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刚团长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仿佛方才那番雷霆训诫的余音仍在屋顶盘旋。
在一片尚未完全消散的压抑和持续的低气压中,他低沉而有力的声音直接切入主题,像一把利刃划开凝滞的空气:
“本次会议第一个议程,公布评比结果。”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死水的石子,瞬间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所有新兵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心脏再次被攥紧,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本次新兵入营首次内务突击检查大评比,”戴立刚的目光扫过手中的文件,声音清晰稳定,
“通过检查组严格复查、协商一致,最终评定结果为:优秀班级一个,内务标兵三人次!”
“首先颁发优秀班级!
获得第一面流动红旗的班级是:
新兵连五班!
请五班长张维上台领奖!”
张维不愧是老班长国旗护卫队的,从出列到团长身边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英姿飒爽,让人赏心悦目。
他郑重的双手接过团长戴立刚手中的流动红旗,在转身的那一瞬间,左手紧紧握着红旗顶端,右手在身体站定时迅速上扬敬了个军礼。
眼神果敢,面容刚毅。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五班的人更是兴奋的用力鼓掌,手都拍红了都觉得还没过瘾。
“现在颁发内务标兵,分别是:”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如探照灯般扫向台下特定区域——
“新兵连二班赵东初!”
“新兵连五班张广智!”
“新兵连五班林白!”
“请三位标兵,上台领奖!”
命令清晰落下。
一瞬间,俱乐部里那几乎凝固的、令人窒息的低压仿佛被戳开了一个口子。
紧绷的神经有了些许松懈的空间,死寂的空气开始缓慢流动,细微的议论声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水,渐渐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我没听错吧?五班?不仅有了流动红旗还占了俩标兵?”一个新兵难以置信地小声嘀咕,语气里充满了怀疑。
“就是啊!这也太……”旁边的人立刻附和,后半句“不公平”虽未出口,但脸上的表情已说明一切。
“嘘!小点声!”后排一个消息灵通的兵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神秘,“你们懂什么?五班的班长,那可是咱们团里唯一一个四级军士长!
听说连长见了他都得递根烟!有好事儿,人家五班当然占便宜呗!”
“真的假的?这……这部队里头也搞这套?”质疑声夹杂着失望和不忿,在台下角落里悄然发酵着。
就在赵东初、张广智、林白三人依次起身,在无数道或羡慕、或嫉妒、或充满疑问的目光注视下走向主席台时,悬挂在主席台后方的大屏幕,倏然亮起!
仿佛是在无声地回应着那些刚刚升腾起的质疑,屏幕上开始自动播放本次突击检查中拍摄的详实照片。
每一张照片都清晰无比,上面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标注着新兵的姓名和所属班级。
镜头冷酷而真实。
一张张照片轮番登场:
皱巴巴如同咸菜的被褥、胡乱堆放的杂物、柜子里纠缠成一团的衣物……
那是台下绝大多数新兵“作品”的真实写照。
紧接着,画面切换。
棱角分明得像被刀切过一般的豆腐块被子,光滑平整得能当镜子的床单,牙刷牙膏毛巾按照精确角度摆放的洗漱台,柜子里衣物叠成大小一致的方块码放得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
每一张照片的主角,都是刚刚被念到名字的那三个人!
尤其是五班张广智的照片,细节堪称教科书级别。
林白的床铺更是干净利落得令人发指,尤其是那床军被,当之无愧的典范。
“嘶……”台下骤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那些刚才还愤愤不平、窃窃私语的新兵,此刻只觉得脸上像是被无形的巴掌狠狠抽过,火辣辣地疼。
他们死死盯着屏幕上那近乎苛刻的整洁,再想想自己那惨不忍睹的“狗窝”,一股强烈的羞愧感瞬间淹没了所有疑虑。
差距,赤裸裸的巨大差距!
哪里有什么猫腻?
分明是自己做得太烂!
难怪团长刚才骂得那么狠……
俱乐部里刚刚泛起的那点“活络”气息,迅速被一种更为复杂的沉寂取代。
所有的争议声都消失了,只剩下屏幕上无声滑过的照片,以及几百双眼睛聚焦在正踏上主席台台阶的三名年轻士兵身上。
赵东初走上台时,步伐沉稳,但内心却远不如表面平静。
内务标兵?
他确实有些意外。
他清楚自己的内务水平在新兵里算好的,但比起旁边那个怪物张广智,差距不小。
之前在体校就领教过张广智做事情的精细劲。
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林白在内务这块儿,竟然也达到了如此拔尖的水准。
自从那次挑战失败、被班长李响点醒后,赵东初的心态早已蜕变。
他不再执着于和别人较劲,目光牢牢锁定在自己的进步上——
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强!
