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楚成王灭掉英国,六国其实是名存实亡,当他得知管仲去世的消息,立即与令尹子文商议,楚国下一步如何应对。
令尹子文道:“管仲去世,齐国的元老派只剩下鲍叔牙和隰朋,听说最能干的公子开方已经被齐桓公贬职。
这隰朋好像年纪大了,也是疾病缠身,只剩下鲍叔牙一人支撑。
大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我们如今灭了六国和英国,已经解决了北上的绊脚石,这次咱们集中兵力袭击东线的徐国。
一旦我们灭掉徐国,就能打开东线北上道路,占领徐国就能控制彭国,徐国和彭国是整个淮夷和东夷的首领。
徐国和彭国如果投降楚国,楚国将会联合淮夷和东夷,成立强大的楚国联盟,就能和齐国抗衡”。
公元前645年十二月,楚成王任命司马子文,斗梧,斗章出兵攻打徐国。
徐国国君徐望一面组织彭国联合军队抵抗,一面立即派人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得到消息后,简直头都大了。
因为丞相隰朋病重,已经卧床不起多日,现在已经神志不清,根本无法处理国政。
这下子给齐桓公急得团团转,自从管仲去世,齐桓公驱逐了公子开方,寺人貂,易牙,常之巫四人,这日常生活和朝政受到了很大影响。
由于隰朋病重,鲍叔牙又不善于理政,管仲病重那段时间,原本就是开方执掌朝政,管理的井井有条,根本不需要齐桓公操心过问。
如今好了,隰朋不在,鲍叔牙挑不起担子,这齐国内政各种琐事全部压到齐桓公一人身上。
齐桓公是个贪图享乐之主,先前有管仲等人替他谋划,他倒是也不干涉管仲等人的事务,管仲说什么都行,自己落得清闲,只要不耽误他喝酒玩女人就行。
现在好了,隰朋无法理政,公子开方被逐出朝堂,所有事情由齐桓公一人处理,奏疏堆得跟小山一般,把齐桓公给累的要死。
这些倒不算什么,之前寺人貂在的时候,自己一天到晚吃喝拉撒睡,全部由他安排的妥妥当当,现在没了寺人貂,整个生活节奏全部打乱了。
更不能让齐桓公接受的是,自己的一日三餐,易牙被换掉后,御膳房的庖厨根本无法做出让齐桓公满意可口的佳肴,气的齐桓公摔盘子砸碗,大骂这些废物,连一顿可口的饭菜都做不好。
并且齐桓公发现,没有常之巫给他拿滋补药膳调理身体,整日无精打采,哈气连天,就连原本旺盛的床笫之欢,现在竟然看着娇妻美妾竟然毫无欲望。
齐桓公发现离开了公子开方,寺人貂,易牙,常之巫自己整个生活都变了,变得忙忙碌碌,焦头烂额,变得索然无味,意志消沉。
齐桓公顿感一个老人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整个人犹如风烛残年般混吃等死,他彻底后悔了,有把开方,易牙,寺人貂和常之巫重新召见回来的想法。
齐桓公正在烦闷之时,南方军报再次传来,徐国被楚国攻打,求救齐桓公救援徐国。
齐桓公于是找到鲍叔牙,询问他该如何应对,鲍叔牙对于之前管仲提出的称霸策略却有质疑。
他觉得管仲花费巨资,不断出兵帮助列国,以及为了维持霸业,在经济上给盟国很多好处。
但是这些都是以牺牲齐国利益来维持的,齐国虽然经过改革,经济 ,军事实力大增,但是这是齐国老百姓辛辛苦苦的结果。
现在为了虚名,援助燕国,卫国,邢国,郑国,蔡国,甚至把齐国领土分别划给燕国和邢国,齐国除了得到一个霸主虚名,齐国近二十年没有增加一寸领土。
鲍叔牙认为,作为霸主最基本的要为齐国谋求福利,土地,经济,改善齐国百姓生活使得齐国实际获利,比霸主虚名更为重要。
但是随着齐国强大,齐桓公好大喜功以及管仲也要青史留名,于是齐国每次会盟都会许给其他诸侯经济上的利益,而讨伐他国又不能获得变现能力,齐国也有点渐渐支撑不住。
现在管仲死了,鲍叔牙可不愿意让齐国再次陷入无止境的会盟讨伐之中,他要改善齐国国内百姓生活,使得齐国要注重实际利益。
于是鲍叔牙道:“现在管仲等一众贤臣去世,隰朋又身患重病,齐国多年来实施的称霸政策,如今财库空虚。
齐国百姓辛辛苦苦努力奋斗,现在过的日子倒不如鲁国,宋国百姓,所以我们不能再不计代价的帮助他国了,该考虑考虑国内百姓困苦。
所以微臣认为,楚国攻打徐国,原本就和我们没啥关系,徐国和彭国,属于淮夷和东夷部落,君侯几次会盟诸侯,邀请他们参加,徐国和彭国等国家拒绝参加会盟。
如今他被楚国攻打,徐国又不是我们盟友,我们没有义务前去救援,再说了,之前徐国,彭国和鲁国关系密切,鲁国始终是我们齐国的对手。
现在借着楚国攻打徐国,那就让鲁国和他们去对抗,鲁国失败我们再出手,鲁国胜利正好削弱楚国,我们坐山观虎斗岂不是更好!”
齐桓公自己早心烦意乱,原本也是没有主张,于是对鲍叔牙道。
“鲍师傅,如今隰朋病重无法理政,寡人就把齐国朝政交给你全权处理,寡人有点不舒服,你和其他人商量着办吧!”,齐桓公起身离去。
鲍叔牙于是拒绝发兵徐国救援,只是说让鲁国出兵协助徐国防守楚国进攻。
鲁国鲁僖公得到齐国消息后大怒,说是让自己独自派兵前去徐国救援,鲁僖公心里那个气啊!
话说这徐国与鲁国之间向来关系亲密友好,两国交往频繁,情谊深厚。
因此,当徐国有难面临被灭国之危时,鲁国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袖手旁观。
然而,鲁国自身的实力实在难以与强大的楚国相抗衡,面对如此艰难局面,鲁国重臣公孙敖苦思冥想之后,终于想到一条妙计,并赶忙向鲁僖公进言献策。
公孙敖告诉鲁僖公,此时的齐桓公乃是各路诸侯共同尊奉的盟主,而救援弱小国家本就是作为霸主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
可如今齐国却心怀叵测,企图借由徐国之事来进一步削弱鲁国和楚国的力量。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不另辟蹊径,寻找其他强有力的援手呢?
因为咱们旁边就有一个现成的人选,那就是宋襄公。这个一心渴望成为霸主的“副霸主”——宋襄公,早就对于宋国称霸表现的蠢蠢欲动。
要知道,宋国长期以来都紧紧跟随着齐国,可谓是鞍前马后、不辞辛劳。
他们之所以如此尽心尽力地追随齐国,无非就是希望能够博得一个好名声,待到日后齐国国力逐渐衰弱之时,便可趁机取而代之,一举称霸天下。
所以,如果我们前往游说宋襄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必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毕竟,帮助鲁国对抗楚国不仅可以展现宋国的仁义之名,更有可能为其未来的霸业奠定坚实基础。
欢迎阅读下一章,召回四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