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田不哀嚎了。
他突然觉得五脏六腑好多了。
赢定了。
放眼整个博物馆,他敢打包票,在文物古董鉴定上,没人比得过自己。
李明清竟然要和他比文物鉴定。
自讨苦吃。
朱田兴奋道:“李院长,这可是你说的,别怪我欺负你。”
“话先别说太早,看谁笑到最后。”
李明清看他一副我赢了的表情笑了笑。
朱鹤清小声劝道:“朱田,别大庭广众下丢人。刚才你已经试过了,不是李院长的对手。”
“刚才是比武,我虽学过但不擅长。文物鉴定,我绝对能赢过他。”
赵远洋摇头道:“不看好你。”
“老赵,我们是同事,你怎么老是向着李院长?在文物鉴定上,他是外行。”朱田自信道。
“听我一句劝,趁现在还没开始赶紧喊停。我和李院长去盗墓村,他对各种文物如数家珍。说实话,你不是他的对手。”
虽然他声音小,但李明清还是听到了。
笑着道:“老赵,多谢你的肯定。”
“不客气,我是实话实说”,赵远洋随口接上他的话,等他反应过来话已经说出去了。
朱田脸黑了。
他不明白赵远洋为什么这么看不起他。
平日里同事相处的挺好,为什么在关键时刻长他人威风。
“老赵,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我还能比不过李院长?李院长在医学方面很权威,但在鉴定文物方面我很权威。”
朱鹤清叹气:“哎——”
算了,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教会了。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呢。
梁朔看向李明清,“李院长啊,朱田年轻气盛,你看要不算了吧。”
“我无所谓,关键是朱田。”
李明清淡定的指了指黑脸的朱田。
朱田脸更黑了:“馆长,我和李院长切磋一下。大家都说李院长鉴宝厉害,我也想见识一下。”
梁朔见他势在必得的样子叹气道:“行,切磋一下。”
赵远洋为难道:“比什么呢?”
众人陷入沉思,博物馆百分之五十的文物由朱田鉴定收录。
要是比展厅里的文物对李明清不公平。
梁朔沉思片刻,一时还真想不出公平公正的比试。
他看向郑老。
郑老笑着道:“我上个月得到一些好东西,就由两位帮我看看吧。”
赵远洋和朱鹤清互相看了一眼。
郑老的好东西朱田没见过但他们见过。
不是看不起朱田,而是术业有专攻。
郑老收集的是小众文物,出土量少,流传不广,学术门槛高,不为人熟知。
虽然那冷门但意义非凡。
反正他俩之前去郑老办公室看到的文物都不是很了解。
郑老笑呵呵道:“请跟我来。”
到达办公室。
“我收到四份拓本,你们看看。”
郑老把办公室左侧的屏风移开,出现一张大桌子。
桌子上摆放着拓本。
朱田看了看,率先开口:“拓本是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先说第一幅吧,字体是大篆,是先秦战国时期的。”
他说完后一脸挑衅的看着李明清。
李明清笑了笑:“说完了?你要是说完的话我可就说了。”
“我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朱田不屑道。
他清了清嗓子,双手往后一背。
侃侃而谈:“这是石鼓文,刻于十座鼓形石上,内容为四言诗,记述秦国国君的狩猎活动,字体为大篆,介于西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学和书法价值。”
朱田的笑僵硬在嘴角。
他以为李明清不了解,万万没想到李明清比他了解的多。
梁朔赞赏道:“李院长,说的好。”
郑老满意的看着他,“李院长,是做考古的好苗子啊。没想到你这么了解,怪不得能抓获走私文物的盗墓贼组织。”
李明清淡定道:“我只是略懂皮毛,朱田,你确定没补充的了?”
朱田再次面红耳赤。
怎么办?
他都不了解的事李明清怎么会这么了解。
本想让李明清丢人,没想到丢人的是自己。
“我知道的比你多,只是给你个表现的机会而已,免得你说我欺负你。”
李明清一挑眉,“你不补充?”
