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慈烺慢慢睁开眼睛,看向张忻:“勋贵们都喊冤,大司徒如何看?”

张忻思谋了一下,起身。拱手道:“回陛下。臣为大司徒,本不应对特定的刑案和刑人发表意见,但此案关乎谋逆,陛下又问,臣就只能斗胆回答了。臣以为,蒋秉忠薛濂张世泽三人,助定王作乱,证据确凿,以大逆罪论处没有什么问题!”

大逆罪,不但是抄家,而且是要满门抄斩。

皇明祖训有载,勋贵除了大逆之罪,其他都可以从轻,但现在偏偏就是大逆。

等于这三家连同李守錡的襄城伯府,将一个人也不能活。

“其他勋贵蚁附定王,插手政务,在内阁闹事,搅扰诸位阁老,以至于定王控制京师内外,终成大患。这些勋贵忘记了为臣的本分,心中没有社稷和朝廷,待到事败,却又推卸责任,装疯卖傻,更痴心妄想,以为轻言就可以避罪,实在是可笑。按大明律,也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朱慈烺微微点头,对张忻多看了一眼,说道:“大司徒法眼如炬,朕深以为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几个勋贵?内阁刑部大理寺,应不殉人情,从速处置,该削爵的削爵,该流放的流放,不可拖沓纵放!”

蒋德璟等人都起身称是,心中却都是微惊,他们听出了新君语中的杀意,也清楚明白了新君的心志。

---新君这是要将京师勋贵一网打尽啊。当日上疏朝廷,推动定王上殿,其后又在内阁值房闹事的勋贵,有三十几人,现在这些人都获罪,都将被革除世爵,等于是京勋贵一下子就少去了三分之二。

这可是大明两百七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大事啊。

历来,从成祖皇帝到崇祯皇帝,都把勋贵当成了最重要的臂助,一味纵容,但眼前的这位新君,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朱慈烺没有再说,起身离开。

他的意思已经表达的清楚,刑部张忻是一个心思透亮的人,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

皇帝大丧,非同小可。

发出国讣的第二日,所有在京官员皆披麻戴孝,五品以上官员及夫人,于乾清宫前,设几案焚香,跪奠酒,举哀。五品以下官员及命妇,集于大明门外,序立举哀。

前后一共三天,朝夕哭临三日。

京城内的寺观各要击钟三万杵,造福冥中。禁屠宰13日。分封在外地的亲王、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及文武官均于本地面向宫阙哭临致丧。

到处都是白,到处都是人,眼中看到的也都是悲伤,耳朵里听到的也都是哭泣。

崇祯帝在位十七年,国穷民困,内外交逼,对朝臣也多是朝用夕罢,没有长性,更兼肝火旺盛,对臣下极其严厉,动辄就是下狱,是一个真正的察察之君,因此,某种意义上讲,群臣对崇祯帝的大哭,不过是君臣的大义,心底里却未必有多少怀念崇祯帝的私情,。

正如陶潜诗中所言:“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但另外一方面,崇祯帝的勤俭克用、操劳国事、宵衣旰食,却也为臣子们所敬仰。

崇祯帝谥:刚明恪俭奋武敦仁懋孝毅威皇帝。

庙号威宗。

为什么是威宗?

猛以刚果曰威,猛则少宽。

比起思宗、毅宗,威宗其实更能体现崇祯帝的性格特点。

面对礼官群臣商议的谥号和庙号,朱慈烺准了。

明神宗的神,明熹宗的熹,崇祯帝的威,其实都恰如其分。

儒家所谓的盖棺定论,这四个字对普通百姓或许不太准,但对皇帝却有相当的意义,清代以前的皇帝,你一生做了什么,死后留下什么,不用等历史,礼官就会先对你做一个基本的评判,谥号就是评判的浓缩。

明代皇帝的谥号和庙号,并非全是赞美之策,比如明神宗,他的神字,其实就含有一定的贬义,但清代以后,帝王完全控制了文官集团,文官变成了家奴,谥号完全成了赞美,且越来越长,如此以来,谥号也就失去了评判的初心,不再有盖棺定论的意义。

……

二十七日后,大行皇帝出殡。

六十四人的“引幡”在前,灵幡飘扬,几乎是要遮住了天空,

七十二名身强力壮、身穿孝服的锦衣卫抬起以金丝楠木打造而成、重达万斤的梓宫,将棺椁缓缓抬离乾清宫,转至神武门。

新君扶棺,百官勋贵跟随。

百姓跪哭,路两旁也尽是披麻戴孝的官员,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余里。

无边无际的哭声,在京所有官员的眼泪中,大行皇帝的棺椁,从神武门离开紫禁城,去往城外的连云寺,和周后的棺椁一同先寄放在寺中,待帝陵建之后,再移棺大葬。

连云寺中。

所有人都退下,朱慈烺一身重孝,跪在棺前,用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陛下,您安心的去吧,你之夙愿,我必帮你完成,你之遗憾,我也必帮你补全,千秋万载,皇明浩浩荡荡~~”

