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青鸟、凤鸣和凤锦三人早早便起了床,正有条不紊地为明日前往长安的行程做着准备。他们仔细检查着行囊,核对物品清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时光匆匆,转瞬之间,便来到了正午时分。刺史府内,一片静谧,唯有微风轻轻拂过。青鸟三人坐在府中匆匆用过午饭。他们的心思似乎都不在这些美食之上,只是简单地吃了一些,便放下了餐具。
饭后,三人各自回到房间,稍作歇息。他们的房间里,稍作调整后,他们便开始整理行装,将一件件所需物件,或是珍贵的细软,或是日常的衣物,小心地装入包袱内。每一件物品的整理,都带着对即将远行的期待与忐忑。
随后,三人聚在青鸟的房间,他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话题或是对长安的憧憬,或是对即将离别的不舍;一边时不时地望向走廊,静静地等着师母回来。
不知不觉,时间悄然流逝,黄昏的余晖如同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洒落在刺史府的每一处角落。就在这时,凌鹤散人那熟悉的身影才缓缓踏入刺史府的大门。她步伐沉稳,眼神中透着历经风雨后的淡然与从容。
曹刺史深知青鸟三人即将踏上前往长安的征程,他精心安排了送别宴,这是一场重要的送别。为了让这场送别宴尽善尽美,他早早就命人筹备,从清晨忙到日暮,事无巨细地一一安排。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刺史府的宴客厅内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众人围坐一堂,食案上摆满了珍馐美馔,酒香四溢。
宴会上,众人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畅谈起来。话题从原州的风土人情,聊到灵州的局势变幻,最后自然而然地聚焦到了长安。曹刺史、杨都督等人纷纷打开话匣子,兴致勃勃地给青鸟三人讲述着长安的人杰地灵。他们说起长安那宏伟壮观的城墙,说起城中熙熙攘攘的朱雀大街,还有那汇聚了天下英才的太学,言语间满是对长安的赞誉与向往。
“长安,那可是天下的中心,繁华热闹,绝非原州可比。” 曹刺史端起酒杯,目光中透着感慨,“你们此去,定要好好见识一番。”
杨都督也在一旁附和:“是啊,长安人才辈出,说不定你们还能结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而融洽。然而,考虑到青鸟三人明日一早便要启程,杨都督一干人等为了让他们能养精蓄锐,保持充沛的精力上路,便在宴会进行到高潮时,适时地提出结束晚宴。
三人回到各自的房间,躺在床上,望着窗外洒进的月光,思绪万千。明日的启程近在眼前,兴奋与紧张交织在心头,让他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想到即将踏上未知的旅程,去探寻长安的神秘与繁华,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
破晓时分,初生的旭阳自地平线缓缓升起,那暖烘烘的日光轻柔地洒落在城楼上,为古老的建筑镀上一层金边。早行的人们络绎不绝地从东门鱼贯而出,有的骑着矫健的骏马,身姿飒爽;有的乘坐装饰精美的马车,车轮滚滚;还有赶着牛车悠悠前行的,以及徒步赶路的行人,各自怀揣着对新一天的憧憬,融入这清晨的烟火之中。
一行数十人浩浩荡荡地行进在道路上,杨都督身姿挺拔,凌鹤散人气质卓然,他们与青鸟三人并肩走在队列的最前方。曹刺史、何都尉一行人则紧随其后,步伐稳健,仿佛在为青鸟三人的远行保驾护航。
行至一处开阔之地,青鸟突然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面向师母,眼中满是敬重与不舍,诚恳地说道:“师母,就送我们到这儿吧。”
凌鹤散人目光坚定又饱含温柔,逐一望向青鸟、凤鸣和凤锦,眼中满是期许与牵挂,轻声说道:“好,为师就送到此处。往后的路,便要靠你们自己闯荡了,一路上务必多加小心,万事谨慎。” 说罢,她移步到凤鸣身前,目光紧紧地锁在凤鸣的脸上,细细端详着,仿佛要把她的每一处轮廓都刻进记忆,眼中满是慈爱与不舍:“凤鸣,你一向乖巧懂事,可出门在外,万事都要多留个心眼儿,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儿,一定要多和师兄商量。”说着,她抬手为凤鸣整理鬓边的发丝,动作轻柔得仿佛对待稀世珍宝。