“给你个机会。”
“朱田,我这是在给你机会,既然你不想要这个机会,那这机会我要了。”
李明清又道:“我再说的具体一点,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秦献公至秦惠文文王年间。共十鼓,原文约700多字,历经风华磨损,现存不到三分之一。”
朱鹤清鼓掌道:“说的好!”
赵远洋拍了拍朱田的肩膀,“兄弟,输给李院长不丢人。”
“闪开!”朱田生气道。
“朱鉴定师,你可别输不起啊。”
“李院长,急什么。后面还有三个拓本,先让你一局, 接下来我不会再让你。”
李明清无所谓道:“行,你先来吧。”
“凭什么我先来,你先来,我看你有说的不到位的好给你补充说明。”
朱田打肿脸充胖子,嘴上不饶人。
“第二个是熹平石经,是华国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拓本。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由蔡邕等学者奉诏刻制,是隶书典范。书法横画蚕头燕尾,竖画粗重,字形扁平,章法整齐如棋盘。原址在洛阳太学,后毁于战乱。”
李明清从容不迫的说完,看向朱田,等着他补充。
郑老脸上的笑意止都止不住。
心里想,该怎么让李院长来博物馆呢?
比他都厉害嘞。
这样的稀缺性天才,不来从事考古专业真的说不过去。
要是李明清走考古这条路的话,他们肯定能少走不少弯路。
不能请他来博物馆上班的话那就请他当顾问。
朱田脑门上写满问号。
造孽啊。
有他补充的余地吗?
没有!
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李明清作为医院的院长却对考古如此了解。
难道真有真才实学?
梁朔道:“李院长,我代表博物馆真诚的邀请您来上班。”
“多谢,但我医院很忙脱不开身。”
“可惜啊,哎,太可惜了”,郑老遗憾道:“李院长,可以当我们的顾问,不用天天来博物馆。要是我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希望你能过来指点一二。”
李明清点头:“这可以。”
在场的人谁都没提醒朱田发言。
他们知道朱田说不出来。
朱鹤清拉着朱田往外走。“朱田,心服口服了吧。”
“我不理解,李院长为什么知道那么多,不科学啊”,他受挫道,“太不合理了。”
“李院长不仅是医学天才,各方面都很天才。”
朱鹤清打从心底这么认为。
不管干什么都能成功。
朱田沉默着,低着头看脚尖。
五分钟后,他长吁一口气:“我的脸全丢尽了,以后见到李院长躲着走。”
“不用,李院长不是小气的人。”
“哎,我后悔没听你和老赵的话,早知道就不和李院长犟了。难不成我刚才脑子进水了?一直都知道李明清厉害但不想承认他在考古上也这么厉害。”
朱田说完轻松了不少。
当他看着李明清被人围着称赞时,他眼红嫉妒了。
嫉妒到只想把他踩在脚底下而忘了自己几斤几两。
一时上头,丢脸丢到家了。
李明清一战成名。
在考古和古玩收藏领域名声鹊起。
不少玩古玩收藏的人花重金请他去鉴宝,邀请函络绎不绝。
李明清再次声名大噪,在国内外享受盛名。
他被邀请参加各项拍卖活动。
——
一晃几年过去。
明仁医院在李明清的带领下蒸蒸日上。
已然成为疑难杂症患者的首选医院。
书雨在李明清的指导历练下医术大成,成为明仁医院的首席医生。
李明清逐渐放权,如今的明仁医院大部分事全部移交给书雨。她从小跟在李明清身边耳濡目染,管理医院对她来说不是难事。
电话响起。
“老爸,博物馆今天完工,选个好日子开馆吧。”
“日子早就看好了,下月初一。小宏,博物馆交给你打理。”
小宏笑道:“财产全给我了啊, 我哥知道吗?”
“你哥视钱财如粪土,一心研究卫星火箭。小宏作为总指挥,根本没空管,就算有空他也不上心。你要是真惦记他,就给他投点科研经费。”
“老爸,我投了啊,我哥找我和我姐拉赞助,我和姐立马给他投钱。”
李明清忍俊不禁道:“找你赞助经费啊。”
“对啊,爸你之前给哥投了不少吧,药妆公司赚的钱全投给哥了吧。”
“没那么多,还有你妈以秦氏集团的名义给他投了点。”
小宏笑着道:“这么多年过去,我哥依旧坚持本心,真的很佩服他的。”
“他的理想是远程星际航行,致力于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李明清觉得儿子太出息。
“爸,博物馆开馆邀请谁啊?”
