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哭啊!”
“好”
张好古心里非常清楚,如果自己表现出过度的悲伤,只会让师娘更加伤心难过。因此,尽管内心悲痛欲绝,他还是强忍着泪水,尽量让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他转过身,面对着师娘,轻声说道:“师娘,您先回去歇息一下吧。这里有弟子在,我会好好照顾老师的,请您放心。”
师娘摇了摇头,温柔地回答道:“我不累,致远啊,你大老远赶来,一定还没吃饭吧?灶台上的饭菜还热着呢,快去吃点吧。”
张好古连忙摆手,说道:“师娘,我不饿,真的。我现在只想守在老师身边,照顾他。”
师娘见状,知道张好古心意已决,便不再劝说。然而,她自己也不愿离开,坚持要留在病榻前陪伴丈夫。
就这样,两人僵持不下,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最后,他们决定都留下来,一起守候在徐光启的身旁。
实际上,徐老夫人并非出身名门望族,而是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她虽然不能像那些大家闺秀一样,在夫君身边红袖添香,但她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地关心着徐光启的生活琐事。无论是徐光启早年的穷困潦倒,还是后来的骤然高升,徐老夫人始终如一地关注着他的一切,从未有过丝毫的改变。
白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徐光启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全神贯注地阅读着。而她,就静静地站在远处,目光温柔地落在他身上,仿佛他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她从不轻易打扰他,只是远远地观望,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和谐。
到了晚上,当徐光启在烛光下奋笔疾书时,她会蹑手蹑脚地走到桌前,轻轻地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去烛芯。每一次的动作都那么轻柔,生怕惊扰到他的思绪。她的细心呵护,让蜡烛始终保持着明亮,照亮着他的书桌,也温暖着他的心。
饭点到了,她会默默地走进厨房,为夫君准备一顿丰盛的饭菜。她用心烹饪每一道菜肴,将满满的爱意融入其中。当徐光启坐到饭桌前时,她会微笑着为他添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然后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他享受这美味的一餐。
谁能想到,这位德高望重的阁老,他的饭食竟然都是由徐老夫人亲手烹制的呢?甚至连张好古在京时,也常常跑来蹭饭,只因为师娘做的饭有着一种特别的味道,那是妈妈的味道。
张好古在接到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徐府。这一路上,他心急如焚,顾不上吃午饭和晚饭,甚至连水都没顾得上喝一口。早上的时候,他仅仅喝了一碗粥,吃了两个包子,就匆匆上路了。
经过一整天的奔波,张好古本应感到饥肠辘辘,但奇怪的是,他却丝毫没有饥饿的感觉,甚至对食物完全提不起兴趣。
自从徐光启病倒后,徐老夫人便一直守在这里,已经两天两夜了。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徐光启,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尽管如此,她却从未提及要去休息片刻。
夜色渐浓,万籁俱寂。张好古看着疲惫不堪的师娘,心疼不已,多次催促她回房歇息。然而,徐老夫人却坚决不肯,她说:“孩子,我不困,也没有丝毫睡意。我知道自己已经老了,不能为他做什么事情了,但我就是想多陪陪他,哪怕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也好。”
张好古深知师娘此刻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他完全能够理解师娘对徐光启的那份深深的关爱和无尽的牵挂。在张好古的一再苦苦哀求下,徐老夫人终于微微松口,轻声说道:“致远啊,你先吃点东西吧,等你吃完了,我再去歇息。”
话音刚落,很快便有下人匆匆送来一些食物。然而,张好古此时实在是毫无食欲,他只是勉强喝下了一碗稀粥,便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
徐老夫人见状,心疼不已,她亲自守在张好古身旁,看着他喝下那碗粥后,才放心地由着丫鬟搀扶着自己缓缓回到住所。
张好古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老师,尽管他自己也早已疲惫不堪,但却毫无睡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在黎明即将破晓之际,一直静静躺着的徐光启,手指突然微微颤动了一下。张好古见状,心中猛地一紧,他连忙伸手轻轻地捧起老师的手,生怕错过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
或许是徐光启感受到了张好古的举动,又或许是药物开始发挥作用,只见徐光启的右手开始颤颤巍巍地抖动起来。过了一小会儿,徐光启的眼睛缓缓睁开,他的视线有些模糊,过了好一会儿才渐渐聚焦,最终落在了眼前的张好古身上。
“致远啊,你怎么突然跑到我这儿来了呢?周口店那边的事情那么多,我这个糟老头子可没什么好看的哦。你还是赶紧去忙你的工作吧,别在这里浪费时间啦。”徐光启看着眼前的致远,语重心长地说道。
致远却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老师,我哪里也不去,就想在这里陪着您,跟您聊聊天。”
徐光启无奈地笑了笑,“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他心里其实很感动,致远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望他这个老头子,实属不易。
徐光启慢慢地抬起手,想要抚摸一下致远的脸庞,但他的手却不停地颤抖着,仿佛失去了控制一般。他试了好几次,都无法将手举起来。
张好古见状,连忙将自己的脸凑上前去,让徐光启的手能够碰到自己。徐光启颤抖的手终于轻轻地落在了张好古的脸上,他感受着张好古的温暖,脸上露出了一丝会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