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晨光刚漫过老巷的青石板,江屿就拎着个蓝布包站在了林薇家楼下。包里装着江妈妈凌晨熬的绿豆沙,还温着;还有两盒陈伯刚蒸好的桂花糕,糕香混着绿豆沙的甜,从布缝里钻出来,勾得路过的小流浪猫都围着他转。他穿了件浅灰色的针织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那只银镯子——是林薇上次在老巷首饰铺挑的,说衬你肤色,此刻在阳光下泛着淡光,比任何饰品都显温柔。
等很久了?林薇跑下楼时,头发还带着点湿意,是早上匆忙洗的,发尾沾着的水珠滴在米色连衣裙上,晕开小小的湿痕。她手里攥着个小礼盒,里面是给江妈妈挑的刺绣手帕,小敏帮忙绣的老槐树叶,针脚细得要眯着眼才能看清纹路。
江屿伸手帮她把发尾的水珠擦掉,指尖碰到她的耳垂,凉得像老巷晨雾里的露水:刚到,你别急,我妈说了,饭要等我们到了才下锅,怕菜凉了。他接过林薇手里的礼盒,指尖蹭过布面的刺绣,眼里笑出了小月牙,小敏的手艺又进步了,我妈肯定喜欢——她上次还说,想跟小敏学绣手帕,说以后给街坊们送礼物,自己绣的才贴心。
两人手牵手往江屿家走,路过张师傅的修鞋摊时,张师傅正蹲在地上磨铜铃,看到他们就挥挥手:小江,带小林回家吃饭啊?让你妈多做道糖醋排骨,小林上次说爱吃!林薇脸一红,赶紧点头,江屿则笑着应:知道啦张师傅,我妈早就备着排骨了!
江屿家在老巷深处的一栋老楼里,二楼,阳台挂着江妈妈晾的蓝白格子床单,风一吹像面小旗子。刚走到楼下,就听见厨房里传来的声响,还有江妈妈的声音:小屿爸,你把那盘花生米端到客厅去,别让小林来了没的吃!
推开门的瞬间,糖醋排骨的香味先扑了满脸。江妈妈系着件印着小菊花的围裙,围裙角沾着点面粉——是早上揉面做馒头时蹭的,她正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锅铲,给锅里的排骨翻着面,油星子溅在围裙上,她也没顾上擦。看到林薇,她手里的锅铲差点掉在锅里,赶紧关掉火迎过来:小林来啦!快坐快坐,刚熬的绿豆沙在桌上,你先喝点解解渴,排骨再等十分钟就好!
林薇刚想帮忙,就被江妈妈按在沙发上:你坐着就行,让小屿跟他爸忙,你好不容易来一次,哪能让你动手。江爸爸正坐在茶几旁摆碗筷,手里拿着个青花碗,碗沿有个小小的豁口——是江屿小时候摔的,江爸爸一直没舍得扔,说是个念想。他抬头看向林薇,笑着把碗推到她面前:这碗给你用,小屿小时候总抢这碗吃饭,说碗上的青花像老巷的蓝布。
江屿则钻进厨房,想帮妈妈端菜,结果刚拿起盘子就被烫得缩手,江妈妈笑着拍了下他的手背:跟你说过多少次,端热盘子要垫抹布,还是这么毛手毛脚的——你看小林,上次在糖水铺帮陈伯端糖水,比你稳当多了。林薇坐在沙发上听着,忍不住笑出声,江屿从厨房探出头,耳尖红红的,像被锅里的热气熏的:妈,你怎么总说我!