凤鸣静静地站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她看着师母,声音轻柔却带着坚定:“师母,您的话我都记下了,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帮着师兄照顾师姐。您别太担心我们,我们会平安归来的。” 说罢,她微微仰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坚强些,不想让师母太过牵挂 。
接着,凌鹤散人走到凤锦身旁,拉过她的手,轻轻摩挲着,目光温柔又关切:“凤锦,你这古灵精怪的性子,往后出门在外,可一定要听师兄的话,别再调皮捣蛋,让师兄操心。”说着,她动作细致地为凤锦整理着衣裳,每一个褶皱都被她耐心抚平。
凤锦原本灵动的双眼此刻也蒙上了一层水汽,嘴角微微下垂,满是不舍:“师母,我肯定乖乖听话,不再任性妄为。等我们从长安回来,再给您讲好多好多有趣的事儿。” 说罢,她又主动上前,紧紧抱住凌鹤散人,像是要把这份温暖再多留存一会儿。
随后,凌鹤散人再次走向青鸟,眼中满是信任与期许:“青鸟,你是师兄,一路上可要照顾好两个师妹。长安人生地不熟,你们相互扶持,有事儿千万别硬扛,一定要给为师来信。” 她将一个信封放入青鸟手中,又反复叮嘱:“这是你大师伯的地址,务必收好。”
她身形微微后仰,轻柔地抬起头,目光稳稳地与青鸟相接。刹那间,一抹如春日暖阳般祥和的笑意,在她脸上缓缓晕开。她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饱含着深深的关切与期许,语重心长地说道:“青鸟,你如今已长大成人,羽翼渐丰。此番带着凤鸣和凤锦前往长安,为师知晓其中的艰辛。你既要全力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又要用心照顾好她们二人,其中的辛苦自不必多说。但你千万要记住,再忙再累,也要好好照顾自己,莫要让自己太过操劳。”
她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双手,稳稳地扶着青鸟的双臂,动作轻柔而又坚定,仿佛在传递着力量与信任。接着,她抬手轻轻拍去他肩头沾染的灰尘,那动作细致入微,满是慈母般的关怀。拍去灰尘后,她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威严,继续说道:“若是她们两个小丫头调皮捣蛋,不听话,你尽管来信告知师父和我。我们必定不会轻饶,定会让她们守好规矩。” 说罢,她的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剑,迅速地扫视了凤鸣和凤锦一眼 ,那眼神中既有长辈的威严,又藏着丝丝不易察觉的宠溺。
听到师母的叮嘱,青鸟眼眶微微泛红,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郑重地点了点头,双手紧紧握住信封,像是握住了师母满满的牵挂与期许:“师母放心,我定会照顾好两位师妹,不让您操心。到了长安,我们一安顿好就给您来信。” 他的声音虽略带哽咽,却坚定有力,眼神中透露出身为师兄的担当。
凌鹤散人心中一阵酸涩,像是被什么猛地击中,眼眶瞬间泛起热意。她不敢再多停留一秒,脚步慌乱地迅速挪到一旁,动作间带着几分狼狈。背过身的刹那,她仰起头,努力睁大双眼,试图将那即将决堤的泪水逼回眼眶。她的双肩微微颤抖,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她死死地咬住下唇,身体紧绷得如同一张拉满的弓,竭尽全力克制着内心汹涌的情绪,生怕被不远处的三人察觉。
杨都督见凌鹤散人叮嘱完毕,上前几步,来到青鸟面前。他的眼神中透着几分欣赏与期许,伸出宽厚的手掌,重重地拍了拍青鸟的肩膀,那有力的动作带着长辈的亲昵与鼓励。
“贤侄,” 杨都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清晨的空气中格外清晰,“你这一去长安,路途遥远,可不光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也是带着我们的期望。”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过青鸟身后的凤鸣和凤锦,又接着说道:“照顾好两个师妹,她们虽各有本事,但你身为师兄,责任重大。”
他看向长安的方向,眼神真挚而坚定,“长安乃藏龙卧虎之地,机遇与挑战并存。以你的聪慧和胆识,定能闯出一番天地。”说罢,他抬手轻轻探入怀中,动作轻柔而慎重。片刻后,他拿出一封信,双手将信件递到青鸟面前,接着说道:“这上面写着我女婿在长安的住所。我已经写好了信件,贤侄,就麻烦你代我去看看我的女婿,还有我的女儿素娥。”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丝丝牵挂,身为父亲对女儿的思念溢于言表。
