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枫回去并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叶青萝,也没去和二叔二婶提,他直接回自家去了。
家里老太太已经从其他人那儿听到风声了,正在家骂那几个妇人坏心眼,害人一次不够还要害两次……
第二天把货都赶出来后,厨房里锅灶空出来了,下午,叶青萝开始用平底锅和豆油做南瓜酥。
还有配料最简单朴素的披萨……嗯,在这里她给改了个名字叫蒸糕。
应该没人知道蒸糕其实不是蒸出来的。
顺便她把南瓜酥也改个名字吧,就叫……黄金酥,虽然南瓜味儿浓,但她往里边掺了什么配料,别人也不知道呀。
而且还可以增加其他糯米粉、玉米粉等主料制作的煎炸小食,也可以叫黄金酥。
折腾了半下午,做了三样小点心出来。
最后又做了南瓜饼,家里的南瓜不够了还让弟弟又去老宅那边拿了个南瓜过来。
老太太领着蹦蹦跳跳的叶铭过来。
老远就闻到香味的叶铭兴奋地自己爬过了门槛,吸着口水朝平底锅里看,笑得眉眼弯弯的。
“丫头,这些都是卖钱的?”老太太看着锅里香喷喷、油滋滋,又看一眼桌上碗里的,惊讶地问。
虽然两个孙子回去也没提过,但老头子是陪着萝丫头去杂货铺买了许多东西回来的,萝丫头说要琢磨新的赚钱吃食了。
“嗯,过几天有人来家里,只要这些吃食看得上就会花钱买,看不上就没办法了。”
叶青萝含糊地解释着。
一听看不上就没希望了,老太太刚升起的期待立刻冷却下去,也不再多问了。
她舀了一瓢水出来给叶铭洗干净小手,就将碗里的蒸糕撕下一块给他拿在手里吃。
她自己也撕了一小角尝了尝,评价道:“比咱们自己烙的饼好吃,没那么干,松软糯口也不硬。”
叶青萝笑了笑。
她材料不够,做这个只是想试试这种方法能不能行,制作方法写到纸上当然比实操复杂也丰富得多了。
这是今天试做的,明天再试一下煎饼果子、手抓饼、春饼、鸡肉蔬菜卷……
嗯,再试着炸一下鸡块,这些都可当充饥小食,在茶楼供客人不需要再去酒楼吃饭。
茶楼不只是卖糕点果脯瓜子花生瓜果,也会有各种美味小食,还可以提供甜品。
唉,她自己没钱开店,不然她肯定要将茶楼、速食、美味小吃都打造成一条龙的特色。
最后,叶青萝给老太太拿了一碗南瓜饼回去,叶铭直接在这里吃饱了才走。
家里也不需要另行准备晚饭,中午的粥和窝头还有一些,热一热就凑合吃饱了。
第二天,因为蔬菜准备不充分,叶青萝没有做煎饼果子,却是摊了几块烙饼裹了酸菜鸡蛋和酸萝卜,也让大家吃了个爽快。
节后那批干豆皮已经晒好了收进了箩筐里,叶青萝开始教娘和奶奶挑豆皮,继续把晒架和盘箕都拿出去。
之前腾院子晒的粮也晒好了一半收进了偏屋去,新的一半接着晒。
叶青萝说今年粮食不卖,留着自家吃,等她卖掉几张食方别说吃饭,三个弟弟读书科举都有钱了。
如今家里主要是她在赚钱,爹娘也听她的,再有绿豆糕进账是稳稳的,自然也不盯着卖粮那几个钱了。
八月二十八,叶青萝背着一篓干豆皮、提着一篮子绿豆糕,就跟着挑担去镇上的大伯、大堂哥一起出了门。
这几天她没出门,这次穿过村子遇到村里人时才发现,村里人看她的眼神有些异样。
从她那天走进仙桂村回叶家开始,各种闲话的声音、各种打量的眼神、看热闹的、同情的、担忧的、真心关怀的、好奇的……
各种都有,但此刻她看到了什么?
好像有嫉妒、有艳羡、有惭愧当然还有欲言又止……
一直到出村口时附近没有村里人了,叶青萝才不解地看向大堂哥。
叶青枫看她一眼没有说话。
出了村子见她来拉自己衣袖了,这才无奈开口,将还驴车时村长说的那些事说了一遍。
叶青萝听后蹙眉,随即叹了口气,也有些无奈。
“眼皮子浅,嘴还碎,小聪明比心眼子多。”
“以后咱们家买了驴车不再到村里租了,村里驴车还涨价了,最后吃亏的到底是谁?希望他们自己想得明白吧。”
叶青枫听得也是一阵好笑,道:“昨天有几家排着队租驴车送粮去粮行,为半天时间吵了半天架。”
刚收秋粮,要么被粮贩在地边低价收走,要么自己送到镇上粮行去,或是晒干了再送到镇上粮行去。
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以往租一天驴车可以两、三家合伙租,跑个两三趟来得及,租钱一分摊也不贵。
今年平白涨了十文的价,有人嫌贵就自己挑担去镇上。
有人还是合伙却不愿意分摊涨的十文,先送到粮行的就说他家没花太多时间。
后送到粮行的就说是前面的耽搁了,害他家拖到了未时二刻没能赶回家,多出的冤枉钱他家不出……
这才一天就有好几家在吵架了。
叶青枫下午往镇上送货时听到这些事情,觉得也不能怪现在吵架的这几家,便绕去了村长家……
叶青枫见院子里很热闹,村长只控场却不解决,便喊了一声:“家兴伯,这闹的啥事儿呀?”
“我看哪,不如由村里派人赶驴车,想搭驴车的付车钱就行,外头牛车收一人两文钱,有箩筐多出一文。”
“粮多的多出车钱,粮少的少出车钱。”
“一趟送一家或是两家都行,驴车只管送不管排队,卖粮的自家人过去守着排队,不比租车划算?”
他这么一吆喝,许多不笨的村里人都回过味儿来了,很快就附和叶青枫的提议。
以往都是租车,出了租钱的当然不会提前还驴车啊,就在镇上粮行排着队等卖完粮再赶着驴车回来。
这样很多人家想用驴车就只能等着,也有几家合伙的能多跑两趟,村里也没人说什么。
卖粮是大事,村里人再是眼红小心眼子,也不会在这事儿上吵架,只是瞧着叶家卖糕点赚了钱,这才有人起了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