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这个平日里勤勤恳恳操持家务的年轻媳妇,此时正蜷缩在简陋的屋内,痛苦地呻吟着。
她的下体鲜血直流,整个人面色惨白如纸,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原来,小翠因丈夫的家暴导致早产,情况万分危急。
邻居们匆忙找来了有经验的产婆。产婆一进屋,
看到这场景,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她连连摇头,焦急地说道:
“这情况太危险了,弄不好一尸两命啊!”
小翠在一旁急得团团转,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又不知所措。
就在众人感到绝望之时,朱方正看着奄奄一息的小翠,心中涌起无尽的怜悯与愤怒。
他深知,此刻不能再犹豫,必须立刻行动。
朱方正咬咬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亲自操刀进行剖腹产手术。
周围的人听闻,都瞪大了眼睛,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太子殿下,这可不是儿戏啊!” 侍卫们纷纷劝阻。
但朱方正心意已决,他凭借前世的记忆,深知这是拯救小翠和孩子唯一的办法。
朱方正迅速让人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随后,他拿起手术刀,手虽微微颤抖,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手术过程紧张而艰难,每一个动作都关乎着两条生命的安危。
朱方正全神贯注,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成功取出胎儿,一声清脆的啼哭打破了紧张的氛围,母子平安!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对朱方正投以敬佩的目光。
经此一事后,朱方正意识到必须尽快推广剖腹产技术,让更多的产妇受益。
他召集了一批医术精湛的大夫,亲自向他们传授这一技术,
并在各地设立专门的产科医院,为产妇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在幽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关于思想变革的浪潮正悄然涌动。
朱方正不仅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女性地位,
还做出了一件石破天惊之事 —— 传授剖腹产技术。
彼时,产妇生产宛如在鬼门关前徘徊,
常常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许多孕妇因难产而香消玉殒,
一个个家庭因此支离破碎。
朱方正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决心改变这一残酷的现状,
将剖腹产技术引入幽国。
他亲自召集了一批在医术上颇有造诣的大夫,
这些大夫皆是幽国各地杏林高手,听闻太子召集,纷纷赶来。
众人齐聚一堂,神色间满是疑惑与好奇。
朱方正看着眼前的大夫们,神情严肃且庄重地说道:
“今日召集诸位,是要传授一项能救无数产妇与婴儿性命的医术 —— 剖腹产。”
大夫们听闻,不禁交头接耳,面露诧异之色。
一位年长的大夫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这... 这开腹取子,岂不是要人性命?”
闻所未闻,此乃关乎性命之事,还望殿下三思啊。”
太医院院正白须抖个不停,手中的《黄帝内经》差点掉在地上。
朱方正却不慌不忙,从袖中抽出一卷图纸,哗啦展开,竟是人体脏腑的精细图谱。
“老先生请看,胎儿若横亘产道,寻常接生法子岂不是让产妇活活疼死?”
他 指尖点在图中子宫位置,“只需在此处下刀,取出胎儿后缝合伤口,便可母子平安。”
一众太医面面相觑,有人忍不住嘀咕:“从未听闻如此离经叛道之术...” 话音未落,
朱方正猛地一拍桌案:“你们行医救人,难道要守着老祖宗的规矩,眼睁睁看着产妇血崩而亡?”
他目光扫过众人,“本太子敢以性命担保,此术可行!”
如今产妇因难产丧命者众多,若能掌握此术,便是救下无数性命。”
见朱方正如此笃定,大夫们虽仍有疑虑,但也不再多言。
随后,朱方正亲自向他们传授这一技术,
从手术的步骤、器械的准备到术后的护理,一一详细讲解。
不仅如此,他还在各地设立专门的产科医院,为产妇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消息传开,整个京城都炸开了锅。城东王员外家的儿媳怀胎十月,此刻正痛得满床打滚。
稳婆擦着汗直摇头:“胎位不正,怕是... 怕是保不住了。”
王员外急得直跺脚,突然想起坊间传闻的 “剖腹奇术”,咬咬牙:
“去!妇联找大夫!死马当活马医!”
朱方正带着太医院的精锐匆匆赶来时,产妇已奄奄一息。
他撸起袖口,指着铜盆里的烈酒:“将刀具尽数浸入,以火灼烧!”
转头又对太医们喝道:“取麻沸散,让产妇昏睡!”
手术室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主刀太医的手直打颤,朱方正一把按住他手腕:
“莫慌!沿着这道线,快准狠!” 刀刃划开皮肉的瞬间,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朱方正却沉着脸:“止血钳!缝合线!”
当婴儿的啼哭响彻房间时,王员外直接瘫坐在地,老泪纵横:
“活了... 都活了!太子真乃在世华佗!”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轰动了整个幽国。
百姓们奔走相告,对朱方正感激涕零。街头巷尾,人们纷纷传颂着太子的功德。
“太子殿下真是活菩萨啊,这剖腹产技术不知能救多少人命!”
