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和洪承畴不同,祖大寿的家人子弟中,除了长子祖泽博在大明京师外,其他祖家子弟和亲人,都已经在建虏这边,所以祖大寿悲哀担心的,并不是在自己留在京师的家人会遭到朝廷的报仇和遇害---和洪承畴的家人一样,虽然祖大寿降清,但祖泽博并没有受到牵连,依然住在京师的祖家老宅,享受的是大明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待遇,有段时间,还曾经操练过京营士兵,为兵营锻炼骑兵,不过自从太子抚军之后,他就彻底赋闲了。

而在祖大寿投降之后,祖泽博和洪承畴的弟弟一样,都发表过一封慷慨激昂,责备父兄贪生怕死,屈从敌虏的公开信,并在信中和父兄断绝关系。

祖大寿真正悲哀的是,自己,包括祖家子弟,就像袁枢说的那样,怕是要遗臭万年了。

洪府。

洪承畴也正在灯下发呆。

袁枢席间的那席话,像是皮鞭,重重的抽在他的脸上,令他皮开肉绽,痛苦不堪。虽然在崇政殿时,他表情轻松,假装毫不在意,但深夜人静,扪心自问之时,他却忍不住的一阵悲凉……遗臭万年,身败名裂,被钉在耻辱柱上,对任何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来说,都绝对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恐惧。

“老爷,该休息了。”黄太吉赐给他的两个美妾围了上来,娇滴滴地说。

洪承畴叹口气,留在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还是顾眼前吧。

……

翌日,大明使者团提出离开沈阳,范文程不同意,说谈判尚未完成,你们怎么能离开呢?袁枢则针锋相对的提出,你们没有诚意,换俘之事已经谈了三个多月,但毫无进展,我等已经在沈阳过了中秋,难道还要在沈阳过年吗?

坚持离开。

这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施压,如果建虏同意了此前他和马绍瑜提出的换俘计划,也就是一人换四马,那么他和马绍瑜此行就基本算是完成了任务,虽然没有换回洪承畴和祖大寿,但却也是给了他们一些警讯,回到京师,也可以向朝廷和太子交差了。

而如果建虏不同意,那他们正好可以借此离开。

其后,范文程一连三天都没有出现,而建虏对驿馆的看守,越发的严密,好像是担心大明使者团会逃跑一样,袁枢怒不可遏,对建虏礼部提出抗议,并开始绝食,建虏一日不放行,他就一日不进食!

范文程得到消息,忍不住头疼,这个袁枢,真是难缠啊。黄太吉一向以仁君自诩,大清也想要塑造仁义之朝的形象,如果大明使者饿死在了沈阳,那对黄太吉和大清的形象,绝对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但放行大明使者,不是范文程能做主的,一切都要等黄太吉的旨意。

……

九月。

天气终于渐渐凉了下去,而朱慈烺欣喜的看到,京畿平原播种的玉米渐渐黄熟,再有半个月,就可以收获了,比起去年,今年玉米的长势稍微差一点,不过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从京畿保定一直到山西,总共超过了六十万亩,就其总收成来说,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单亩的产量还是超过了小麦和谷物,同样的地,可以多养三成的人。

玉米长势不如去年,但番薯和马铃薯的长势却远超去年,尤其是马铃薯(土豆),因为气候适宜,播种量又极大,今年注定是要丰收。

因此,进入九月之后的朱慈烺,心情一直都很不错,即便是有建虏入塞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但粮食危机的缓解,还是让他喜不自禁。

同时的,他一直在期待那一个更大惊喜的降临。

那就是黄太吉的死亡。

历史上,黄太吉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九月二十一,忽然逝于崇政殿,因为死的太突然,事先没有留下遗嘱,从而引发了豪格和多尔衮的争夺,虽然最后多尔衮凭借高超的技巧,兵不血刃的制服了豪格,推福临登基,是为顺治帝,但内部的矛盾,并没有弥合,豪格和多尔衮之间依然还在勾心斗角,也因为如此,多尔衮才会在崇祯十六年的冬季,发动宁远之战,攻陷了宁远到山海关之间的全部明军堡垒,其间也试图攻打宁远,不过吴三桂守卫严密,见没有机会,且通过宁远之战肃立威望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多尔衮便退军了。