青鸟赶忙双手接过信件,动作小心翼翼,随后小心地将其揣入怀中,郑重其事地说道:“杨伯伯放心,我一到长安,定会前往拜访,把您的挂念带到。”
杨都督微微颔首,脸上的神情变得更加严肃,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等到了长安,若遇到难处,不必独自硬撑,记得还有我们这些故交在为你撑腰。”
青鸟眼眶微微泛红,声音带着几分坚定与感激:“杨伯伯放心,我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不负您的一番心意。”
杨都督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接着说道:“好,杨伯伯盼你早日传来佳音。” 言罢,杨都督身姿笔挺,神色从容,他向后稳健地退后半步,动作间尽显久经沙场的沉稳干练。随后,他抬起手臂,向着身后的亲兵轻轻一招手,三个亲兵见状,立刻心领神会,他们步伐整齐,牵着三匹毛色光亮、体格健壮的骏马快步走上前来。骏马不时打着响鼻,马蹄敲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
杨都督伸出手从亲兵手中稳稳地接过缰绳,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缰绳,似乎在安抚着马匹。接着,他将缰绳递到青鸟面前,目光中满是期许与关怀,正色地说道:“青鸟,中原之地与戈壁大不相同,路途交错纵横,骑马赶路更为便捷。这三匹马,脚力极佳,定能助你们一臂之力,顺利抵达长安。”
青鸟望着杨都督递来的缰绳,眼中满是惊讶与感动,他郑重地接过缰绳, 说道:“杨伯伯” 青鸟的声音略带哽咽,却充满了坚定与感激,“您如此厚爱,我们无以为报。这几匹马,对于我们此去长安,无疑是雪中送炭。您放心,我们定会善待它们,骑着它们平安抵达长安。” 他抬起头,目光诚挚地望向杨都督。
杨都督听闻青鸟这番恳切的言辞,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是对青鸟的赞赏与认可。
紧接着,杨都督缓缓向后退开两步,侧身站到一旁。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曹刺史,看着曹刺史不疾不徐地朝着青鸟三人的方向稳步走来。
曹刺史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姜管家紧随其后。他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长辈的关怀与慈爱。走到青鸟面前,他停下脚步,目光温和地看着眼前的三个年轻人,开口说道:“青鸟、凤鸣、凤锦,你们此去长安,路途遥远,一路之上,定要注意安全。”曹刺史一边说着,一边抬手探入怀中,动作轻柔而慎重地取出一封信。他微微顿了顿,目光诚挚地看向青鸟,继续说道:“你们此番远行,途中会经过邠州。那邠州刺史是我多年的故交挚友,为人刚正不阿、性情耿直。这封信事关魔族和后续之事,还望小友能替我转交到他手上。” 话语间,他双手递出信件,神情庄重,仿佛在托付着一件极为重要的使命。
青鸟见状,赶忙双手恭敬地接过,言辞恳切道:“曹刺史不必客气,魔族一事,关乎天下安危,刻不容缓。我定会亲自将信交到邠州刺史手中,绝不让您失望。”
曹刺史听后,满意地点点头,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神色,眼中满是对青鸟的信任与期许。紧接着,他微微侧身,目光看向身旁的姜管家。姜管家心领神会,迅速将手中的布袋递给曹刺史。
曹刺史抬手接过布袋,眼中满是关怀。随后,递到青鸟手中,“这些钱,你们拿着,出门在外,能解燃眉之急,以备不时之需。”
青鸟见状,连忙双手推辞,神色诚恳:“曹刺史,这使不得!您对我们的关照已经够多了,怎能再收您的钱。”
曹刺史却一把抓住青鸟的手,将布袋塞到他手中,语气坚定:“小友,你就收下吧!这钱可不是白给你们的。你们在原州这段时间,帮了我们不少忙,为原州出了力,这就当是原州对你们的一点心意,一点报酬。” 曹刺史拍了拍青鸟的手背,目光中满是期许,“你们此去长安,前路漫漫,这钱虽不多,但关键时刻总能派上用场。”
青鸟看着曹刺史那不容拒绝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眼眶微微泛红,他再次拱手,郑重说道:“曹刺史,您这份恩情,我们记下了。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原州的厚爱!” 说罢,这才将布袋小心收好。