饭桌上的菜摆得满满当当,除了糖醋排骨,还有江妈妈拿手的清蒸鱼——鱼是早上从东湖捞的,江爸爸特意去早市买的;清炒时蔬是江妈妈在阳台种的,绿油油的,还带着水珠;最边上摆着盘凉拌黄瓜,上面撒着点蒜末,是江爸爸的拿手菜,他说夏天吃这个解腻,小林你多吃点。
江妈妈不停给林薇夹菜,糖醋排骨堆了小半碗,她还在往里面添:你上次跟小屿说爱吃这个,我特意学了新做法,放了点陈皮,不那么腻,你尝尝合不合口味。林薇咬了一口,排骨的甜混着陈皮的香,刚好中和了油腻,比上次在餐馆吃的还好吃。她抬头看向江屿,他正偷偷把自己碗里的青椒夹给爸爸,眼里带着点小得意,像在说我妈做的好吃吧。
饭后,江爸爸突然从书房抱出个铁盒子,盒子上印着江城纺织厂的字样,是他年轻时的饭盒,里面装着厚厚的一摞老照片。小林不是做老巷文创吗?这些照片说不定能用上。他打开盒子,第一张就是泛黄的老巷全景照,照片里的裁缝铺还开着,李裁缝坐在门口缝衣服,年轻的江妈妈抱着刚满月的江屿,站在豆浆店门口,阿婆正给她递豆浆。
这张是三十年前拍的,江爸爸的手指轻轻蹭过照片里的裁缝铺,那时候你李裁缝还年轻,手艺好得很,我和你阿姨的结婚礼服都是他做的;你阿婆的豆浆店那时候就火,早上排队能排到巷口,小屿小时候总闹着要喝,我每天早上都要去排队。
林薇拿起照片,指尖摸过泛黄的边缘,能感受到纸质的粗糙,像老巷的青石板。照片里的老巷,没有现在的文创店,却满是烟火气——张师傅的修鞋摊前围着人,陈伯的糖水铺飘着热气,老槐树下坐着摇蒲扇的老人,连空气里都像飘着桂花的香。她突然抬头,眼里闪着光:江叔叔,这些照片能借我扫描吗?我想把它们印在老巷记忆的纪念册里,让更多人看到老巷以前的样子。
当然可以!江爸爸眼睛一亮,又从盒子里翻出几张照片,里面有江屿小时候在老槐树下画画的样子——他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支蜡笔,在石板上画老巷的门楣,画得歪歪扭扭,却很认真;还有张是江屿小学时的照片,他穿着校服,站在老巷粮店门口,手里举着个,笑得眼睛都眯了。
这张是他小学毕业拍的,江妈妈凑过来看,笑着说,那天他非要去粮店买,结果走太快摔了一跤,粘了满裤子,哭了半天,最后还是你阿婆给了他块糖才哄好。林薇看着照片里江屿委屈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江屿坐在旁边,耳尖更红了,伸手去抢照片:妈,别说了!都是小时候的事了!
四人坐在阳台喝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金色,远处的老巷轮廓在余晖里显得格外温柔。江妈妈给林薇添茶,茶杯是她年轻时用的粗瓷杯,杯身上画着朵小梅花,她说这杯子跟了我二十年,你要是喜欢,就拿回去用。林薇握着温热的茶杯,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三人,突然觉得心里像被温水泡过,踏实又温暖——不是那种刻意的客气,是像老巷的豆浆一样,慢熬出来的甜,是像张师傅的铜铃一样,随手一碰就有的响,是真正的感觉。
临走时,江妈妈给林薇装了满满一袋东西,有刚蒸好的馒头,有她腌的酸豆角,还有那几张扫描好的老照片复印件:馒头趁热吃,酸豆角配粥最好,照片你先用着,要是还需要,再过来拿,我这儿还有好多老物件,说不定都能用上。
江屿送林薇回家,两人走在老巷的青石板上,夕阳的影子把他们拉得很长。林薇手里拎着江妈妈给的袋子,里面的馒头还热着,暖得能焐热手心。你爸妈真好,她抬头看向江屿,眼里闪着光,像阿婆和陈伯一样,让人觉得踏实。
江屿握住她的手,指尖蹭过她的掌心,带着点温热的触感:他们早就把你当家人了。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夕阳下的风,我也是。
林薇的心跳突然加快,手里的袋子差点掉在地上,江屿赶紧帮她扶住。两人相视而笑,笑声混着老巷的铜铃声,飘在夕阳里——原来家从来不是固定的房子,是有人记得你爱吃的菜,是有人愿意把老照片分享给你,是有人在你身边,让你觉得不管走多远,都有个地方可以回,都有群人在等你。
需要我帮你补充林薇后来将江家老照片用在纪念册里的场景吗?比如可以加顾客看到照片里的老巷粮店,激动地说我小时候就在这买过,还跟林薇分享自己的老巷故事,让这份家庭温暖延伸到更多人与老巷的联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