此战,彻底击垮了明军坚守宁远的信心,战后,辽东巡抚黎玉田上疏朝廷,请求内迁。

而同时的,李自成的兵马也在崇祯十六年得到急速扩张,左良玉等人望风而逃,对大明来说,崇祯十六年就已经是一个死年。

这一世,这些败局都不会发生,而人的生老病死,却是不可避免,如果黄太吉真如历史上那样,在九月二十一忽然死去,对大明,对朱慈烺来说,实在是一件惊天的大喜事,不说黄太吉是一个极其难以对付的对手,黄太吉死,建虏就等于少了一个高超的战略谋划者,对大明的辽东战略大有益处,只说建虏全力筹措的入塞之战,就会因为黄太吉的死,不得不往后推迟,对大明来说,就足以是一个大喜讯了。

为了黄太吉的大丧,为了继位之争,建虏今年无法兴起大兵,大明就可以获得喘息的一年,等到明年冬季,即便建虏不死心,再次入塞,但一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朱慈烺使用,练出更多的精兵,稳固长城防御,不出意外的是,陕西的李自成也会被剿灭,大明到时候就可以全心对付建虏的入塞了。

所以,朱慈烺一直在期待,倾听辽东的消息,急切盼望着黄太吉死讯的来临。

当然了,朱慈烺并没有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阎王殿的生死薄上,如果黄太吉没有死,或者继承权力的多尔衮,如历史上那样,为了肃立威望,继续带兵入塞,明清在崇祯十六年之战,终究是不可避免,因此他丝毫也不敢懈怠。

对于建虏入塞,大明朝堂上下已经准备了将近一年,崇祯帝数下旨意,严令边关加强守御,虽然朝廷没有大规模的修缮长城,但小规模的修缮却始终没有停,担负守卫蓟辽长城重任的蓟州总督赵光忭,更是从年初到现在,一直都在巡视边城的守卫和修缮,虽然他的总督衙门设在蓟州,但他本人留驻蓟州的时间,却连三个月都没有,大部分时间,赵光忭都在边城度过。

按照计划,精武营的两个战兵营,阎应元和杨轩营,将于九月十五离开京师,分别派往密云和蓟州,以协助这两个地方防守长城,阎应元和杨轩的任务,并不是守在长城第一线,而是执行强力支援的任务,一旦有建虏大军在长城出现,烽火燃起,他们两人要立刻支援,堵上可能会被建虏突破的缺口--虽然布置了三道防线,但最理想的状态依然是将建虏抵挡在长城之外,因此,朱慈烺将最有战力的两个战兵营,摆在了第一道防线,加上即将进驻三河的一万保定兵和蓟州、密云长城原先就有的守军,从蓟州到密云的四百里长城之内,一共有将近八万人,但使士有战心,将官指挥得力,建虏想要轻易突破密云长城,绝不是容易的事。

因此,就长城防线来说,今年明军守卫的力度,比往年更强、更密。

同时的,京畿地区,从通州到天津的十六处棱堡,已经依次进入最后的完工阶段,即便是最后才开始修建的武清杨村堡,也会在月底建成,到时,配上重新整修加固过的,沿着运河分布的京畿四城,通州,香河,武清和天津,京畿第二道防线就算是完成。

和第一防线依仗的山势不同,第二道防线倚仗的是运河的水势,但是建虏入塞,各处守军要立刻将所有运河上的所有船只都搜缴到四城中,以四城城池和十六座棱堡为据点,加上运河西侧的河岸防守,使建虏不能轻易度过运河。

就算不能百分百的拦截,却也可以迟滞建虏的进攻速度,为各地勤王兵马的到来和百姓的撤退,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九月初五,又一个好消息传来。

秦皇岛码头如期竣工,已经可以停靠大型战船了,朱慈烺决定亲自去看,并在秦皇岛召开会议,和吴三桂等人商讨渡海攻击的战术。于是向崇祯帝请命。

崇祯帝没有阻止,只是要求得带上黄道周,并准兵部侍郎吴甡一同随行,于是朱慈烺带着吴甡、黄道周连同詹事府的几个官员,在武襄左卫的护卫下,去往秦皇岛,张名振统领的两千精兵在后跟随,同时给相关人员也发去密令:登州水师和天津水师集结战船,往秦皇岛试航;吴三桂马科,虎大威等人都要尽快率领各自人马,赶到秦皇岛。

虽然现在才九月初,尚是秋季,建虏尚没有入塞,但朱慈烺觉得,提前将吴三桂,马科,虎大威和张名振的兵马,集合在一起,相互熟悉,磨合战法,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毕竟他们要孤军深入,面对建虏的座座城池,如果相互不了解,不信任,渡海攻击的效能和结果,恐怕会大打折扣。

所以朱慈烺的命令是,最迟九月十五,所有渡海攻击的兵马和船只,都必须赶到秦皇岛。而渡海攻击所需要的火药枪弹和各种辎重,由天津港装船,从海路运往秦皇岛。

“皇太子又要出京……”

