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强压住心里的兴奋,忙不迭地接话:“对对对,我家闺女就是在bJ语言大学读英语专业,您是干什么工作的,懂得真多啊。”
“我是京海教育报的记者,这次去燕京出差。”隔壁的乘客笑了笑,见周围几名乘客好奇地侧耳倾听,他清了清嗓子,颇有几分科普的架势。
“bJ语言大学我去过几次,这个学校在整个燕京市都是排得上号的。虽说其他专业比不上那些综合性大学,但语言类专业绝对是顶尖的,培养了不少外事人才,被人称为‘小联合国’,校园氛围特别国际化。”
教育报记者的这番话就像一剂强心针,瞬间让中年妇女脸上绽放出了光彩。
她自动忽略了“其他专业不如综合性大学”的那半句,忙不迭地点头附和:“可不是嘛,我家闺女考上的就是这个顶尖的大学。她从小就爱学外语,英语成绩次次年级第一。”
说着,中年妇女的眼睛再次瞟向裴瑜,眼神里多了几分埋怨。她心想,这小姑娘怎么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坐着那么好的位置,半天也不吭声,也不主动和她换个座,真是太不懂事了!
她琢磨着,要是能和裴瑜换到头等舱的位置,自己就能舒舒服服地坐着,拉着周围的乘客多聊聊女儿的优秀,顺势再吹嘘几句。
可一想到裴瑜可能有什么背景,她又有些犹豫,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万一得罪了什么有来头的人,得不偿失。
现在能坐飞机的都不是普通人,她自己就是跨国公司的高管,按公司规矩,出差只能报销火车软卧的费用,报销飞机票那是想都别想。
这次为了带女儿去燕京上大学,她托了好几层关系,又大出血了一番,才好不容易买到两张经济舱的机票。
眼前的裴瑜年纪轻轻,穿着打扮虽然低调,但气质不俗,想来这姑娘八成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说不定家里也有什么门路,才能买到头等舱的机票。
中年妇女自己知道买机票的难度,自然不敢小瞧坐在头等舱的裴瑜,此刻比平时收敛了不少,只敢在心里嘀咕抱怨,不敢像平时使唤下属和陌生人那样随便开口。
女儿刚考上北语,前途一片光明,自己可不能在这节骨眼上惹麻烦。想到这儿,她叹了口气,只好作罢,转头继续和教育报的记者攀谈起来。
“记者同志,您是教育口的,肯定见多识广。您说,我家闺女学英语,将来是不是能进外交部那种地方?”
“那可不好说,外交部要求高得很。不过北语的语言类专业确实厉害,毕业生不少都去了外企、使馆,或者当同声传译,收入可不低。你家闺女英语好,前途肯定差不了。”
这话正中中年妇女下怀,她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那是那是。我闺女从小就聪明,学东西快,这次高考英语差两分就满分了。她班主任还说,她这水平,大学里随便考个口译证书都没问题。”
记者的目光顺着中年妇女频频瞟向的方向,落在了裴瑜身上。
裴瑜的脸让记者隐约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他的职业敏感度被勾了起来,好奇心像猫爪子似的挠着心窝,忍不住凑近了些,试探地开口问道:“你好,你去燕京干嘛的啊?”
裴瑜正沉浸在系统的知识库空间里,被这突如其来的搭话拉回了现实。她抬起头,语气平静地回答道:“哦,我也是去燕京读书的。”
“诶,你也去读书啊?”一个清脆的声音从中年妇女身后传来,带着几分雀跃。说话的是中年妇女的女儿纪蔓蔓,她不知何时从座位上探出身子,好奇地打量着裴瑜。
只见裴瑜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挽起,头发松松地束在脑后。她的美貌并不张扬,却自有一股强大的气场,能让人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
纪蔓蔓盯着她看了几秒,忍不住问道:“对了,忘了自我介绍!我叫纪蔓蔓,纪律的纪,枝蔓的蔓。你叫什么呀?”
“你叫我裴瑜好了。”裴瑜礼貌性地对着小姑娘笑了笑。
“你读的是大专还是本科?”纪蔓蔓眨了眨眼,追问道。
“本科。”
“哪个学校?”纪蔓蔓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颇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思。
“北大。”裴瑜被她这一连串的追问弄得有些无奈,回答得依然简短,却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极强的冲击。
“哇……”纪蔓蔓猛地瞪大了眼睛,发出了一声压抑的惊呼,随即连忙捂住嘴,用近乎崇拜的眼神望着裴瑜。
北大!那可是华国最顶尖的学府,无数学子心中的圣殿!
