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世界上最难熬的事情。
尤其是对于一个怀揣着“天机”,等待审判的信徒而言。
自从那天晚上从检测中心回来,林小月就彻底变了一个人。
她的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职业性的微笑,对每一个病人和同事都礼貌周到。
但她的内心,却像拉到极致的弓弦,绷得紧紧的,时刻都在震颤。
三天。
整整三天。
她每天推着餐车走进孙连城的病房,看到的都是“归真计划”下,那些更加纯粹,也更加惨无人道的食物。
第一天是清水煮冬瓜,配一碗几乎能照出人影的白米汤。
第二天是蒸山药,配几根焯水的芹菜。
第三天,甚至只有一碗孤零零的,用泉水煮的燕麦糊。
孙连城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
他不再发表任何“神谕”,也不再叹息。
他只是沉默地,机械地,将那些东西吃下去一部分,维持最基本的生命体征。
然后就用被子蒙住头,一躺就是一整天。
他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眼窝深陷,脸色苍白。
在王建业和专家组看来,这是“导师”进入了更深层次的“能量内敛”状态,是好事。
但在林小月看来,每一次喂饭,都像是在亲手给导师灌下一碗又一碗的慢性毒药。
她的心在滴血。
她无数次想冲到孙连城床前,告诉他:“书记,别吃了!这饭里有‘热寂’的能量!”
但她不能。
在最终的“审判结果”出来之前,她说的任何话,都只会暴露自己,打草惊蛇。
她只能忍。
将所有的煎熬、愤怒、担忧,都死死地压在心底,熬成一锅滚烫的岩浆。
......
第四天下午,林小月终于接到了那个等待已久的电话。
“您好,是林女士吗?您委托的食品检测报告已经出来了,您可以随时过来取。”
那一瞬间,林小月感觉自己的心脏,停跳了半拍。
她几乎是跑着冲出医院,甚至忘了跟护士长请假。
她再次来到那栋冰冷的玻璃幕墙大楼。
还是那个前台,还是那个年轻的工作人员。
“林女士,这是您的报告。”
工作人员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递了过来。
很沉。
林小月接过文件袋,那重量压得她手腕一沉。
她没有当场打开。
她抱着那个文件袋,像抱着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快步走出了检测中心。
她没有回家,也没有回医院。
她穿过马路,走进了对面的一片小公园。
正是下班时间,公园里人不多。
她找了一个最偏僻的角落,在一张长椅上坐下。
她的手,在抖。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然后,她颤抖着,撕开了文件袋的封口。
从里面,抽出一沓厚达几十页的,钉得整整齐齐的A4纸。
第一页,是封面。
《华南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精密检测报告》。
下面是一串冰冷的编号。
林小月的手指,抚过那行字,然后,缓缓地,翻开了第一页。
她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化学名词和数据表格。
她只能强迫自己,去看每一项检测结果后面的那一行,用红色加粗字体标出的“结论”。
她从第一份样本看起。
【样本一:西兰花】
……
【检测项目:甲胺磷】
【检测结果:0.48mg\/kg】
【国家标准:不得检出】
【结论:严重超标】
……
【检测项目:氧化乐果】
【检测结果:0.21mg\/kg】
【国家标准:不得检出】
【结论:严重超标】
……
林小月的呼吸,停滞了。
甲胺磷,氧化乐果。
她不懂化学,但她当过护士,她见过农药中毒被送来抢救的病人。
她知道,这两个名字,代表着剧毒!是国家早就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性农药!
而这份报告上清清楚楚地写着,送检的西兰花里,不仅有,而且残留量,超过了某些允许使用国家标准的近十倍!
她的脸色,一点点变得惨白。
她的目光,机械地,移向下一个样本。
【样本二:小米粥】
……
【检测项目:重金属-镉(cd)】
【检测结果:0.18mg\/kg】
【国家标准:≤0.1mg\/kg】
【结论:超标】
……
镉……
林小月感觉自己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她想起了上学时,卫生课老师讲过的,那些重金属中毒的可怕案例。
那会损害人的肾脏,让骨骼变得脆弱,甚至致癌!
