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立带着满腹疑虑离去,他敏锐的直觉告诉他,高家绝非仅仅为了修建园林而收集那些“奇怪”的石头和泥土。
他立刻依言派出了两名精干的吏员,远远地吊在了高家“商队”的车队之后,务求查明这些物资的最终去向。
而此刻,徐茂早已将钱立偶遇之事通过最快的渠道,秘密禀报给了高瑞。
高瑞听完徐茂的汇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工部的人?鼻子倒是挺灵。”
他低声自语,眼中却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闪过一丝玩味。
“不过,就算他们嗅到了又如何?等他们反应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他对徐茂道:“徐叔,此事不必惊慌。钱立不过一介郎中,纵有疑虑,在没有真凭实据之前,他不敢妄动。更何况,工部现在自顾不暇,孙侍郎那边焦头烂额,七日之限悬于头顶,他们没心思来招惹我们。”
“但此事也提醒我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高瑞加重了语气。
“原料的收集和运输,务必做得天衣无缝。”
徐茂肃然点头。
“三少爷放心!老奴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在云州城外三十里处,找到了一座早已废弃多年的砖瓦窑厂。那地方极为偏僻,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崎岖小路可通,寻常人根本不会靠近。老奴已派了双倍的精锐护卫,将那里团团围住,伪装成临时驻扎的营地,严禁任何人出入。第一批石灰石和粘土,也已秘密运抵那里。”
“很好!”
高瑞眼中精光一闪。
“地点隐蔽就好!立刻备马,我们现在就过去!”
“现在?”
徐茂微微一愣,看了看天色,已近黄昏。
“对!就是现在!”
“时不我待!工部只有七天,留给我们的时间同样不多!我必须亲眼看看原料,立刻开始试验!”
“是!”
徐茂不再犹豫,立刻下去安排。
很快,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在十余名精锐护卫的前后簇拥下,趁着暮色悄然驶离了高家在灾区的临时驻地,朝着那座废弃窑厂的方向疾驰而去。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颠簸,马车终于在一处荒凉的山坳前停下。
眼前,便是一座破败不堪的废弃窑厂。
几座烧制砖瓦的土窑坍塌了大半,残垣断壁间杂草丛生,只有一两间还算完整的破旧屋舍孤零零地立着,在昏暗的天光下更显萧索。
然而,与这片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窑厂内外透出的森严戒备。
数十名目光锐利、气息彪悍的高家护卫,正警惕地分布在各个角落,将此地守卫得如同铁桶一般。
看到高瑞下车,负责此地守卫的头领立刻上前行礼。
“三少爷!”
高瑞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地扫视了一圈,沉声道:“此地安全,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是!”
护卫头领凛然应诺,眼中杀气一闪而逝。
高瑞不再多言,径直走向一处被清理出来的空地。
那里,正堆放着两堆截然不同的物料。
一堆是青灰色的石块,大小不一,正是徐茂派人收集来的石灰石。
另一堆则是颜色或黄或红的粘土,看起来细腻而富有粘性。
高瑞走上前,随手拿起一块石灰石掂量了一下,又抓起一把粘土,用手指捻了捻,仔细感受着它们的质地。
前世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关于水泥的成分、配比、煅烧温度等关键信息,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粘土(主要成分硅酸盐和铝酸盐),在高温下煅烧,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硅酸钙、铝酸钙等矿物组成的熟料,再将其磨成细粉……
“没错,就是它们!”
高瑞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喃喃自语。
“虽然纯度和成分可能与后世有所差异,但基本原理是相通的!”
他转头看向徐茂,以及几名早已等候在此,被徐茂精挑细选出来的,经验丰富且绝对忠诚的老窑匠。
这几位窑匠,都是高家重金聘请,并且家小都被妥善“安置”起来,签了死契,此刻看向高瑞的眼神充满了敬畏和一丝好奇。
他们只知道要奉命烧制一种神秘的“新东西”,却不知具体为何物。
“徐叔,传我的命令!”
“立刻组织人手,将这些石灰石敲碎,研磨成粉!越细越好!”
“同时,将粘土烘干,同样磨成细粉!”
“然后,按照我指定的比例,将石灰石粉和粘土粉,再加上少量的铁矿粉(或含铁矿石),均匀混合!”
高瑞一边说着,一边快速地在地上用石块划出了几个大致的比例范围。
他知道,最经典的硅酸盐水泥配比是石灰石占大头,粘土次之,再加少量铁粉作为助熔和调色。
但具体的最佳配比,还需要通过反复试验来确定。
“是!三少爷!”
徐茂和窑匠们虽然不明白高瑞要做什么,但看到他如此胸有成竹,也立刻领命,开始指挥早已准备好的数十名可靠下人动手。
一时间,这座沉寂多年的废弃窑厂,再次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石磨转动的沉闷声响。
石灰石被奋力砸碎,粘土被小心烘干,然后投入早已准备好的石磨中,一遍遍地研磨。
粉尘弥漫,但所有人都干劲十足,因为他们从三少爷那无比自信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希望。
高瑞则亲自走到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旧窑炉前,仔细检查着窑炉的结构。
“这座窑,温度恐怕不够……”
他皱了皱眉。烧制水泥熟料,需要高达一千四百多度的持续高温,这对于古代的普通砖瓦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看来,改进窑炉也是当务之急。”
高瑞心中暗道,但他并不气馁,这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先用现有的条件,进行小规模试烧!”
高瑞做出决断。
“看看初步反应如何!”
他指挥窑匠们清理窑膛,准备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硬柴),并用耐火土简单修补了窑壁的破损之处。
夜幕悄然降临,山坳里却灯火通明。
第一批按照高瑞初步指定的比例混合好的生料粉末,被小心翼翼地装入耐火的陶土容器中。
高瑞站在窑口,亲自检查着一切准备工作。
“点火!”
随着他一声令下,熊熊的火焰在窑膛中升腾而起。
火焰跳动,映照着希望,也隐藏着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