曹刺史在将布袋交给青鸟后,目光又在他们三人身上停留了片刻,似是要把这最后的画面深深印在脑海里。随后,他才缓缓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一旁。姜管家一直静静地候在不远处,见曹刺史过来,立刻快步跟在其后。以此同时,姜管家面向青鸟、凤鸣和凤锦三人。他身子微微前倾,行了一个拱手礼。他的眼神中满是送别时的关切与不舍,仿佛在诉说着一路保重的话语。
青鸟三人见状,连忙挺直身子,回以同样诚挚的拱手礼。青鸟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感激;凤鸣嘴角上扬,回以灿烂的笑容,眼中却也藏着一丝离别的伤感;凤锦则神色温柔,轻轻点头示意。
何都尉见众人的叮嘱告一段落,大步上前,身姿挺拔,他的眼神中满是欣赏与鼓励,双手用力地握住青鸟的手,说道:“青鸟,你们在原州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此去长安,定要大展宏图。要是碰上什么麻烦,别忘了我们原州的兄弟们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豪爽。
燕参军紧跟其后,脸上挂着一如既往的亲切笑容,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包裹,递到青鸟手中,说道:“这里面是一些路上可能用得着的小物件,虽然不值钱,但希望能帮上你们。一路保重,期待你们在长安的好消息!” 言语间满是关切。
武都尉大踏步上前,他身形魁梧,走路带风,只见他猛地伸出粗壮的胳膊,一把揽住青鸟的肩膀,声如洪钟地说道:“小友!你们几个在原州的作为,那可是有目共睹!此番去长安,就放开手脚大胆干!要是有人敢欺负你们,甭管是谁,报我武某人的名号,原州的兄弟们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说罢,他用力拍了拍青鸟的后背,那股子豪迈劲儿仿佛要把全身的力量都传递给青鸟。
一旁的李统领,刘班头,张班头等一行众人也走上前来,各个神色认真,纷纷向青鸟三人送上离别的祝福。
面对众人的送别与关怀,青鸟、凤鸣和凤锦的眼眶泛红,三人强忍着泪水,拱手向着众人深深作揖,青鸟大声说道:“承蒙各位厚爱,我们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待我们在长安使命达成,定当回来与大家相聚!”
众人齐声高呼:“一路顺风!早日归来!” 声音响彻云霄,气势磅礴,饱含着对青鸟三人的祝福与期待。
在众人的声声祝福中,青鸟、凤鸣和凤锦并肩而立,周身沐浴着众人关切的目光与真挚的祝愿。他们深吸一口气,平复着内心的激动与忐忑,转身抬手,稳稳地握住缰绳,足尖轻点马镫,身姿矫健地翻身上马。
三人稳稳地坐在马背上,身姿挺拔。他们微微侧身,脸上带着眷恋与不舍,目光缓缓扫过送行的众人。接着,三人同时抬起手,手臂在空中划出一道柔和的弧线,轻轻挥动着,动作缓慢而有力,像是在向众人传递着千言万语。
众人纷纷抬起手,向着青鸟、凤鸣和凤锦三人用力地挥手,目光紧紧追随着他们的背影。微风轻轻拂过,扬起众人的衣袂,也带着这份浓浓的不舍之情,飘向远方。
三人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缰绳一甩,驱马向前行进,身后是众人满含期许的目光。
凤鸣随着青鸟和凤锦一同向前走着,马儿每迈出一步,心中的不舍便愈发浓烈。内心像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拉扯着她。终于,当她下意识回头时,目光自然而然地被人群中的一抹熟悉身影吸引。那是师母,更是她的母亲,是给予她生命与无尽关爱的人。
母亲静静地伫立在原地,周围是涌动的送别人潮,他们的身影交织、重叠,送别声此起彼伏。可母亲的身形在这熙攘之中,显得如此单薄。凤鸣的目光紧紧地锁住母亲,看着她那单薄的身躯,仿若承载着数不清的牵挂与不舍 。
凌鹤散人察觉到她的目光,原本挥动的手,像是被某种急切的情绪催促着,瞬间加快了挥动的频率。那只手在空中快速地左右摆动,带起一阵无形的风。与此同时,凌鹤散人用力地点了点头,脖颈微微前倾,这个简单的动作里,满是鼓励与期许。那温柔的目光仿佛要将凤鸣紧紧护住。
一瞬间,凤鸣的脑海中浮现出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温暖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她意识到,此去长安,山高水远,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到母亲身边,再感受那熟悉的温暖与关怀。想到这儿,泪水再也不受控制,夺眶而出,顺着她的脸颊簌簌滑落。