……

崇祯帝出殡大礼完毕以后,就是新君正式的登基大礼了。

整个仪式极为繁琐。

新君着皇帝服衮冕,百官朝拜,行五拜三叩头礼,告天地、宗庙、社稷。

虽然礼部官员早已经按部就班的安排好了礼仪流程,作为皇帝新君只需要按照流程图操作就行了,但第一日的登基典礼,第二日祭天告庙,第三日,百官出至承天门,鸿胪寺请颁诏,翰林院官捧诏授礼部官,行礼如仪,终于完成所有的登基大礼之后,朱慈烺还是有点累的站不起来。

新君继位,首先要定下的当然就是年号。

在大典之前,首辅周延儒拖着“病躯”,携蒋德璟范景文和礼部官员送上三个年号,供新君选择。

乾圣、兴福、咸嘉。

但朱慈烺不用,而是拿出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一个年号。

隆武?

“隆者,使兴隆。武,武备军事。如今建虏在辽东虎视眈眈,松锦之耻未雪,东虏在宣府大同骚扰,李自成张献忠未灭,武备不振,致使我大明为四敌所困,非兴隆武备,才有乾圣、中兴、咸嘉的可能。”

朱慈烺脸色肃穆,不容置疑。

“就这么定了。”

说完,转身就走。

群臣惊异。

待太子走后,所有人都看向周延儒。

周延儒咳嗽着点头:“陛下深思熟虑,非我等能及,隆武甚好,甚好啊。”

当朝廷宣布,新君年号为隆武时,所有人都明白,作为太子之时,陛下就统领大军,攘外安内,现在登基为皇帝,对武备军事怕是会抓的更紧,而对于武人,也怕是会更加重视。

文官们心中有忧虑,担心武人地位会急剧提高

但新君初立,威望正隆,没有人敢说不是。

……

新君继位,年号确定,长达二十七天的服丧期结束,朝廷恢复了正常运转。但依照惯例,这一年仍被称作“崇祯十七年”,等明年春节过后,才是隆武元年。

不过大明帝国的崭新时代,现在却已经是开始了

脱去孝服之后,朱慈烺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内阁的补全。

黄景坊遇害,陈演罪,内阁一下少了两人,此外兵部尚书张缙彦下狱,吏部尚书郑俊三告老,朝中空缺一下就多出不少,更何况,很多人都已经看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和首辅周延儒过往就不亲近,定王之乱时,周延儒又没有立阻,隐隐地,甚至还帮助了定王,以新君的脾气,岂会容他?

而聪明如周延儒者自然也早已经看出,于是主动上奏,称自己年老体衰,已经力不从心,恳请辞官回乡养老。

但却被隆武帝驳回了。

而且隆武帝还对周延儒温言安慰,颇有继续重用的意思。

消息传出,群臣都惊讶,不明白隆武帝什么意思?

接着,隆武帝登基以后,第一道圣旨传出。

“遵先帝遗训,存者召用,殁者恤录,凡十五年以来,因兵败谏言诸事,入诏狱者,即先释放……”

诏狱。

前湖广总督侯恂跪倒在地,哭道:“谢陛下隆恩~~”

不止侯恂一人,这些年因为历次兵败,而被投入诏狱的巡抚总督侍郎全部释放,诏狱为之一空。而被流放边疆的那些兵败巡抚,也都陆续召回。

————在朱慈烺看来,大明的诏狱在某种意义上,几乎等同于是一座小型的人才库,除了一些确实不堪用的,大部分的巡抚侍郎,都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将他们囚在阴冷的诏狱,不但对他们是一种折磨,对大明也是一种无谓的损害,起复重用这些人,远比用那些没有也什么经历过的,新科进士要好的多。

当然了,另一种意义也是拉拢,有此仁政,文官集团必然对他更加向心。历朝历代,新君继位,大部分都会这么做。

“陛下圣明~~”

以蒋德璟为首,群臣对新君的宽仁,感激涕零。

第二道旨意。

“遵先帝遗训,宫中勤俭克用,遣散多余宫女,即日起,关闭西华门之外的净身房,各地监军太监即刻回京述职。明诏发于各地宗室,严禁奢侈浪费,各亲王、郡王府中的太监和宫女,收支用度,见诏一律减三成。”

“陛下大善啊~~”

听到此诏,文官们更兴奋了。

关闭净身房,意味着短期之内,皇宫不再接纳新的太监了,而且陛下还召回了各地的监军太监,这意味着内廷司礼监御马监的势力,受到了极大压制,各地亲王又被严厉约束,这都是文官们一直都想做,但却一直都做不到的事情啊。