“是啊,以前生孩子就像过鬼门关,现在有了这技术,可算是有救了。”
百姓们对妇联也因此更加信任和拥护,妇联的威望如日中天。
随着妇联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遭受不公的女性前来寻求帮助。
有一位李姓女子,嫁入夫家后,便陷入了无尽的苦海。
婆婆的刁难、丈夫的冷漠与虐待,让她的生活暗无天日。
不仅要承担繁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家务,稍有不慎,还时常遭受打骂。
更过分的是,她的丈夫竟在外面养了小妾,对她更是不闻不问,视如敝履。
在无数个以泪洗面的日夜后,李女子在忍无可忍之下,怀着一丝希望,来到了妇联哭诉。
长公主朱武姬听闻后,亲自接待了她。李女子见到长公主,
仿佛见到了救星,扑通一声跪地,泣不成声地说道:
“长公主,您可要为我做主啊!我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朱武姬赶忙扶起李女子,轻声安慰道:“姑娘莫哭,有什么委屈,慢慢说与本宫听。”
李女子哽咽着,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朱武姬越听,眉头皱得越紧,眼中满是愤怒。
待李女子说完,朱武姬轻抚她的肩膀,坚定地说道:“姑娘放心,本宫定会还你公道。”
朱武姬立即派人展开调查,不出几日,事情的真相大白。
朱武姬将李女子的丈夫和婆婆召到跟前,脸色阴沉,毫不留情地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你们如此行径,实在是天理难容!女子嫁入李家,为李家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你们竟这般对待她!
李女子的丈夫低着头,不敢直视朱武姬的目光,嗫嚅道:
“长公主,是小人糊涂……” 婆婆则在一旁不停磕头,哭喊道:“长公主饶命啊,我们知道错了。”
朱武姬冷哼一声,厉声道:“知道错了?一句知道错了就能弥补你们对她造成的伤害?
你们当众向李女子道歉,保证以后不再虐待她。还有你,”
朱武姬看向李女子的丈夫,“立刻将小妾送走,一心一意对待原配妻子,若再有下次,本宫绝不轻饶!”
在妇联的强势干预下,李女子的生活终于迎来了转机。
她的丈夫和婆婆再也不敢对她肆意欺凌,一家人的关系逐渐缓和。
李女子对妇联和长公主朱武姬感恩戴德,逢人便讲述自己的经历,夸赞妇联的好。
她的故事在民间如春风般传开后,像一盏明灯,吸引了更多遭受不公的女性纷纷前来寻求帮助。
妇联成立后的短短几个月内,便如同正义的使者,处理了数百起侵害女性权益的案件。
无论是贵族家庭中令人不齿的宠妻灭妾,还是普通百姓家残忍的家暴,
妇联都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则,一视同仁,坚决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
在妇联的不懈努力下,幽国的社会风气逐渐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她们的脸上渐渐绽放出自信与希望的光彩。
然而,妇联的蓬勃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如同航行在波涛汹涌大海中的船只,遭遇了守旧势力的狂风巨浪。
一些守旧的官员和士绅,思想顽固不化,对妇联的存在极为不满。
在他们心中,传统的伦理纲常如同不可逾越的天条,而妇联的成立,在他们看来,
无疑是对这一传统的公然挑战,严重干涉了家庭内部事务。
于是,这些守旧势力纷纷在朝堂上上书弹劾,言辞激烈地要求皇帝下令取缔妇联。
他们在奏章中写道:“妇联之举,有违祖制,破坏纲常,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恳请陛下圣裁,速速取缔,以正视听。”
面对这些反对声音,朱方正和长公主朱武姬毫不退缩,如同两块坚实的礁石,坚定地抵御着风浪。
朱方正利用报社的报纸,以笔为剑,对这些守旧势力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他在文章中慷慨激昂地写道:“女子与男子一样,皆为天地所生,同具七情六欲,为何女子就要忍受欺凌与不公?
妇联的成立,是为了维护正义,是为了让天下女子都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
那些反对妇联的人,不过是妄图继续欺压女子,维护自己的特权罢了!
他们口口声声说着祖制纲常,却无视女子所遭受的苦难,如此行径,与豺狼何异?”
长公主朱武姬则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她神色庄重,以妇联处理的众多案例为例,向皇帝和大臣们展示了妇联的重要作用。
她言辞犀利地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若不是妇联,不知还有多少女子要在痛苦中挣扎,以泪洗面!
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惨剧继续发生,而无动于衷吗?
妇联所做之事,皆是为了幽国的百姓,为了那些饱受欺凌的女子。
若因此而取缔妇联,岂不是让天下女子寒心,让正义蒙尘?”
在朱方正和长公主朱武姬的努力下,皇帝深思熟虑后,最终没有采纳那些官员的建议,反而对妇联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他缓缓说道:“太子与长公主此举,实乃为百姓着想。
妇联所做,亦是维护我幽国之正义,朕支持妇联继续发展。”
这一决定,让妇联得以继续发展壮大,如同参天大树,深深扎根在幽国的土地上,成为了幽国女性心中的坚实依靠。
妇联的成立,不仅改变了无数女性的命运,为她们带来了希望与尊严,也为长公主朱武姬积累了巨大的人气和威望。
越来越多的女性将长公主视为自己的领袖,愿意为她赴汤蹈火。
而朱方正的这一系列举措,也进一步巩固了他与长公主的联盟,为他们实现更大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