毫无征兆地,一声尖锐的马嘶划破长空,凤鸣猛地勒紧缰绳,那匹马在原地急停,激起一片尘土。她几乎是在马身还未完全站稳之际,便迅速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动作敏捷而急切。落地后,她脚步凌乱却又急促地朝着母亲的方向狂奔而去,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仿佛要将心中的思念与急切都倾注在这脚下。此时,风愈发猛烈,她的发丝挣脱了束缚,在风中肆意飞舞,如同一团黑色的火焰;衣摆也随着她的动作高高扬起,猎猎作响,像是一面舞动的旗帜,彰显着她此刻难以抑制的激动情绪 。
前行中的青鸟和凤锦敏锐地察觉到身后传来的异动,二人心有灵犀般,默契地同时手指轻扣缰绳,稍稍用力一拉。骏马似是感知到主人的意图,仰起脖颈,长嘶一声,高亢的嘶鸣声在旷野中回荡。马蹄刨地,激起细碎的尘土,随后稳稳地停驻在原地。
他们迅速翻身下马,动作一气呵成。青鸟快步上前,伸出手,稳稳地牵住了凤鸣那匹马的缰绳。缰绳入手的瞬间,他能感受到马匹还未完全平复的喘息,胸膛随着呼吸微微起伏。他轻轻拍了拍马脖子,安抚着这头有些躁动的生灵,同时抬眸望向凤鸣离去的方向,眼中满是关切与询问。
凌鹤散人见凤鸣突然转身冲来,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紧接着被无尽的心疼所填满。来不及多想,她下意识地张开双臂,动作轻柔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稳稳地迎接那扑面而来的女儿。
凤鸣不顾一切地飞奔而来,脚步踉跄,满心满眼只有母亲的身影。一头扎进母亲的怀中,她紧紧地抱住母亲,手臂用力得仿佛要将自己与母亲融为一体,好似要用这拥抱,把积攒许久的思念和即将远行的不舍,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她将脸深埋在母亲的肩头,声音带着哭腔,微微颤抖地唤了一声:“阿娘。” 那一声呼唤,饱含着眷恋与依赖,在寂静的空气中悠悠回荡,听得旁人都红了眼眶 。
母亲的双臂仿若坚固的港湾,紧紧地环绕着凤鸣,将她牢牢护在怀中,源源不断地传递着温暖与安心。她微微低下头,下巴轻轻搁在凤鸣的头顶,一下又一下,温柔地摩挲着,那动作细致入微,饱含着一位母亲对女儿深沉的爱意,好似要把所有的牵挂都揉进这轻柔的触碰里。
“我的孩子,” 凌鹤散人轻声开口,声音已然哽咽,像是被浓稠的不舍堵住了喉咙,“阿娘也舍不得你,这一去长安,路途遥远,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千万别让阿娘担心。” 说着,她缓缓松开怀抱,双手轻柔地捧起凤鸣的脸颊,指尖微微颤抖,拇指轻轻拂过她的面庞,小心翼翼地拭去那簌簌滚落的泪水。她的眼神里,眷恋如潺潺流水,满是放不下的牵挂:“到了长安,要听师兄的话,遇事别一个人硬扛着,有难处一定要给阿娘来信。阿娘日日夜夜盼着你们平安归来。”
凤鸣紧咬下唇,用尽全身力气强忍着不让眼泪再次夺眶而出。听到母亲的叮嘱,她重重地用力地点点头,动作坚定却又带着几分酸涩。随后,她缓缓松开环抱着母亲的手臂,每一寸动作都透着不舍,脚步迟缓地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每往后退一步,心中的眷恋便又深上几分 。
凌鹤散人抬手,指尖微微颤抖着轻轻拭去脸上不断滚落的泪水,那泪水里满是牵挂与不舍。紧接着,她强忍着哽咽,向凤鸣抬手示意,目光中带着温柔与催促,示意师兄和凤锦还在等着她。
凤鸣伫立原地,深深地凝望母亲,这一眼,仿佛要将母亲的面容镌刻进心底。她的眼神里,眷恋与不舍交织翻涌。随后,她缓缓转身,迈出的每一步都似有千斤重,每走一步,都忍不住回头望向母亲,脚步迟缓而沉重,一步一步朝着青鸟和凤锦走去,每一次回头,都是一次对母亲的眷恋回望 。
青鸟和凤锦望向师母和凤鸣。他们的眼中满是柔和与理解,那目光仿佛能洞悉这对母女间深沉的眷恋与不舍。两人目光交汇,相视一笑,那笑容里藏着无需言说的默契。
青鸟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温情,似在回忆师母平日里对凤鸣的悉心教导;凤锦则嘴角上扬,眼神中带着淡淡的羡慕与祝福,她明白这一场离别对凤鸣来说是多么的不舍。他们静静地看着,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都为这份母女情而停留 。