文官们欢呼。

第三道圣旨。

“遵先帝遗训,诏令各地,收无主之地,诏准垦荒以安流民……”

从崇祯二年到如今,大明战事不断,百姓流亡,各地无主之地甚多,收来安置流民正是合适。

第四道圣旨。才是关于人事的。

原左都御史李邦华转为兵部尚书,官武英殿大学士。入阁。

左都御史,由原右都御史方岳贡接任。

保定总督袁继咸进为礼部尚书,官文华殿大学士。入阁。

起用倪元璐为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通州厘金局主事堵胤锡进为户部侍郎。

长沙推官蔡道宪,进为兵部员外郎。

陈子龙进户部,为郎中。

起复原詹事府右庶子瞿式耜为云南巡抚---在这之前,云南是没有巡抚的,云南事务,由四川巡抚兼管,但朱慈烺身为一个穿越者,深知云南对东南的重要,因此,他才要设立云南巡抚,希望瞿式耜能不负众望,大力开发云南,将云南变成大明进军东南半岛的重要根据地。

李若链为锦衣卫指挥使。

护驾进京的宗俊泰、虎大威陈永福佟定方等人都有赏赐,王辅臣有拔擢。

另,起用钱谦益为南京礼部尚书。

最后,隆武帝又追封在咸宜坊遇害的驸马都尉巩永固为宛平伯,其子世袭罔替。

黄道周黄景坊马世奇,追赠少保,谥号“文正”“文贞”“文忠”。

在定王之乱中遇害的忠良,皆从重抚恤,牌位送入英烈祠。

听到此诏,内外皆是欣慰欢呼,一片圣明之声。

……

南京。

诏书传来之后,钱谦益有点失望,又有点欣慰。

北京才是他所想,南京礼部尚书,一个养老的爵位,他真是看不上,但新君继位,立刻任他为南京礼部尚书,对他也算是一种荣宠了,比起十几年的冷板凳,他又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虽然他心中清楚,新君起用他,却把他安排到一个有名无实的闲置,不过就是以他的威望,收买天下士子之心罢了。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

柳如是一身盛装,已经来恭喜了。

见到美人儿,钱谦益这才展开了笑颜,心想,不管怎样,好歹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将来平调京师,入阁拜相,也未必不可能。

……

而在诏书发出,李邦华,袁继咸入阁,内阁重新变成五人之后,隆武帝第一次朝议,也在万众瞩目之中召开。

“今日两件大事,第一,盐税改革之事。朕身为太子之时,就在朝堂上提出,到今日,已经在长芦、山东试行了两年,朕以为,已经是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了。”

“隆武元年,新的盐政和盐税,必须在全天下推行!”

伍文书屋推荐阅读:我在大唐位极人臣调教太平洋汉阙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师娘,我不想努力了吕布:总有谋士想害我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混在皇宫假太监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开局闯锦衣卫诏狱:蓝玉我保定了我在隋唐种田称王谁懂啊,绝美老婆求我快纳妾无敌天下大争之世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影视剧特种兵致命狂妃妃子令,冥王的俏新娘我的民国生涯盛唐逆子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名门春事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白马啸三国,我父公孙瓒开局抢了李白的酒反手卖他二锅头我没有,你胡说,拿证据出来啊战神侍卫美娇妻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汉末:吕布重生,开局追杀曹操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逃生三国神探张天海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仙都穿越三国做将军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铁血大帅:我有千万大军最强篮下霸王北宋不南渡冷酷王妃遇上痴情王爷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丰华传三国:从新野开始大唐:吃货将军京极家的野望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只手遮天之玩转朝堂
伍文书屋搜藏榜:官途权倾天下娘子有毒之夫君欲罢不能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盛唐挽歌龙珠之牧神传说无敌六王爷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无敌三公子讨债宝宝,怪医娘亲锦绣阖欢大明公务员冷酷夫君好撩人红楼之旁支贵族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纨绔子弟变形记烈焱长歌大明:开局炮轰努尔哈赤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抗战之中国远征军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皇叔,不可以混在大宋江湖的日子开局狙了个大佐大秦:有子扶苏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汉末一闲人我在虞朝有钞能力败家世子:怎么一不小心成皇帝了大唐再起日谍克星锦衣夜行盗墓太子妃【完结】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师娘,我不想努力了金堤永固我是关陇老秦人国士无双:从皇后寝宫开始签到我在原始社会大杀四方谢家有女我,贾蓉,不做绿帽王最强医仙混都市世子黜龙南北朝打工皇帝天才萌宝神医娘亲萧然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江户旅人红楼士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伍文书屋最新小说: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重生之项羽崛起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