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开始学习了。
叶青萝见她不排斥学习,且能这么快进入状态,心下很满意。
虽然教不到太多知识,好歹从认识一些基础字开始,进而由点而面地学习一些常识。
之后再教算帐。
小姑娘才十二岁,学到及笄时也能有一定知识量了。
不管是将来成为她的小帮手,还是将来她若说亲。
能识字算帐、拎得清道理、品行也好的女子,总能掌控一些主动权,为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
叶家虽不送闺女入学,但家中兄弟读书后会教她们,就说明他们也希望家中姐妹能多识一些字,他们认知里这是有用处的。
苏家千金从小读书、学习琴棋书画则又是更高层次的培养了,为的当然也是将来在联姻里拿到更多主动权。
叶青萝写下的都是生活里息息相关的字。
随着她的解释和关联组词造句,让一个个只会写的字瞬间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每一个字都与现象常识联系起来后都具象化了。
叶青莲接受得很快。
以前都是兄长和堂弟在教,她心里是紧张的,现在是喜欢的堂姐来教,她心里少了压力和拘谨,接受效果更好。
叶刘氏拿着药膏站在屋门口,看着堂姐妹关系这么好,萝儿还教堂妹认字了,心里一阵暖意。
她很久以前教过闺女,堂姐妹也是姐妹,要和睦相处,将来外嫁后也是至亲断不了往来的。
但她也看出来青梨的冷淡。
后来青梨埋怨萝儿带回来的布料不是自己想要的而言语不善,她心里对大侄女也有些不喜。
反观小侄女从小就确实比大侄女老实勤快,更乖巧懂事,如今再看她们堂姐妹处得她,她当然欣慰。
将来添妆都要给小的多添一些。
直到叶青萝看向门口,叶刘氏才笑着走进去,示意她们将袖子拉起来,给小手臂和手腕搽药膏。
见她们状态还不错,就让她们自己揉揉手腕、活动一下手指,倒不用像上回那样了。
叶青萝讲完剩下的几个字,虽然她随手写了三张纸片,但只讲了第一张。
等小姑娘全部认得并且根据常识而将每个字都绑定在一块儿具象理解之后,就让她拿着那张纸回家去。
也不用一直看,以后有这些纸片,随时可以翻看一下,温故而知新。
叶青萝刚才在教字时,就抬着手指在虚空中写笔画,叶青莲就坐在她右手边,因而也跟着她一样模仿着呢。
“以后不记得怎么写了,可以问你二哥或是大哥都行。”
“纸片认完也收好,将来拿剪刀将每个字都剪开,打散了再随手拿起一个来认认,那时全部认得,才是真的认得。”
叶青萝又叮嘱了几句,叶青莲开心地答应着,拿着那一张纸蹦蹦跳跳地跑出屋子,突然一个转身又冲回屋里。
“堂姐,我拿几颗枣子吃。”
“嗯。”叶青萝随口应着。
她想到自己突然想起的认字卡片,又开始裁纸,打算多写几张出来,最好是把一个月的认字量都排列好。
古代人读书是从三百千开始的,她却是从简单且生活中常见之物开始的。
但她没有写数字,想来小姑娘已经能认识不少数字了。
等之后教数数和简单加减法时,再集中教数字。
叶青莲开开心心地回去了。
虽然干活有些累,但她收获也不少,因而她毫不觉得辛苦,一路都是蹦蹦跳跳的。
没进院门看见秋枣和秋云在外头踢毽子,走过去给了她们每人一个枣子,三个小姑娘叽喳聊了会儿。
顺便,她拿出那张纸片教了两个小妹妹认字,给她们指指天、指指地、指指自己又指指田畈那边方向。
在两个小姑娘茫然而后恍然的表情下,又指着自己的嘴、眼睛、耳朵……
这么一路指下来,两个小姑娘竟然看着纸片也能认出几个字了,这让她们觉得好惊奇,直夸不愧是萝姐姐!
虽然叶青萝不喜杨家上头那两个姐妹,一个太心机、一个坏脾气。
但是底下两个就和自家堂妹差不多,可能都是姐妹里的妹妹,经常是被使唤的那个因而更老实勤快一些。
她其实是经常让堂妹带一块两块绿豆糕给她们吃的,而她们则是小心翼翼分吃一块,若有多的还会悄悄拿给杨春生吃。
杨春生身为二哥经常带着她们上山去寻干货,一路多有照顾且有耐心,不像两个姐姐从不把她们当回事儿。
她们倒是没想过要给杨春勇留着,因为杨春勇从叶青宇那儿经常吃到,还给她们留过两回呢。
只有杨春香和杨秋桔不知道罢了。
杨秋枣和杨秋云也从小与叶青莲交好,杨秋桔则是与叶青芳交好,两边都不太对付,玩不到一块儿。
听见叶青莲在教什么认字,杨秋桔在院子那头大声嘲笑:“叶青莲你是要考秀才了吗?”
“哦,不会也想写话本子赚钱吧?”杨秋桔自上回被叶青宇骂后,对叶家人的意见都有些大。
她不敢找叶青梨的茬,还不敢嘲笑叶青莲几句?
“也不看看你识几个字,能跟大户人家出来的假千金比吗?那可是会走路就会识字的天才呢!”
末了,还挑唆了一句:“怕是你二哥都比不上的!她若为儿郎,怕是早就考上秀才了呢。”
这是嘲笑自家二哥还没考上秀才?
叶青莲冷下脸,想到堂姐曾经说过的话,她突然大声回了一句:“你这又蠢又坏的性子,比你大姐姐差太远了!”
骂杨秋桔性格不好,还特意指出比杨春香差劲!
前面的话杨秋桔可以直接骂回去,后面这话直接让她原地跳脚,就要冲出来打叶青莲。
“咋滴!你还想打人啊!我叶家姐妹三个,你还指望杨春香能帮你呢?”
叶青莲大声嚷了这么一句后转身就跑,她要去作坊地那边找奶奶和杨家奶奶告状去。
她从不寄希望于姐姐会帮她什么,也不想连累堂姐出来吵架,堂姐这么厉害又读了许多书的人,和村姑吵架多掉份儿!
而她们这边的吵架根本不需要她跑去地边,本来离得也不算远,共着一条村道呢,在地边说话的几个老太太都走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