青鸟见凤鸣回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凤鸣,别难过了,相信不久,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凤锦也走上前,拉住凤鸣的手,轻声说:“是啊,我们一起去长安,一起努力,等我们完成了任务,便可回来见师母。”
三人相互对视一眼,眼中都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他们翻身上马,整理好行囊,最后一次向众人挥手告别。
晨风吹过,扬起他们的发丝和衣袂。三人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地拉动缰绳,骏马嘶鸣一声,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着长安的方向奔去。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渐渐远去,只留下一路的尘土和众人无尽的牵挂。
凌鹤散人站在城门前,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期许,心中默默祈祷着他们一路平安。曹刺史、杨都督、何都尉等众人也都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远去,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三人跨着杨都督所赠的骏马,迎着初晨的微风,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一路上,他们并肩骑行,马蹄声错落有致,清脆地敲击在蜿蜒的道路上。道路两旁,景色如诗如画般徐徐展开,田间地头,人们不知疲惫的埋头耕耘。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地点缀着。旷野间的树木参差不齐,粗细不同的枝干向着天空奋力伸展,树枝上茂密的绿叶在枝头招摇。微风拂过,送来阵阵花草的清香。往来的商客络绎不绝,或赶着载货的马车,或骑着矫健的马匹,匆匆而过,为这一路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
杨都督所赠的马匹皆是百里挑一的良驹,它们身姿矫健,肌肉紧实,每一步都踏出有力的节奏。那油亮的皮毛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灵动与聪慧。凭借着出色的脚力,这些马匹带着三人一路走走停停,欣赏着沿路的青山绿水。他们白天赶路,夜晚投栈,在第二日的正午前,顺利抵达了泾州。
踏入泾州,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繁华气息。街道上车水马龙,街边店铺林立,招牌琳琅满目。其间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三人被这热闹的景象所吸引,决定在此停留一日,好好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他们漫步在泾州的大街小巷,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路过一家家特色小店,品尝着当地的美食,酥脆的油饼、软糯的糕点,每一口都带着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日清晨,三人这才再次踏上了征程。
一路之上,青山连绵,绿水悠悠。青鸟、凤鸣和凤锦三人放慢了脚步,悠然地游山玩水,权当是为这段时日的奔波寻得一丝惬意的休憩。这一日午后,暖烘烘的阳光洒在山林间,三人骑着骏马,不紧不慢地前行在蜿蜒的山间道路上。
起初,道路上寂静无声,唯有马蹄声哒哒作响。不知从何时起,路上的远行之人渐渐多了起来,打破了山林的宁静。三人抬眼望去,老远便瞧见一块古朴的界碑,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淡淡的光晕。他们策马快步上前,凑近一看,只见碑上刻着 “邠州界” 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三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喜,想来距离邠州已然不远。
怀揣着对未知的期待,他们扬起马鞭,骏马嘶鸣,撒开四蹄,向着邠州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仿佛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即将抵达目的地的兴奋与喜悦 。