她自己考上bJ语言大学已经让全家骄傲了好久,可和北大比起来,简直是云泥之别。
中年妇女的笑容僵了僵,脸上的得意被冲淡了。
她原本还觉得自己女儿考上bJ语言大学已经够风光了,可一听到“北大”两个字,bJ语言大学的光环似乎瞬间黯淡了不少。
她之前还盘算着让裴瑜让座,好让自己坐到老李旁边继续显摆,可现在,她顿时觉得自己之前的念头有些可笑。北大学生可是天之骄子,哪是她能随便使唤的?
中年妇女赶紧堆起笑脸,语气里多了几分讨好:“哎呀,北大!那可是顶顶好的学校!小姑娘你可真厉害,你是哪个学院的啊?”
“经济管理学院的。”裴瑜的回答依然简短,摆明了不想过多炫耀自己。
机舱里的气氛因为裴瑜的身份瞬间变得融洽了许多。
在八零年代,北大学生几乎被赋予了所有美好的词汇:知识渊博、文明有礼、胸怀大志……即便有些北大学生未必完全符合这些期待,但在社会的高标准下,他们也不自觉地被塑造得更加理想化。
北大这两个字自带光环,象征着智慧与精英的巅峰。同在一个机舱,北大学生无疑是最好的旅伴,有文化、有素质,甚至能让周围的人有荣与焉。
一时间,乘客们看向裴瑜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敬意。
只有中年妇女不太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她表面笑得热情,心里却暗自嘀咕:
这小姑娘真的是北大的学生,不会是吹牛的吧?
就算真的是北大的学生,谁知道她是不是通过家里的关系上的大学。
她又瞥了裴瑜一眼,试图从她的穿着和举止中找出些破绽,可裴瑜表现得十分低调,气质沉静从容,丝毫没有她想象中的“关系户”浮夸模样。
中年妇女不甘心就此打住,见女儿还沉浸在对北大的崇拜中,忍不住又接了一句:
“经济学院啊,小姑娘,你家里肯定也很支持你读商科吧,你的父母是商人吗?”周围的旅客听了这话,纷纷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裴瑜听出了她话里的试探,只是平静地说道:“家里支持是有的,不过选经济学院是因为我对它感兴趣。商科只是个方向,学什么都得靠自己。”
中年妇女的脸色微微一僵,她原本期待裴瑜会顺着她的话吹嘘几句家境,没想到这小姑娘的回答滴水不漏,既不炫耀,也不示弱。
她本想再追问几句,可裴瑜的从容让她一时找不到切入点。
周围的旅客开始小声议论,有人点头称赞裴瑜的稳重,有人低声感叹北大学生的风采。
沉默了一会儿,中年妇女心里一阵烦躁,还是不甘示弱,又低头对女儿说:
“北大当然好,不过咱们学校也不差。英语专业全国顶尖,出去留学照样有前途。”她说到“留学”两个字时,特意提高了嗓门,想重新找回场子。
女儿没太在意她的话,依然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裴瑜,脸上满是羡慕。中年妇女见状,心里更不是滋味。
就在这时,记者一拍脑袋,转移了话题:“我想起来了,裴瑜同学,你是今年的Imo金牌得主!难怪我觉得你眼熟呢。报纸上到处都在报道你的事迹,说你为华国拿到了Imo的第一枚金牌。”
机舱里的气氛再度沸腾。旅客们纷纷侧目,有人迫不及待地问:“Imo?你说的就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吧?我也看到新闻了,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姑娘!”
一个戴眼镜的大爷更是从座位上探出身子,惊讶地打量着裴瑜:“这么年轻,还拿了国际大奖?了不得啊!”
“运气好而已,团队的功劳更大。”裴瑜的谦虚反而让大家更觉亲切,记者更是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讲起报纸上的报道。
“你不知道,当时你拿金牌的消息传回来,我们整个报社都轰动了。主编说你是数学天才,北大经管学院这次真是捡到宝了。”
中年妇女听到这里,脸色彻底僵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个漂亮的小姑娘不仅是北大学生,还是国际赛场上的金牌得主。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扶手,指节微微发白,眼神复杂地盯着裴瑜。女儿兴奋地拉了拉她的袖子,小声说:“妈,她好厉害,我也想学数学。”
中年妇女恼羞成怒,瞪了女儿一眼,低声斥道:“学什么数学,我看你像数学!赶紧背你的单词去。”她的语气里满是气急败坏,引得旁边的旅客忍不住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