听到宫中传出的旨意,詹事府官员一个个都是叹息,但奇怪的是,以往对皇太子出京最是反对的黄道周,这一次却是沉默,除了默默收拾东西,竟然没有直接的反对,也没有叹息……

沈阳。

关雎宫。

黄太吉正在试穿甲胄,他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亲自服侍他,但他肚子太大,身体臃肿,绵甲的铜扣有点系不上,虽然有两个侍女帮忙拖着,但海兰珠一人还是拿不住绵甲,黄太吉哈哈一笑,帮美人托住绵甲的同时,心中却也忍不住感叹:岁月不饶人,以前自己也曾经是一个雄健青年,如今胖的连铠甲都快要穿不上了,又想起自己最近频频头晕,三日前甚至流了不少鼻血,对自己的身体,越发担忧起来,或许,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领军出征了。

因此,只能胜,不能败,一定要将明国逐渐回到正轨的朝政和军政,重新搅成一塌糊涂。决不能让明国翻过身。

试完了甲胄,黄太吉离开关雎宫,来到崇政殿。

今日是大朝议的时间。

朝议之前,黄太吉先在偏殿见了范文程。

范文程打千参拜,然后将最新的情报,一一汇报。

虽然明国京师严查,导致建虏奸细进不了京师,无法进一步了解明太子和明京营的详细情报,各地关隘也严查细作,非有特殊理由,不允许任何人出关,不过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建虏获取到大明的情报,范文程苦心经营多年的谍报网,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即使是在这种肃杀紧张的情况下,依然也能传递出一些重要消息。

比较关键的有三个。

第一,河南,陕西已经渐渐归于平静,李自成被围在商洛山中,怕是难以再起了。

第二,明太子的京营大肆募兵,其实兵人数,怕是已经超过十万了。

第三,明国财政状况,今年大幅改善,除了因为明太子在张家口抄家抄出巨大财富,解了明廷的燃眉之急之外,明朝廷在江南追收逮赋和新设的厘金税,对明财政的改善,也有巨大的帮助。算一算,虽然开支巨大,但明廷今年却不会出现开支用度无法支付的窘境。

民情,军情,财政都缓解,就一句话,崇祯十六年的大明朝,可能是近五年来,状况最好的一次。

听完范文程的回报,黄太吉入塞的心志就更加坚定了,心知不能给明朝更多的时间了,沉思了一下,缓缓问:“明使怎样了?”

“已经绝食三日了。”范文程道。

黄太吉点点头,起身往正殿走。

代善,济尔哈朗,豪格,阿济格,阿达礼,几个贝勒贝子,罗托、尼堪等人,大学士希福、刚林、学士罗硕,都察院承政阿什达尔汉,右参政祖可法,张存仁,建虏八旗各旗的内大臣,汉军旗的诸位旗主和副旗主,蒙古八旗住在沈阳的亲贵,已经全数到齐,正在殿中等待。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我在大唐位极人臣调教太平洋汉阙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师娘,我不想努力了吕布:总有谋士想害我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混在皇宫假太监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开局闯锦衣卫诏狱:蓝玉我保定了我在隋唐种田称王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无敌天下大争之世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影视剧特种兵致命狂妃妃子令,冥王的俏新娘我的民国生涯盛唐逆子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名门春事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开局抢了李白的酒反手卖他二锅头我没有,你胡说,拿证据出来啊战神侍卫美娇妻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逃生三国神探张天海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仙都穿越三国做将军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铁血大帅:我有千万大军最强篮下霸王北宋不南渡冷酷王妃遇上痴情王爷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丰华传三国:从新野开始大唐:吃货将军京极家的野望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只手遮天之玩转朝堂
伍文书屋搜藏榜:官途权倾天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盛唐挽歌龙珠之牧神传说无敌六王爷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无敌三公子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锦绣阖欢大明公务员冷酷夫君好撩人红楼之旁支贵族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纨绔子弟变形记烈焱长歌大明:开局炮轰努尔哈赤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皇叔,不可以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开局狙了个大佐大秦:有子扶苏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汉末一闲人我在虞朝有钞能力败家世子:怎么一不小心成皇帝了大唐再起日谍克星锦衣夜行盗墓太子妃【完结】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师娘,我不想努力了金堤永固我是关陇老秦人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谢家有女我,贾蓉,不做绿帽王最强医仙混都市世子黜龙南北朝打工皇帝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江户旅人红楼士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重生之项羽崛起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