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继续刷起了下一个短视频,
【真的存在康乾盛世吗?】
大秦位面,上郡之地,寒风凛冽,黄沙漫天。
被贬到此地修筑长城的扶苏,身披厚重的棉衣,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遥望着远处的天幕,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不禁想起了曾经盘点过的历史,那个所谓的“康乾盛世”,如今在他眼中却变得如此模糊不清。难道那只是一个虚构的概念?
历史上真的没有康乾盛世吗?
扶苏的眉头紧紧皱起,脑海中不断思索着。
他记得清朝时期的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三亿,这在当时可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如此庞大的人口,难道还不足以证明那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吗?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生疑虑。大秦的百姓们在这艰苦的环境中辛勤劳作,生活困苦不堪。相比之下,他实在难以想象那个所谓的“康乾盛世”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扶苏深深地吸了口气,寒冷的空气让他的思绪稍稍清晰了一些。
他决定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而是专注于眼前的任务——修筑长城。毕竟,这是他被贬至此的使命,也是他为大秦百姓谋福祉的方式。
在大清位面。
康熙年间,紫禁城的皇宫里,乾清宫内一片庄严肃穆。
早朝刚刚结束,大臣们纷纷离去,留下康熙帝独自一人站在宫殿的窗边,凝视着远处的天幕。
他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困惑,心中暗自思忖:
“真的有康乾盛世吗?莫非后世之人认为朕大清的康乾盛世还有假不成?”
康熙帝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很久,尤其是在他观看了那片神秘的天幕之后。
他知道,乾隆帝是他的孙子,而他们祖孙二人所处的时代被后人称为康乾盛世。
这是大清国力最为强盛、疆域最为广阔的时期,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
然而,康熙帝却开始对这个所谓的盛世产生了怀疑。
他不禁想起了近年来朝廷内外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以及百姓们的生活状况。
虽然国家在表面上看起来繁荣昌盛,但实际上是否真的如此呢?
康熙帝凝视着天幕,仿佛能透过那片薄薄的云层看到未来的景象。
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自己的疑虑只是多余的,希望大清能够真正实现康乾盛世的繁荣与昌盛。
【在康乾盛世下,龙国人个个黑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所以康乾盛世只是龙国人自我麻痹和自我感动。
1793年,鹰酱人马戛尔尼率领一个来给龙国的皇帝乾隆庆祝八十大寿。
所谓的康乾盛世,在新兴的资本主义鹰酱国眼里显得异常可笑和虚弱。
从尊重和敬畏变成了蔑视和觊觎,并且欧洲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不用武力,就无法打开龙国人大门。
在船只行驶达到内河之后,官员们强征大批百姓来拉纤,拉一天又六便士的工资。
但是不给你回家的路路费,几乎都有人被抽死。
所谓的康乾盛世,对于达官显贵来说是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盛世和末日有什么区别?】
大唐位面,长安城,太极殿前,阳光洒在宏伟的宫殿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李世民站在殿前,他的目光穿越了重重楼阁,落在远处的天幕之上。
天幕下,是一片繁华的景象,但李世民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充满了鄙夷和不屑。他冷哼一声,自言自语道:“哼!什么康乾盛世?不过是富人的盛世罢了!”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这空旷的殿前却显得格外清晰。周围的侍卫和官员们都不禁为之一愣,他们不知道皇帝为何会突然对那个遥远的时代如此不满。
李世民继续说道:“你们看看这些人,一个个都是黑瘦黑瘦的,连饭都吃不饱,这算什么盛世?而且那些当官的,对百姓横征暴敛,简直就是把人当成了牲口一样对待!”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
官员们面面相觑,不敢接话,生怕触怒了皇帝。
李世民的目光扫视着众人,接着说道: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样的生活,百姓们还有什么尊严可言?这样的盛世,又怎么能称之为盛世呢?”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官员们纷纷低头,沉默不语,心中暗自思忖着皇帝的话。
在大明位面,明太祖朱元璋身着龙袍,威风凛凛地站在奉天殿上,他的目光穿越了时空,凝视着远处的天幕。
天幕之上,展现出的是后世大清的景象,然而,这所谓的“盛世”却让朱元璋怒不可遏。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满脸怒容,他无法接受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天幕中的人们,一个个都面容黑瘦,仿佛被饥饿和困苦折磨得不成人形。他们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之中。
“这就是后世的大清?”朱元璋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他们竟然还敢吹嘘这是盛世?这简直就是穷人的末日!”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也曾长期处于吃不饱饭的困境中,受尽了苦难。而如今,这一幕在大清的天幕中重现,让朱元璋心中的怒火愈发燃烧。
更让朱元璋气愤的是,这些当官的根本不把百姓当人看。他们随意地将人打死,毫不顾忌百姓的生死。不仅如此,他们还克扣百姓的工资,仅仅给一天的伙食费,这让百姓如何生存?
朱元璋越看越气,他紧握着拳头,恨不得立刻穿越到那个时代,去改变这一切。他无法容忍这样的社会现象存在,更不能让百姓继续受苦受难。
在大清位面
乾隆年间,紫禁城内的皇宫和圆明园里,乾隆皇帝站在高处,远眺着远处的天幕,他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思索之色。
他心中暗自叹息:“朕其实早就知道大清迟早会走向衰落,当英吉利向朕展示那神奇的蒸汽机时,朕就清楚地意识到,大清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了。然而,为了维护大清内部的稳定,朕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乾隆皇帝深知,如果让英吉利的船舰和利炮进入大清,那些汉人必定会趁机发难,立刻推翻大清王朝。他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因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维护大清统治的重任。
“大清或许会灭亡,但绝不能在朕的手中终结。”乾隆皇帝喃喃自语道,“朕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延缓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