她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那份报告在她手里,发出了“哗啦啦”的响声。
她翻到了最后一页。
那是整份报告的【最终结论】。
那几行字,像是一柄柄淬了冰的尖刀,狠狠扎进她的眼睛里。
【综合结论:】
【送检样本整体呈现严重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超标问题。其中,样本一(西兰花)检出的禁用高毒性农药残留,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潜在危害。样本二(小米粥)的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亦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长期食用此类食品,不仅无法提供有效营养,反而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造成渐进性的、不可逆的损害。其危害性,远超普通不洁食物。】
不可逆的损害!
这六个字,像一道惊雷,在林小月的脑海中轰然炸开。
她再也忍不住,猛地弯下腰,发出一阵剧烈的干呕。
她什么都吐不出来,只有酸涩的胆汁,涌上喉咙。
她想起了孙书记那句空灵而沙哑的“神谕”。
“它像一个微型的黑洞,在加速我肌体的‘热寂’进程啊。”
原来……
这不是比喻。
这不是玄学。
这是事实!
导师一直都在用他那衰败的肉身,承受着这些毒素的侵蚀!
他每天吃下去的,根本不是什么“归真餐”,而是一份份包装精美,被冠以“科学”与“健康”之名的,致命毒药!
而自己,就是那个亲手给他喂下毒药的刽子手!
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愤怒与自责,瞬间吞噬了林小月。
她无法想象。
这就是给全东粤省最受瞩目、地位最特殊的“病人”,提供的最高规格的“特供餐”!
连孙书记吃的都是这种东西!
那医院里其他那些普通的病人呢?他们吃的饭菜,又会是什么样?
后勤部……食堂……采购……
一条黑暗的,肮脏的利益链,在林小月眼前展开。
这不是什么“以次充好”。
这不是什么“工作疏忽”。
这是谋杀!
是系统性的,对无数病人生命的集体谋杀!
林小月缓缓直起身,她的脸上已经没有了血色,只有一片冰冷的死寂。
呕吐感消失了。
恐惧,也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到绝境后,破釜沉舟的,决绝的勇气。
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等了。
也不能指望医院内部的自查自纠。
那只会让这份报告,石沉大海。
她要捅破天。
哪怕粉身碎骨,她也要让这片天,漏出一个窟窿!
让阳光,照进这片腐烂的黑暗里!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份报告重新装回文件袋,像是收藏一件绝世的兵器。
然后,她站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公园。
她的目标很明确。
——街对面的那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图文打印店。
......
打印店里,老旧的复印机发出了单调而有节奏的“嗡嗡”声。
一张张印着冰冷数据和骇人结论的纸张,被不断地吐出来。
林小月站在机器旁,面无表情。
她将那份价值三千八百元的报告,不多不少,复印了整整十五份。
她一份一份地,将它们仔细叠好,装进十五个崭新的牛皮纸信封里。
没有留下任何指纹。
也没有写下任何寄信人的信息。
然后,她拿着这些足以在东粤省掀起一场地震的“炸弹”,走进了旁边的邮局。
她买好了邮票,一张一张,认真地贴好。
最后,她站在那个绿色的邮筒前。
她看着信封上那些她早已烂熟于心的地址。
“东粤市电视台《今日聚焦》栏目组 收”
“东粤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举报中心 收”
“东粤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局长办公室 收”
“《南华早报》驻东粤记者站 收”
……
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可以发声,可以主持“公道”的权力机构。
她不知道哪一封信会起作用。
她也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后果。
但她已经不在乎了。
她只知道,导师还在病床上,靠着那些“毒药”维持生命。
她必须做点什么。
她抬起手,将那十五个沉甸甸的信封,一封,一封地,塞进了邮筒那黑洞洞的投信口。
“哐当……哐当……”
信封落入铁箱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仿佛是,为某个旧时代的落幕,敲响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