脚,助其回归正道,虽顺势而为,却也合了弥勒佛教化门下、拨乱反正之心。”回归万妖阁途中,江河细细品味其中关窍。他并未居功,反而在言语间将功劳归于弥勒佛自身教化,这番姿态,想必更合对方心意。
然而,此事并未完全了结。那黄眉老祖虽被收服,但其假冒佛祖、设小雷音寺之事,已在西牛贺洲传开,引得各方势力议论纷纷。尤其是一些与佛门不甚和睦、或对弥勒佛一脉心存疑虑者,难免借此生事,暗讽弥勒佛御下不严,乃至质疑未来佛一脉的威信。
江河通过风信堂得知这些风言风语,心念微动。“此事或可再进一步。若我能将此事‘揭穿’得更彻底、更巧妙,不仅坐实黄眉童儿之过在于其自身‘顽劣’,而非弥勒佛‘失察’,甚至可凸显弥勒佛‘大度包容、及时纠正’的佛祖胸襟,岂不更能巩固那份善缘?”
他的目标,并非与那些散播流言者为敌,而是要以一种更高明的方式,引导舆论,将这场风波转化为对未来佛一脉有利的宣扬。此举风险极小,却能进一步向弥勒佛示好,展现自身智慧与价值。
计议已定,江河并未亲自出面,而是暗中吩咐风信堂中几位心思缜密、善于言辞的弟子,化身游方僧道、茶楼说书人等,悄然潜入西牛贺洲几处消息灵通之地。
一处繁华城镇的酒楼中,几位修士正在议论小雷音寺之事。
“听闻那假冒佛祖的妖孽,竟是弥勒佛祖座前童儿?啧啧,未来佛爷怎会如此疏忽?”
这时,一位看似寻常的老道(风信堂弟子所扮)抿了口酒,悠然插话道:“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道听闻,那童儿乃是心生骄妄,私盗法宝下界,弥勒佛祖早已察觉,却存了磨练点化之心,任其行事,暗中关注。待其闯下大祸,险些不可收拾之际,方才现身收服,正显佛祖慈悲,予其改过之机。此乃‘不教而诛谓之虐,教而不化而后诛’的至高教化之道啊!”
另一处茶馆,说书人(亦是风信堂弟子)拍响醒木,绘声绘色道:“话说那黄眉童儿,本是弥勒佛前司磬的精灵,日日听经,却未能化去顽心。竟趁佛祖神游太虚之际,偷了金铙、人种袋两件宝贝,下界称佛作祖!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弥勒佛祖慧眼如炬,早知其行踪,只待其孽缘圆满,便驾临小雷音寺。诸位可知,佛祖为何不早收他?正是要让他历经此劫,方知佛法无边,回头是岸!最终那童儿痛哭流涕,佛祖仍予其皈依之路,此等胸怀,岂是寻常可比?”
这些言论,看似闲聊或故事,却巧妙地将黄眉童儿的过错定位于“个人顽劣”,而弥勒佛则成了“洞察一切、慈悲为怀、善于教化”的明师。故事中更突出了弥勒佛法宝的厉害(金铙困大圣,人种袋装天神),间接彰显了未来佛一脉的实力。
与此同时,江河又通过一些隐秘渠道,将部分“内部消息”透露给与弥勒佛一脉较为亲近的仙神或寺庙,言明此次事件中,有一号称为“云游子”的散仙曾洞察先机,试图劝阻孙悟空,并最终向弥勒佛禀明情况,也算有功。此举既抬高了“云游子”(即江河自己)的形象,又暗示了其与未来佛一脉的“良好”关系。
如此双管齐下,不过数日功夫,西牛贺洲关于小雷音寺的舆论风向便开始悄然转变。从最初质疑弥勒佛御下不严,逐渐转为赞叹佛祖教化之功、佛法无边,以及那位神秘散仙“云游子”的慧眼与热心。一些原本对弥勒佛一脉有所微词的势力,见舆论如此,也暂时偃旗息鼓。
东天,弥勒佛道场。这一日,有弟子禀报下界舆论变化。弥勒佛闻之,呵呵一笑,对身旁侍立的弟子道:“有趣,有趣。看来那位‘云游子’道友,倒是个妙人。不仅识得大体,还懂得顺水推舟,卖了个好大的人情与吾。”
他自然清楚江河在此事中扮演的角色,但江河此举,确实帮他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声誉危机,甚至有所增益,且手段高明,不露痕迹,给足了他面子。这份人情,弥勒佛自是记下了。至于那“云游子”的真实身份,以弥勒佛之能,稍加推演,便知是那近来声名鹊起的万妖阁之主江河,但他并不点破,只将这份善缘记在心底,未来自有计较。
江河于万妖阁中,感应到舆论风向的转变以及冥冥中那股来自东天的善意又厚重了几分,便知此事已成。他并未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谨慎。“与未来佛结缘,利在长远。然佛门水深,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日后交往,仍需把握分寸,不可过于亲近,亦不可无故疏远。”
处理完小雷音寺的余波,江河的目光再次投向取经路。下一难,便是朱紫国了。那国王的金圣宫娘娘被麒麟山獬豸洞的赛太岁掳去,那赛太岁乃是观音菩萨坐骑金毛犼所化,手持紫金铃,厉害非常。
“金毛犼,观音坐骑……此番又牵扯到观音菩萨。”江河心思电转。与观音菩萨,他此前在鹰愁涧点拨小白龙时,已有过间接的善缘。此次朱紫国之难,或许可借此机会,进一步拉近关系?那紫金铃亦是件异宝,能放烟火沙,威力无穷……
然而,朱紫国之事,比小雷音寺更为复杂,涉及国王失德、皇后遭劫,其中因果纠缠,更有观音菩萨亲自布局点化的深意。贸然介入,恐有不妥。
“或许,此次当以‘观察’和‘顺势而为’为主。重点在于那金毛犼的特性,以及紫金铃的奥妙。若能感悟一二,对我驾驭水火风雷之术,当有助益。至于观音菩萨那里……只需确保不逆其意,或许能在关键时刻,稍作‘锦上添花’之举,进一步积累善缘即可。”
江河定下基调,决定依旧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他深知,随着西游进程深入,牵扯的大能越来越多,行事更需如履薄冰,步步为营。每一次介入,都需计算得失,权衡因果。
“西游之路,既是劫难,亦是机遇。如何在这波澜壮阔的画卷中,既捞取足够的好处,又不沾染过多因果,还能与各方势力维持良好关系,着实考验手段。”江河静坐阁中,神游太虚,推演朱紫国的种种可能。他的万妖阁,他的大道之路,都将在这一次次的博弈与抉择中,走向未知而精彩的未来。
(第一百零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