“别邀请了,你偷摸的开馆就行。要是其他人知道我开博物馆的话开馆当天肯定人挤人。”
“那我着手准备了。”
“你慢慢来,时间太急的话就往后延期”,李明清心态非常平和。
他一点也不着急。
在等孙佳雪处理秦氏公司的事。
夫妻俩要功成身退,提前退休,去环游世界。
小宏无奈道:“爸,你和妈不会要跑吧?”
“什么跑不跑的, 我们奋斗了大半辈子,五十多岁该退休了。你们都成家了,咱家的产业就交给你和你姐了,你们商量着来。”
“老爸,你真放心我啊。”
“我不放心你放心谁,你要是忙不过来就雇专人代管公司,知人善用。”
“好嘞,我知道了。”
李明清又道:“公孙淮马上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回国,搞不定的事找他。”
“太好了 ,他终于毕业了,有帮手了。”
公孙淮从村里来到首都后考学,上大学,出国留学,一路风生水起。
十几年过去,可以说他是半个李家人。
挂了电话。
李明清正好看见桌子上的报纸。
翻开一看,他又上财经板块了。
不仅成了亿万富豪,还成了着名的慈善家。
颇富盛名。
在华国有超然的医政商地位。
既是顶级商业家,又是顶级医学医药院士,政治影响力远超一般富豪。
李明清是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首位进入领导层级的商人。
他八零年代超前布局港市、沪市等沿海城市,估值超千亿;成立建筑公司,拥有大厦等硬资产;开设话投资是十好几家公司,打造一流投资公司。
他更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慈善标杆。推动国内医学发展和进步,投资建立医院基础设施;累计捐赠上亿元,资助医疗设备,医疗研发。
他看着报纸,满意的点点头。
前半生奋斗不止,如今该歇歇了。
孙佳雪开车回来。
一进屋她高兴道:“老公,公司事宜全部交接完成,明天我们就出发去度假吧。”
“这么多年不是你忙就是我忙,可算退休了。”
“我走的时候秦真真就差抱着我的腿哭了,她说我当甩手掌柜的,她一个人搞不定。”
李明清调侃道:“不是她刚开始挣财产的时候了。”
“我也这么说,她羞愤的不得了。说她和方为当时脑袋进水了,敢和秦家亲生女儿争财产。”
“她儿子时玉不是在公司吗,她有什么好搞不定的?”
孙佳雪笑着道:“时玉说他只当小经理,他想让小宏去管秦氏公司。”
“小宏?小宏正在忙博物馆的事。”
“让他们哥俩俩商量吧。”
李明清笑着道:“咱出发飞国外之前先回老家看看爹娘。”
“老公,我也是这么想的。最好爹娘和我们一起去,两老身子骨硬朗,正好出去走走。”
“他们肯定不去,就愿意在村里唠嗑。”
李明清明白他们的想法。
年纪大了,就想落叶归根。
现在村里发展的特别好,两老每天左邻右舍串门聊天,小日子过得特别滋润。
李明清和孙佳雪坐上飞机。
恰逢日落。
如海洋般的云朵翻起橙色的浪潮。
两人手拉着手。
在飞机冲出云层的那一刻,彼此温暖的手是此刻唯一的感知。
相视一笑。
想起牵着彼此的手走过的每一个温暖瞬间。
于平淡岁月里的相扶相守,于平淡岁月里的携手一生。
灯火阑珊的温暖,柴米油盐的充实。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简简单单。
——全文完
(大家伙,我是青松白雪。
感谢大家读完这个故事。
我写作水平有限,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肿瘤二次复发, 需去医院治疗。
文中错别字和不通畅的地方,请大家多担待。
感谢您的阅读。
——感恩,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