此刻,他只是为自己做到了“更好”而踏实。
台下,二班长李响看着自己班里的兵挺直腰杆站在聚光灯下,嘴角难以抑制地勾起一抹欣慰的弧度。
赵东初的转变,是他这段时间最骄傲的成果。
张广智则是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上台,步伐坚定有力,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自信。
他的军姿标准得如同雕塑,眼神锐利,那份沉稳干练的气质,正是他内务照片里极致规整的外在延伸。
最后,是林白。
他上台的动作并不张扬,甚至显得有些沉静,但每一步都异常稳当、利落。
当他的身影完全展露在主席台明亮的灯光下时,台下还是不可避免地泛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无他,仅仅是这身常服穿在他身上的效果,就已经赢了一大截!
常服在他挺拔如松的身姿衬托下,显得格外熨帖、板正。
每一个扣子都扣得一丝不苟,皮带束得恰到好处,帽檐下露出的眼神清澈而平静。
他不是刻意立正的雕像,而是蕴含着力量的青松。
动,似一把随时准备出鞘的利剑,带着慑人的锋芒;
静,则如一面屹立不倒的战旗,无声地宣示着军人的坚韧与荣光。
干净,利落,精神!
这三个词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团长戴立刚亲自将烫金的大红证书,郑重地双手递到三人手中。
合影留念,镁光灯闪过,记录下这光荣的一刻。
三人敬礼,准备转身下台。
就在这时,戴立刚却抬手示意了一下:
“林白,稍等。”
“到!”林白立刻停下脚步,脚跟利落一并,转身面向团长,动作干净得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戴立刚拿起话筒,目光如炬,落在林白身上,洪亮的声音再次响彻整个俱乐部:
“林白!”
“从我一到新兵连,”戴立刚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到每一个角落,“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林白!”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仿佛在强调这个名字的分量。
“甚至在我见到他本人之前,新兵连里就已经流传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戴立刚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和浓浓的赞赏。
大屏幕非常配合地开始同步播放一组精心挑选的照片:
第一张:训练场上,林白如矫健的猎豹般冲刺,旁边标注着令人咋舌的三公里轻装成绩——八分五十五秒!
第二张:林白拿着一个自制的、造型奇特的“除草器”埋头苦干,他负责的卫生区大叶黄杨整齐似机器切割的一般,照片角落还捕捉到他正积极地帮隔壁班清理顽固杂草的身影。
第三张:学习室内,林白周围围了一圈战友,全都专注地看着摊开的《内务条令》,一个个在认真笔记,眼神专注。
第四张:正是上午那个惊险又精彩的“灭蜂器”场景,林白在树下操控着简陋的设备,冷静操作,蜂窝被精准摧毁……
第五张:是林白为了指导战友练习班队列画的小人儿。
最后一张:是新兵连门口的板报!鲜艳夺目,字迹行云流水,画面生动栩栩如生!
戴立刚的声音伴随着这些画面,清晰地讲述着:
“有说三公里轻装轻轻松松跑进九分钟的;有说他自己琢磨了个除草神器,不仅凭一己之力将卫生区收拾得焕然一新,还主动帮战友解决难题的;有传言他背条令条例能过目不忘的;又说他画出来的板报实在传神,申请师嘉奖的。
还有今天我和你们连长,指导员亲眼所见,他用一堆废品鼓捣出来的‘灭蜂器’,为我们新兵连拔掉了一个隐患!”
戴立刚的目光从屏幕移回林白身上,变得格外深沉有力:“今日初见,果然名不虚传!甚至,比我听到的还要出色!”
台下的新兵们,此刻完全沉浸在团长的话语和屏幕上那一幕幕真实的画面里。
短短几天,这个和他们一同踏入军营的同年兵林白,竟然默默地做了这么多!
训练拔尖,内务标兵,心灵手巧解决实际问题,勇敢机智化解危机……
每一项都沉甸甸的。
而最让人心头震颤的,是画面中林白那种始终如一的平静神态。
无论是在训练场挥汗如雨,还是在宿舍里一丝不苟地整理内务,亦或是默默帮助他人、面对危险挺身而出时,他脸上都没有丝毫的炫耀或张扬。
他的笑容温和,眼神清澈,那份温暖踏实的感觉,就像一个让人安心信赖的邻家兄长。
他的优秀不是灼人的烈日,而是如春风化雨般,无声无息地浸润着周围的每一个人,让你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柔软而坚韧的力量。
他不是高悬天际的星辰,而是扎根大地、默默生长的劲松,他的光芒,照亮了自己,也悄然温暖着这片新兵连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